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速度、速耐力與敏捷性是籃球運動的主要體能項目;而這幾種體能的訓練方法,除了反覆訓練之外,就屬於本文要介紹的間歇訓練(interval training)效果最佳。這也是臺灣體育大學台中校區開授的「運動訓練法」講義,是2009年修正版;在此提供給讀者參考。


 


前言


間歇訓練(interval training)是夾帶著負荷和休息交替的一種訓練方法;它不是持續的訓練不給予休息,而是斷斷續續的訓練方式。這主要機轉是,利用訓練和訓練中間安排有休息,做有計畫的間斷性訓練(許樹淵,2001)。


 


間歇訓練的功能(許樹淵,2001)(註:以下標題半數是許老師所訂,部分由於沒有小標題,所以是我所取擬,想瞭解請看原文;當然,標題後的解說內文,也有部分是我增修所撰):


一、對心血管系統影響較大:對心肺產生較強的刺激,因此對提高心臟容積和機體乳酸能力有較大作用。


二、可以增進磷化物(ATP-CP)系統能力:由於多數的訓練都使用在短距離衝刺訓練,想當然它可以提高選手的無氧供給能力,有利於發展速度和速耐力。


三、對速耐力發展有利:用小強度間歇訓練,對提高選手的有氧與無氧混合供給,以及對發展速度耐力有顯著作用。


四、對技術穩定性有幫助:在技術訓練中假如採取間歇訓練,由於間歇訓練的「休息」不充分;因此,對提高選手在相對疲勞狀態下,鞏固、提高運動技術有積極影響。


五、間歇訓練可以提高意志力:很多時候的間歇訓練是會讓選手痛不欲生;想當然,對於選手的意志力就有提高功能。


六、間歇訓練是有趣、滿足的,甚至是享受的:間歇訓練內容的安排,可以包羅萬象,不一定挶限在田徑場的衝刺跑步;所以,她也可以是有趣、歡樂的,甚至是滿足選手某些需求的。


七、間歇訓練包括測驗功能:由於間歇訓練裡,包含許多「設定時間的要求」;所以,假如選手沒辦法在某些訓練中,達到需求水準,由該次訓練的「檢視時間可知」,選手「狀況」並不是很理想。因此,才有所謂,間歇訓練可以多次反覆測量,單一訓練壓力負荷水準;當然,包括瞭解選手的恢復能力與恢復處方好壞。


八、可以做更多高品質的功:當從事間歇訓練的配速較快訓練時,適當間歇(休息),就可以獲得較高品質的成果;足夠的休息,可以讓選手完成下一次訓練的要求,是一般訓練的基本知識,這也應驗了「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這句話。


九、作功較多疲勞感覺較少:基本上,足夠的休息,可以讓選手在身體狀況水準較高狀態下去完成訓練;如此,選手不止可以完成訓練的「要求水準」以外,選手她也不會因為狀況持續不佳而疲憊不堪。這一來,後續就會產生,選手的水準持續在高檔,心跳不高、不是疲於奔命下去從事訓練;因為,心跳較低另一方面也正表示疲勞程度較低。


十、間歇訓練在有氧瞬發力和心搏出量方面效率很高:間歇訓練合理使用,可以增加有氧瞬發力和心搏出量;像是,剛做完無氧衝刺訓練後,間歇、休息時的有氧需求,在瞬間檢測上是相當高的。當然,也因為彼時身體各器官、組織都需求養份;所以,心博出量也是處於高水準狀態。雖如此,間歇訓練在訓練上花費的時間,還是較其他訓練法來的短;不會因為在有氧瞬發力和心搏出量的部分需求,而需要花費很多時間。


十一、有目標定向:每年、每季、每一訓練期、每一訓練課、每一負荷等等都有目標,能清楚說明和測量;這當然是因為,每一個間歇訓練的衝刺,都會詳細「列舉衝刺的成績水準」,所以,選手當然是處於各階段都有「目標」依歸。


十二、間歇訓練可以彈性開立:間歇訓練有許多不同伸縮性訓練方法,例如不同的負荷水準、不同的休息水準等等;因此,每一教練或選手都可以,針對個人特性、個別差異開立不同訓練處方。


 


間歇訓練要點


間歇訓練要素(許樹淵,2001):


一、訓練的負荷強度:間歇訓練的訓練強度對照水準大概如下


(一)「最大」:100-95%;


(二)「次最大」:95-90%;


(三)「」:90-85%;


(四)「」:85-80%;


(五)「」:80-75%;


(六)「最小」:75-70%。


二、訓練的刺激量:亦即訓練的反覆次數,包括總次數(距離),這裡要考慮的是各個期別的刺激。如果在準備期與鍛鍊期階段,大部分量比較多、刺激(負荷)強度較低;相對的,在比賽前期與比賽期就是量較少、負荷強度較高。


三、訓練的刺激密度:訓練時間和休息的比例有相當的關係,這是間歇訓練的特色之一;所以,這就是前述負荷的質與量問題。


(一)訓練強度越低、休息時間可以越短,組數之間休息亦可較短;例如以「」或「」強度訓練操作,訓練、休息時間比1:2.5,組間休息6-10分鐘,這是因為乳酸在3分鐘左右就開始降低。


(二)相對的,訓練強度越高、休息時間就要越長,當然組數間的休息要相對延長;例如以「最大」或「次最大」強度訓練,訓練、休息時間比1:3或1:3.5等,組間休息7-10分鐘。


(三)假如採取「」、「」、「」不同強度交互混合訓練,則視訓練次數、訓練刺激的持續時間來決定休息時間。


四、訓練的刺激時間:是指某一種訓練對身體的刺激,於機體上起作用的時間;負荷刺激的方式很多,有


(一)刺激時間很短,強度大,間歇較長、反覆次數少;例如100m以100%跑,休息比1比4,總共4趟。


(二)刺激時間很長,中間不休息,到結束時產生完全的疲勞;例如以80%跑1500m。


(三)刺激時間很短,刺激強度小到中等,反覆次數多;例如以80%跑120m8趟。


五、各要素間的調整:間歇訓練的調整參數有


(一)穩定的增加訓練強度,但是其他參數保持固定;例如100m由80%跑提高到90%強度跑,次數、組數不變。


(二)增加訓練的次數或組數,但是其他參數不變;例如100m跑80% 6趟3組,提高到100m以80%跑8趟4組。


(三)間歇時間的參數變化宜逐漸延長,或縮短間歇時間,但是心跳恢復以不低於130次/分鐘為宜。


(四)間歇時間的參數不變,其他參數變化。


(五)由於間歇訓練各要素參數的變化是相互影響和制約的,因此在變化某一要素的參數時,要充分考慮對其他要素的影響。


(六)間歇訓練的處方一旦確定,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後,選手有了適應和能力提高,如此再通過變化各因素的參數,制定新訓練方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