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已經在「XXL」雜誌發表的文章;由於許多網友不斷發問的相關問題,難以詳細解釋。於是,將她刊登於此,還請讀者耐心閱讀。


 


為什麼要採取快攻?


 


為什麼要採取快攻?很簡單,因為可以輕鬆取分外,假如不能得分,也是在相同空間、球員人數卻較少情況下進行,這對進攻方來說是相當有利的事。除此之外,從籃球戰術發展瞭解,很多籃球戰術圖求是一瞬間空檔,不論是3分線外或禁區裡頭;假如可以獲得空檔攻擊,進攻者擁有很大空間與時間可以為所欲為,這不就是好戰術嗎?


 


所以,當我方執行快攻或長傳急攻(rush)等情況,由於此時大部分防守方都尚未妥善佈陣,持球者卻已經「擁有」可以出手的空檔、或者擁有優勢的單打空間下,這時候儼然和系統戰術所求相似;因此,從系統戰標準討論,此時持球者當然可以出手攻擊,這是很多籃球教練的觀點。例如底下兩個圖,以空間原則考慮,可想而知就是左下圖的2對2進攻,比右下圖4對4的狀況在空間上比較有利。




 打快攻要點


 


既然快攻好處多多,也許你會問:如何構成快攻?從籃球場實務整理,構成快攻要件大概有以下九個因素、十一項要點,分別是對球施壓(pressure the ball)、阻運(stop the ball)、阻絕(deny)、抄截、卡位籃板、傳球技巧與觀念、體能的速度與速耐力等;對球施壓做的好,對手容易掉球進而製造快攻機會;阻運做的好,對手掉球或走步、或撞人等機會就多;阻絕位置與動作好,想當然就是抄截多;防守卡位籃板好,搶奪籃板球多當然快攻機會就多;傳球能夠恰到好處,傳球時機、持球者視野等配合天衣無縫,想當然快攻就絕妙而生;體能好,速度快,並且速耐力又好、跑不累,當然無時不刻都可以執行快攻。所以,當教練假如要執行這種快攻哲學,以上構成因素萬萬不可忽略。


 


    其次,打快攻有幾個重要的觀念,需要選手平時養成習慣,建立良好的動作習性,才能有效完成得分大任,以下分別介紹。


 


一、偷跑:首先要瞭解,當確定對手已經出手投籃,也觀察可能會由隊友搶奪籃板球,空手球員可以在隊友接觸球瞬間就快偷跑,進而帶給對手回防的壓力,而不是慢條斯理的走位。


二、對手得分也可以打快攻:當對手得分後,切莫因而垂頭喪氣然後無精打采的拾球、走位,以致失去快攻機會;因為多數的得分者,都會洋洋得意而忽略回防動作。所以,這時候就是最好快攻機會。


三、快攻走位儘量往兩側邊線:如下左圖23號球員以紅色箭頭靠近邊線走位;因為多數防守者回防時候,都以最近的路徑回守,如下左圖的X3、X1、X2等,因此,球場中間總會是人滿為患,難以接獲傳球。




四、平行走位2打1時候,進攻者二人最好接近平行走位,如此防守者將難以掌握球、籃框之間的最佳防守線,例如右上圖;X1不能做到適中位置,所以持球的2號球員將獲有利路徑,而如黑色箭頭直接切入上籃。


五、觀察解讀:從第四個觀念進一步更需要建立的是觀察,多打少(如前例2打1或3打2)時候,持(運)球員假如發現防守者,不在合理的防守線(就是球與籃框之間這條線上),持(運)球員必須強力快速切入上籃;而且這個上籃必須要跑的快、跳的高,快到對手來不及犯規,跳的高到對手打不到上籃者的手,如此才能製造「加罰一次」機會;而不是多打少,卻被對手犯規收場,而且球還不進,只能執行罰球二次的吃虧狀況。


 


六、忌諱投外線:以多打少的快攻除非很有把握、除非防守者身材與防守能力超群,否則最忌諱做中距離投籃;因為這是最忌諱的不利舉止,因為既然是多打少的有利情況,投外線變成最高只有五成命中率,這那來有利?相對的,假如確認對手防守能力超強,勉為其難也要做近距離投籃,否則就不算優勢。


七、傳球要慎重:打快攻過程傳球要謹慎、不可輕率;除了考慮對手位置外,隊友體能狀況、身材等都要考量。除此之外,傳球方式與技巧也要多加斟酌;因此,地板傳球或高吊球偶爾可以嘗試,聲東擊西的傳球在快攻中經常可以獲得不小的佳作。


八、切勿盲目運球:快攻過程已經運球,可是假如在前場隊友可以接球直接做攻擊瞬間,持球者假如仍然運著球,以致為了追求持續前進而把傳球角度限制,這就失去攻擊契機、就是盲目行為。


 


九、不可輕率:快攻過程,沒有確認球進籃框、確定取分,任一空手進攻球員不可輕率放鬆,而走離禁區回頭準備防守或,認為隊友的上(投)籃球一定進,而草率衝出場地。


十、講究均衡:快攻過程假如只有二人則需要平均在球場左右兩側;三人最好成為倒三角形,也就是假如是中間持(運)球,雙箭頭應該比持(運)球者還靠近籃框如下左圖;尤其多打少時候,進攻者一定要拉開空間,讓防守方左右為難。


十一、不可挶限:快攻過程雙箭頭不要挶限停留在某一側,當走位到前場30度左右仍沒有獲得傳球,此時有二種情況觀察,一是對手假如緊迫自身沒機會接球,則須要做交叉走位,也就是像右下圖的3號由箭頭所指左側走到對邊右側;另一種是可以伺機偷溜到禁區埋伏接球攻擊,而不要固守單側,這一來對手就容易掌握。





快打戰術


 


和快攻極度相關的另一戰術稱快打戰術(early offense),它就是在轉換快攻過程中執行的一種進攻戰術、策略;也就是,在於展開快攻後與執行系統戰之前的一種進攻戰術;例如當你看到甲方搶奪防守籃板,或者乙方得分後甲方他們長傳快攻不成,接著進行拖車(tailor)也沒有機會,甚至於在長傳不能直接攻殺到禁區,這幾種狀況下的「單打或簡單兩人小組進攻」都稱之為快打戰術。為此可知它包含轉換快攻的接球跳投,以及轉換快攻後在3分線外接球切入殺到禁區的單打,或者接球殺到禁區後做切傳跳投,或者切傳後傳給拖車等等的攻擊都稱之為快打戰術。


 


從它衍生而出的有機遇戰(early action),也就是在不能長傳快攻下的初期機遇戰進攻,也包括有所謂第一階段快攻(early flow),諸如接球過人上(灌)籃、接球急停跳投、接球換手運球後跳投等。從籃球戰術史來看快打戰術,可以很清楚的瞭解,它其實是由跑打戰術(run and gun)拓展而來;它也是急攻不成下的特殊籃球教練哲學。因為就像前述要打快攻的理由所說,假如球隊擁有某些善於打濫戰的球員,或者,我方沒有本錢和對手打系統戰等等情形,不做快打戰術比較不利,所以,就在這樣各種構思下產生的。


 


    要做快打戰術的構成條件,想當然爾,好的供輸控球後衛是首要條件,像2005年球季籃網隊的Jason Kidd、太陽隊Steve Nash或者像馬刺隊的Tony Parker等;然後必需的快腿、雙箭頭2號得分後衛與3號小前鋒是基本配備。以2006年NBA太陽隊來說,由Steve Nash接應隊友搶奪籃板球後的傳輸,Shawn Marion和Joe Johnson兩人擔任雙箭頭,甚且是變相的5號中鋒或說是4號大前鋒的Amare Stoudemire跑第三箭頭,如此構成三門、甚至四門齊頭並進的攻擊。


 


    最後,擁有好的體力與板凳則是快打戰術不可或缺的資源;像國SBL的裕隆隊除了擁有控球後衛陳志忠、雙箭頭李學林、周士淵外,還擁有替補邱啟益以及柳昇耀等鋒衛搖擺人;再像馬刺隊就是Tony Parker控球,箭頭Manu Ginobili、Brent BarryBruce Bowen等,以及相當有水準的Beno Udrih等,這才構成快打戰術成功因素。


 


開放式快攻


 


    說明了快攻好處,以及介紹快打戰術的相關問題後,由於從籃球戰術分類討論,轉換快攻種類大略區分有固定與開放兩大類,所以在前面介紹固定式轉換快攻,現就開放式轉換快攻說明。所謂開放式轉換快攻它是指,在快攻過程,並沒有固定由某一位角色球員執行接應的動作,不是像前面介紹由控球後衛接應的固定轉換快攻一樣,也沒有固定由某些角色球員擔任所謂雙箭頭的角色;亦即在接應、跑箭頭、甚至擔任拖車角色,都需要視當時球員位置來決定;這就變成相當開放、不受角色限制的來執行轉換快攻。


 


會有這種另類戰術設計關鍵在於,因為許多球隊都主打盯人防守,也由於盯人防守球員在球場的位置忽左忽右、有時候靠近底線、有時候接近中線前場情況;因此,考慮「走位有利」所採取的「合理快攻走位」模式產生,這也就是開放式轉換快攻發展的依據。


 


談論開放式轉換快攻,首先討論誰要擔任雙箭頭球員問題。前面介紹固定式轉換快攻的雙箭頭球員都是由,2號得分後衛與3號小前鋒擔任,開放式快攻則不一;它是在我方奪取球瞬間,於球場最靠近前場右側的球員擔任右箭頭,而在我方奪取球瞬間,最靠近球場前場左側球員來擔任左箭頭。


 


像左下圖黑色圓圈1號球員奪球,從球場位置討論,紅色圓圈4號大前鋒最靠近球場右側,也是我方球員最靠近前場球員,理所當然就是由他擔任右箭頭,此時就沒有靠考慮他是不是矮個子球員了;再像下圖左的紅色圓圈3號球員,基本上他位置處於3分線圈頂,就是我方最靠近前場球員,但是由於4號跑右箭頭比3號移位擔任右箭頭有利,所以,紅色圓圈3號球員就變成退其次擔任左箭頭球員。



從以上定義可以瞭解,要執行開放式轉換快攻,有一個重要的觀念是,隊友將要奪取球權瞬間,球員本身位置、隊友在那裡、球在那裡等等,都要「一目了然」;否則,誰是右箭頭、誰是左箭頭都會爭先恐後、糢糊不清。再以右上圖為例討論雙箭頭角色,紅色2號與黑色5號明顯是球隊最靠近前場球員,想當然就是他倆擔任雙箭頭較有利;可是有二個問題思考,一是紅色2號球員從球場左側跑到右側來擔任右箭頭有比,紅色4號直接擔任右箭頭有利嗎?不是,所以右箭頭應該是由紅色4號擔任。


 


二是,既然由紅色4號擔任右箭頭比較有利,那嘛右上圖裡的黑色5號比紅色2號還靠近左側邊線,是不是由他擔任左箭頭較佳呢?從一般道理討論,紅色2號既然是得分後衛,想當然就一定比黑色5號中鋒速度還快,因此,以右上圖狀況討論,左箭頭應該由紅色2號擔任較適合。


 


    接下來討論接應球員。前面提過,開放式轉換快攻的接應球員,不是固定由球隊的控球後衛擔任,它須要視奪取球權瞬間那些隊友「最靠近球」來決定,也可以這麼說它是由二位最靠近球的隊員負責接應;以下左圖紅色4號大前鋒得球為例,當時狀況就應該由紅色3號小前鋒與黑色5號中鋒負責接應,紅色3號小前鋒如黑色箭頭所指往球場右側移位並且兼具右箭頭角色,黑色5號中鋒則往球場中央移位接應,紅色1號控球後衛此時要往黑色箭頭所指的球場左側移位,並且兼負左箭頭角色,黑色2號球員就變成保護者與拖車角色。



 


假如5號中鋒接應球,此時就變成右上位置圖,紅色3號是右箭頭、紅色1號是左箭頭;因此,黑色5號球員在允許範圍之內,球應該儘快的傳送給紅色3號或紅色1號在前場執行快打戰術。此時黑色5號球員就變成第一位拖車,黑色4號球員就變成第二位拖車,而黑色2號得分後衛就變成第三位拖車,如下左圖。


 


如下左圖當球傳導給紅色3號小前鋒的右箭頭時候,如同前述快打戰術說的有機會就出手攻擊包括切入等,此時黑色5號中鋒擔任第一位拖車,如下左圖黑色箭頭所指做空手切入。另一種假設狀況,假如球傳導給左側紅色1號球員如下右圖,黑色5號中鋒還是擔任第一位拖車,沒獲傳球則如下右圖黑色箭頭所指走到有球邊底線,讓第二位拖車黑色2號得分後衛尋求空檔機會,這拖車走位要領和固定轉換快攻雷同。



    從以上討論開放式轉換快攻第一重點是角色認知,也就是球員須要先行瞭解自己位置、隊友位置後,才能做雙箭頭的角色分配,接著就是要瞭解球位置,來進行接應人選的移位接應,最後再討論拖車順序與人選。


 


開放式轉換快攻在訓練指導上有幾個「循序漸進」的步驟提供給大家參考;首先請四位球員隨意站位,然後教練任意將球拋出,讓四位球員去爭搶,當球被某球員獲取後,最靠近球的球員就變換成防守球員做對球施壓、阻運等阻撓對手快攻的第一步動作,其餘二位空手球員此時就練習移位接應,並且還要學習判斷他們誰要擔任左、右箭頭的角色,如下左圖紅色4號得球,黑2號最靠近球,所以變成防守對球施壓,黑色3號球員就移位成左箭頭並準備接應,黑色5號則是右箭頭,也須移位準備接應。




    當球經4號球員傳導出(如右上圖藍色虛線)後,淡綠色2號球員就退回後場準備做一守二的轉換防守練習,也就是一般稱的快攻2打1狀態。這種練習熟悉後可以再增加為5人一組,也就是球丟出,誰搶奪球就要練習傳導處理的動作;而最靠近球的球員,和前述一樣還是要擔任對球施壓、阻運的防守球員。接著,比較靠近球的另二位球員,就變成學習走位擔任雙箭頭角色,當然也需要學習接應技巧;而最後一位,也就是離球最遠的球員,他必須學習變成第二道防守者,馬上退到中線做轉換防守;如此,即變成3人快攻、2人防守狀態。


 


你喜歡快打戰術嗎?


 


NBA在2004至05年球季對防守者做嚴格的規則修改,以致各隊得分稍微上揚;從另外一個角度探討,這其實和很多球隊「奉行」快打戰術教戰守策催化有關。除此之外你是否發覺,這二年來採行快打戰術的NBA球隊,已經「攎獲」不少球迷的心,包括崛起的灰熊、巫師、公牛等隊,甚至那個「衛冕」的活塞隊皆然,至於國內SBL裕隆、臺啤、達欣、臺銀等隊也是奉行快打的籃球哲學球隊,她們都獲得不少球迷的支持。


 


從以上快攻、快打戰術到開放式轉換快攻討論,你是否發覺這樣的籃球哲學,很多時候球隊都可能變成會在5秒、或7秒、慢者10秒左右就完成一次團隊進攻?像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日本女籃,她們「標榜」雙箭頭要在球隊獲球以後,3秒鐘以內跑到前場3分線外45度位置;從這個目標來看,假如,球員能夠快速將球傳導,這樣的攻擊根本不須要花費太多時間,有時候可能就在4秒鐘就得3分了。因此,她們就以這種快節奏的比賽,打敗了當時擁有身高202cm巨無霸鄭海霞的中國女籃,獲得史上最佳第七名成績。你喜歡快攻嗎?快打戰術很簡單、明瞭對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