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心林志傑,也在網路電視的協助下,看了這好幾年沒看的CBA籃球賽;以下,就讓我們來關心他們吧!


 


有關林志傑


    從「培訓」浙江的自己球員,以及外籍傭兵比較「好用」情況下,志傑的出場時間,明顯被壓縮到極點;如果,再把志傑的防守不夠好,進攻不夠穩定,浙江猛獅的球員還不大瞭解志傑,因而有可能會「接不到」志傑的傳導球等等去考慮,總教練王非的調度可想而知。


只是,這會不會讓志傑的球,越來越退步,真讓人擔心;因為,競技運動是現實的,你越缺乏練習或實務參與的較少,你的信心、球技與觀念等等,都會迅速退化。但願,這只是我個人的杞人憂天!


我不認為王非總教練「瞭解志傑」;這和中華隊總教練鄭光錫(韓籍)不瞭解志傑,因而,在亞錦賽或亞運會裡,志傑都難以發揮雷同。尤其,以志傑現有的身材與體能、切入破壞能力、傳導球等在CBA的球賽,其實,他都可以和浙江射手球員,或者和洋將產生「加乘作用」;問題是,戰術戰略的規劃與設計,還有王非對志傑的信任有多少。


 


浙江猛獅


    浙江猛獅的防守,是我看了「直搖頭」的直接反應;這裡包括預防快攻的轉換防守不足、幫忙防守根本多數只是動手不動腳不去移位、個人防守步法不佳就容易簡單被運球過人、防守卡位籃板球等嚴重問題。預防快攻的轉換防守,其實隱藏著他們許多「難以置信」的傳導球失誤,以及預防快攻的心態不夠,還有轉換防守的觀念與技巧不足所致;當然,有看球的球迷也許會說:他們前一場球才「拼完」,體力不繼才是主因。


可也是,這是職業球賽,怎麼可能才擁有這麼一點體力而已?何況,這也不是5天打3場球,或7天打4場球賽那樣的密集;說體力不支,好像不夠職業。幫忙防守根本多數是動手,這想當然就是「犯規連連」;簡單的思考概念是,如果你曾經參與過籃球訓練,相信,合理的幫忙防守,絕不是只有「動手」而已。


如果,你再把幫忙防守假如不能成功,也可以製造帶球撞人,這樣的觀念去看浙江隊防守,浙江隊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由此顯示,浙江猛獅的「防守步法訓練」,真有待商榷。所以,從這場球賽,從好多地方都被廣東球員輕易運球過人,這不是個人防守步法不佳是什麼?


防守卡位籃板球的疏忽,當然,多數亞洲球員總是會認為,籃板球是「洋將的事」;這種寄託的心態,以及疑似卡位搶籃板的技巧與觀念不佳,還有體力不佳間接造成專注力不足等,應是浙江猛獅隊防守籃板球的缺失關鍵。


經驗不足、訓練強度不夠以及專項進攻的練習量不足等,則是本土球員傳導球失誤、傳球被截、攻籃時候的成功率不高主要因素。看浙江隊球員沒頭沒腦的傳導球失誤,進而讓廣東隊簡單抄截快攻,竟然超過10次;這明顯的經驗不足,可能要王非總教練花費心思去「教育球員」。


此處訓練強度不夠指的是,有可能浙江隊自己人在對打練習,或者做攻、守訓練的時候,疑似「防守質量」都不足;所以,今天廣東隊稍微強悍、稍微緊迫的防守情況,浙江隊球員就難以招架,進而失誤連連。再者,有可能浙江隊球員的專項進攻技巧練習量不足;所以,儘管很多時候獲得空檔,甚至禁區裡的攻擊都總是奪眶而出,這和姚明總是在好幾個點,都需要「投進200」的練習量比較,似乎有天壤之別。


 


廣東華南虎


    陳江華的球技與觀念「停滯不前」,讓人擔憂;如果,用腳傷還沒有痊癒去解釋,去找樓梯下,這恐怕是自欺欺人了。像第三節踩到浙江隊球員的腳,因而「運球出界」的失誤,第四節在對方壓迫防守下的背後運球,還需要「看著球」因而視野不佳,緊接著被對手壓迫,卻畏懼的「馬上收球」因而傳導球受限,運球過人卻不懂得「保護球」因而被撥掉球,單打卻不曾考慮「成功率」因而濫投等等;那個令人期望的中國男籃主力控球,似乎愈來愈遙遙無期。


    朱芳雨的「玩球」,讓人佩服;尤其,還能夠在嘻笑、輕鬆的心態情況,被判走步、被判犯規等等情形下,然後能夠不受影響的投3分,殺浙江隊於「輕描淡寫」中,這,打籃球的樂趣,似乎有待許多人學習。


看董翰林對浙江隊洋將懷特的「貼身防半側面守」,讓人見識他的「無懼」;那種防守,豈有此理只是賣肉而已?那是賣命、拼命騷擾,那是,絕對不讓你輕鬆接到球的阻絕防守。


周鵬的表現,雖然部分動作與技術有些粗糙;但是,不可否認,他絕對是今天球賽的「賣點」。像在禁區籃下接球,然後毫不畏懼洋將防守的硬扛攻籃,快攻投3分球,快攻飛身雙手灌籃,單打過人球進算加罰一次的3分打,快攻拖車跟進的接球灌籃等等。雖然,總是和中國男籃國手「擦身而過」;但是,繼續努力下去,有朝一日,應該會出人頭地的。


廣東華南虎的「四大進攻戰術」,從今天比賽裡去觀察,分別是UCLA切後銜接內外組合(in side out),以及淺切(shallow cut)後銜接掩護變化(screen away),還有由洋將主導在3分線圈頂區的掩護變化後銜接孤立單打(isolation),在3分線圈頂區(top of the circle)對持()的雙擋(on ball screen)後銜接孤立單打等等。


比較可惜的是,UCLA切都只是「虛張聲勢」,很少在此就尋求空檔去攻擊,這和爵士隊是截然不同的;其次,這個後續銜接內外組合(in side out)的時候,也都只是內線單打,很少做到2人組合(two man game)、甚至是擋切戰術(motion offense)3人組合。


至於淺切(shallow cut)部分,也很少利用這種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的接球跳投;以致,我們就很難看到朱芳雨或者王仕鵬的射手本色了。此戰術後續是銜接掩護變化(screen away);當然,從「進攻成功率」去思考,給洋將打,絕對利多於弊。


還有第三種戰術是,由洋將主導在3分線圈頂區的,和內線球員搭配做的掩護變化,然後銜接孤立單打(isolation);以及,控球後衛在3分線圈頂區對持()的雙擋(on ball screen)後,銜接孤立單打,也都有「洋將主導」,卻發揮本土球員特色的傾向。由此看,戰術設計與規劃,廣東華南虎是勝於浙江猛獅;當然,這裡的戰術,確實有些吸引人,值得球迷一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