從冠軍賽看到快打(early offense)、小組進攻外側掩護(out side screen)、雙方(含菲律賓)阻絕(deny)防守、交換防守(switching)等,我們從中獲得些什麼啟發?


 


快打(early offense)


    冠軍賽裡看到雙方快攻,都不能順利進行後的快打(early offense)、機遇戰(early action)處理等,那是迥然不同;包括韓國隊接球投3分球主攻射手群,伊朗的對持()球掩護(on ball screen)主打Hamed Ehadadi等。當這些快打、機遇戰都不能順利進行,雙方才各自銜接起系統戰(set play)來;那麼,雙方「圖的是什麼?


    從韓國隊教練許載去思考,當然是打韓國隊的「外線特色」,以及打伊朗隊超級中鋒Ehadadi回後場防守不及,還有藉以尋找爭搶籃板球有利的可能性;甚至包括,假如韓國隊在快攻不能進行投籃、要切入時,可以藉由Ehadadi回後場防守不及,予以禁區破壞等。


    從伊朗隊教練Veselin Matuc思考,我的雙箭頭雖然只是普普水準,可是在快攻進行的亂軍之中,藉由控球後衛的優異能力,去搭配「Ehadadi各種條件」,輕鬆就可以獲得空檔、輕鬆就可以探籃取分;間接的,還可以發揮其他球員些微特色,讓韓國隊疲於奔命、裡外不是人,其實就是好策略。


    所以,好的策略與適當的戰術,基本上圖的就是,讓自己的球員特色予以發揮、並且打擊對手缺憾等;那麼,中華男籃除了陳世念在場的快攻、機遇戰有些特色之外,中華男籃的中鋒身材不佳、內線球員單打能力不足等,需不需要多做快攻?依現有球員特色,怎麼樣佈局快攻與快打、機遇戰呢?



外側掩護(out side screen)


    二隻球隊在冠軍賽裡,大量使用外側掩護(out side screen),讓人另眼相看;那是利用持球者和空手球員在,禁區外面做空手跑位,和藉由持球者的身體掩護,進行空手跑位擺脫防守者糾纏,尋求空檔技巧的小組技戰術。這一提有沒有讓球迷想起,曾文鼎和李學林過去的亞運會、亞錦賽等外側掩護出神入化的優異表現?高大中鋒擅於傳導,身材不高的內線球員,除了擅於傳導之外,還擅於單打、甚至投3分球的球員等等,都相當適合於這種戰術。


    從瓊斯杯這幾天比賽觀察,伊朗的Hamed Ehadadi和隊友的搭配,韓國隊的金舟成和隊友的搭配,其實,和曾文鼎與李學林彼時的搭配是「不相上下」;尤其,中華隊除了李學林的空手跑位算是不錯之外,其實,張宗憲在接球跳投、彈跳爆發力上,是更勝一籌於李學林的。由此,提出幾個問題提出來讓大家思考。


以敏捷性好壞、個人跑位習慣去思考,陳順詳、蘇翔翊去和擅於傳球的陳信安搭配,然後主打外側掩護會怎麼樣呢?所以,擅於傳導與單打的陳信安,教練團要不要指導他,讓他學會側框持球、和隊友搭配打外側掩護?這戰術其實也是傳切戰術(passing game)的主軸,陳信安有些時候也代打大前鋒,這不是如虎添翼嗎?


    曾文鼎什麼時候可以找回狀態,然後,他可以像過往一樣,利用外側掩護裡的隊友去空手跑位「誘敵」,進而尋得他自己更多攻擊機會,以及發揮曾文鼎的傳導球特色。張宗憲與陳順詳、蘇翔翊等三個人,又怎麼樣多多去和曾文鼎、簡嘉宏、何守正、陳信安等人搭配做外側掩護,進而尋求空檔攻擊?宗憲對此空手跑位技巧,詳細介紹後應該可以馬上進入狀況;陳順詳、蘇翔翊則可能需要教練團指導,並勤加練習空手跑位;尤其蘇翔翊主打控球,空手跑位、跑位去策應等,這是「基本動作」;只不知他從吳永仁與李學林身上學了多少?


    提醒中華隊教練團與球迷注意的是,既然中華男籃在亞錦賽,並沒有身高的優勢;那麼,多多利用防守方高大中鋒,難得會離開禁區防守的缺失,用這個外側掩護去做小組多打少的「優勢組合」,會不會是中華男籃亞錦賽扳開頹勢的契機呢?



阻絕(deny)防守


    如果說,中華男籃輸給伊朗、菲律賓與韓國隊是「內線球員」的身材不佳所致;仔細觀察,其實,真實答案的應該是伊朗、韓國隊與菲律賓隊的空手「阻絕防守」,做的相當優異、讓中華隊空手球員很難接到球攻擊所致?曾這般解釋與定義阻絕防守是,不要讓空手進攻球員輕鬆接到傳導球;或者,不要讓防守對象,在他習慣位置接到傳導球;還是,不要讓防守對象,在原地接獲傳導球等。球迷們有沒有發覺,昨天的冠軍賽,雙方球員都是這樣對待空手進攻球員的?


    如果,你看到韓國隊的文泰鐘被伊朗隊的阻絕防守,搞到拿不到球而有些洩氣、有些毛躁、有些發火等不難理解,伊朗的阻絕防守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與前段阻絕定義裡呼應的是,對付文泰鐘這種人,有二個問題與觀念是可以這樣思考的,為什麼你要讓一個單打能力很強的文泰鐘「拿到球」來打你?你不要讓文泰鐘拿到球比較好,還是讓他拿到球比較好?


    所以,昨天的球賽,以及前天伊朗對菲律賓的球賽,我們都看到防守球員總是,無所不用其極的阻絕對手,不要讓對手接獲傳導球;那是,阻絕空手跑位球員如意去進行「計劃中的移位路徑」;然後,在雙方身體接觸瞬間,攻、守二方做極度、接近格鬥水準的衝撞與競爭(contact)。此處,中華男籃是畏首畏尾的,還沒有接觸就退讓的被防守方如意阻絕;菲律賓男籃與韓國隊對付伊朗隊的阻絕,則總是抱持著:「誰怕誰呀?」的態度;推擠、接近扭打,這樣的空手跑位要去佔據有利的進攻位置,期望進而得球攻擊。


    有球迷認為是,臺灣裁判執法「尺度太嚴」,害的中華男籃遇到這樣嚴厲的阻絕防守就綁手綁腳、畏首畏尾;因為,中華隊球員在SBL裡做這樣阻絕,很容易招惹犯規麻煩,中華男籃是從來沒遇到過這樣的防守技巧與防守態度;為此,中華男籃還被球迷諷刺的說:像「娘子軍」。那麼,到底裁判是害群之馬,還是國內教練都不會指導阻絕防守呢?剩下沒多少時間就要打亞錦賽,怎麼樣改善這個問題?包括,未來國內裁判們是不是應該好好研究一下「世界趨勢」?要不然,亞錦賽與世錦賽、奧運等比賽,都是這種尺度(水準)與身體上接觸的競爭時,中華男籃「不能適應」,這就不是「自爽」就好的事了。



交換防守(switching)


    對付韓國隊的文泰鐘,伊朗男籃看的出來是「有備而來」;除了前段敘述的貼身阻絕、無所不用其極的阻絕之外,解讀進攻、聯絡,還及早做「交換防守(switching)」是,伊朗男籃昨天抑制文泰鐘,並且獲得勝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提及至此,中華男籃教練團與球迷應該可以馬上想起,前日中華男籃輸給韓國隊文泰鐘3分球爛投、狂砍的記憶;中華男籃採取的是,障礙緩衝後還原(show and recover)的防守技戰術,這和伊朗隊對付文泰鐘所採取的交換防守是有些差異的。


    交換防守可以很明確的,隨時保持對文泰鐘的貼身施壓防守;可也是,障礙緩衝後還原的防守技巧,關鍵就在防守者要決定「還原的時機」上,必須在原來防守者確實跟隨而至,確實可以貼身施壓時,才可以快速移位還原。


    現在問題是,中華男籃在很多的防守技巧與觀念上,並未「熟練與一致」;所以,包括對戰菲律賓時,都經常出現:二位當事者的防守球員,到底要不要交換都還「猶豫不決」,進而讓對手輕鬆獲得空檔。因此,看韓國隊、伊朗、包括菲律賓男籃、甚至奧運會的美國男籃等皆然,多數都採取交換防守情況,中華男籃要不要在此及早定案,並且「勤加練習」此項技戰術?


    或許有些內行籃球教練會問,看菲律賓與韓國的交換防守,很多時候都被伊朗趁虛而入、以大欺小,這技戰術可能會兇多吉少;不過,現在我們看到許多時候,信安與曾文鼎的輪轉防守(rotation defense)火候其實並不差,應該可以彌補這些缺失;而且,假如對手總是在外圍發炮情況,這種交換防守,至少解決了某方面困境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