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友人一系列已發表的學術研究,提供給讀者參考;目前由於訓練營事前準備、期末計算學生分數等事務,以致忙不過來難以撰寫新稿,請大家多包含。等訓練營開始,我會撰寫訓練營相關事宜給讀者參考。


壹、前言


    中國大陸男子籃球隊,在22屆哈爾濱的亞洲盃籃球賽,也是2004年希臘雅典奧運會的亞洲區資格賽中,誠如預期的,以輕鬆姿態狂勝各隊,然後奪走冠軍盃(李炎權,民92);這如願以償之外,此次賽會顯示中國大陸,已經儼然是亞洲籃球超級強權,其所展示的不只是身材高大的優勢,部份球員的技術水準,也在亞洲各國之上,看巴特爾、姚明等現役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國際籃球聯盟)球員在場上表現,以及NBA的例行賽準備到中國大陸開打,中國大陸男子籃球的發展,似乎榮景可期。


中國大陸男籃此次亞洲盃封王,以研究者身為籃球基層教練、從事籃球訓練十幾年觀察,她發展過程的重點、幾處轉折,應該有其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這是本研究動機與問題。


貳、中國男籃發展


    以李輔材、文福祥、董爾智、申恩祿、鐘添發等(1991)所著中國籃球運動史來看,籃球是在18959月傳入中國天津,然後在1896111日,於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舉行了,中國籃球史上較為正式的籃球表演賽;隨後開啟了中國籃球發展。


    此處研究者考慮到篇幅關係,因此將個人所收集資料,把中國男子籃球發展分類為三個時程,依次為迅速崛起、稱霸亞洲;修改規則、努力耕耘;民風雖變、不改本色等三個具有相當特色與意義的代表里程,以下就由資訊來進行探討。


一、迅速崛起、稱霸亞洲


    記載上,中國參加亞洲地區的第一項國際籃球賽應該是以,1913年2月1日在菲律賓舉行的第1屆遠東運動會(李輔材等,1991),可是以研究者所接受的教育來說,所謂「中國」應該是指,1949年國民黨退出大陸來到臺灣這一刻算起,所以,此部份就以此為始。


    1949年開始的中國籃球,先以軍隊例如解放軍、八一隊等球隊為主發展,並在這段期間參加了世界大學運動會、共產國家發起的友誼運動會等,這些在當時算是規模較小的籃球比賽,並邀請前蘇聯籃球隊到中國比賽,如李輔材等(1991)所說,這個階段的中國籃球是經歷過一段學習、蘊釀、探索前進的歷史過程,也是中國體育黨政化、政府化、軍事化的象徵(詹德基,民79)。這段期間的中國籃球發展,一直都受到所謂兩個中國政治影響,因此,許多國際賽都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指示退出比賽,因而大部份都只是國內競賽與制度建立,像1951年在北京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全國籃球賽,1952年在各地成立體育學院,培植各項運動員等,接著在1954年全國籃球聯賽開始實施,1957年第一批裁判受訓等,隨後也雖然陸續邀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國家隊造訪,可是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卻阻礙了許多運動的發展(李輔材等,1991)。


    1972年中國國家體委擬訂4年籃球發展計劃,預期國家男籃奪得亞洲第一、進入世界前十,接著在1974年國際籃總恢復中國大陸會籍,然後國家男籃在1974年亞運奪得第3名,1975年獲得亞洲盃冠軍下,1975年11月在泰國第八屆亞洲籃球會員大會通過中國會籍,遂開啟了稱霸亞洲之旅(李輔材等,1991)。


    也就是中國男子籃球,從1972年開始到2002年為止的30年期間,她幾乎囊括了亞洲所有重要的籃球賽錦標;居於30年期間所獲冠軍次數過多、過程大抵雷同,因此以下就以列表方式,呈現中國大陸男籃到2002年為止的戰績。


表一 中國大陸男子籃球隊歷年戰績表



取自競技風暴新浪網(2003)


    從上表看出,除了1974年剛恢復亞洲籃球會員國會籍,第一次參加亞運奪得第3名外,中國大陸男籃歷來在亞洲區的重要籃球賽,只有二次得到第3名、一次第二名,其他16次都是拿到冠軍;以運動發展討論,短短30年就有此成績,說中國大陸男籃在亞洲迅速崛起、稱霸亞洲實不為過。


二、修改規則、努力耕耘


中國的籃球發展,進入稱霸亞洲以後,在幾次世界國際賽中難以突破成績之下,中國籃協即刻從競賽中尋求改善方法,最明顯的就是以規則引導青年籃球的發展(蔡義川、李鴻棋,民92);中國籃協發現,一些先進國家的籃球隊伍,其個人防守技術很高,移動速度快、防守意識強、對抗性也強、並且都是相當主動的防守,因而攻擊性提高,這樣發展趨勢實在是中國籃球需要積極學習、改進和提高的(李輔材等,1991);具體的做法是在1982年全國成人隊、青年隊的比賽中規定(一)由後場到前場的國際規則10秒改變為7秒,進攻權時間由30秒縮短為25秒;(二)全國籃球賽的第二階段中,每隊必須有10人以上輪流上場,每隊員上場時間須達10分鐘以上;(三)青年球賽不准使用聯防戰術等,然後在1984年進一步規定每半場投進第5個3分球,即以4分計算(李輔材等,1991)。諸多改革措施和方法,促進了中國籃球運動訓練和比賽的變化,且具有深遠的意義。


為求深入瞭解,以下以2003年中國青年籃球聯賽最為例,來看其競賽規程補充解釋要求兩大重點(中國籃協,2003)


(一)全場緊逼防守:在競賽規程第4、其他規定之(5)裡要求各隊必須選擇其中1節比賽採用全場緊逼防守(違者第一次全隊警告,第二次判罰教練員技術犯規);採用全場緊逼,由該隊隊長在該節比賽前(決勝期不採用)通告技術代表或裁判長並由記錄台予以廣播,出現違規,第一次由技術代表和主裁判鳴笛給予該隊警告,第二次由技術代表和主裁判判罰該隊教練員一次技術犯規(二罰一擲),再出現再予以判罰。


緊逼防守的原則:距離被防守者必須在1米以內,並有緊逼的防守動作,已形成緊逼防守後,進攻者行進間擺脫時,緊逼防守者不能超過1米的距離2秒鐘;並且


1、擲界外球時,必須緊逼就近的接應隊員。


2、失球後,攻轉防中必須立即緊逼控制球隊員。


3、對控制球隊員,全場必須緊逼。


4、對持球或運球隊員緊逼的同時,必須緊逼就近兩側的接應隊員。


以上4條中緊逼防守者超過1米的距離2秒鐘就判罰。


5、球在後場時,防守距球遠的進攻隊員,距離可以放遠一些。球進入前場後,防守非控制球的進攻隊員,距離不得超過2米2秒。


6、球進入前場後,防守隊員都可以撤回後場防守。


(二)身體素質測驗辦法:身體素質測驗不及格者不得參加比賽。測驗是以第一階段各賽區賽前一天進行身體素質測驗,測驗內容和標準(上午菱形運球突破上籃、折返跑;下午3200米)如下(中國籃協,2003)


1、菱形運球突破上籃:(1)身高在2.05米以上24秒4以內及格;(2)身高在1.95─2.05米(不含2.05米)24秒及格;(3)身高在1.90─1.95米(不含1.95米)23秒2及格;(4)身高在1.90米(不含1.90米)以下22秒5及格。


2、折返跑:籃球場見線折返跑,共跑三次,每次33秒以內為及格,身高2.05米以上者每次35秒以內為及格;第一、二次之間休息45秒,第二、三次間休息60秒。


3、3200米跑:(1)身高2.05米以上者,16分以內為及格。(2)身高1.95─2.05米(不含2.05米)14分30秒以內為及格。(3)身高1.95米以下者13分30秒以內為及格。



    從以上特殊的規則看,中國籃球想要以「體能和技術」並進來做為邁向「世界前八」的目標理想,因此訂定全場緊迫防守,目的在於提高競賽裡球員間的對抗、期望提升球員體能、球員的控球技巧、球員的防守技巧等等,可以說是針對性的政策;青年球員參與競賽前,需要做體能測試,輔以比賽須要全場緊迫規則,則是紮根後追求延續前述目標的措施。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1982年中國籃協修改比賽規定的:後場到前場7秒鐘,進攻權時間縮短為25秒之限制,在2000年的國際業餘籃球規則大幅修改下趨於一致;現有業餘籃球規則是,後場到前場由原有10秒縮減為8秒鐘,進攻權時間為原來30秒縮短為24秒(中華民國籃球協會,民92),幾乎和1982年中國大陸籃協規定相同,此舉也可以說,中國籃協的作為領先了國際業餘籃球18年。


問題是,這樣的規則引導發展,期望中國男籃達到前進世界前八名的理想,是合理的方式嗎?以朱彥碩(2002)評論中國男籃在14屆世界杯的表現來說,他認為如果中國要趕上世界水準,不在後衛下功夫是沒有機會的;因為紐西蘭是靠後衛反敗為勝贏了中國隊,阿爾及利亞靠後衛險些逆轉勝中國,德國靠後衛轟垮了中國,還有更多的對手專打中國這一個點。朱彥碩(2002)進一步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可能需要十年時間,把中國的籃球人才培育計劃徹底檢討,重新檢視基層籃球系統,為何沒法子為中國國家隊提供好後衛人才?這一點他建議,最好從體校與教練雙管齊下。


Hoopjunkie(2002)則表示,中國隊恐怕再怎麼也想不到,14屆世錦賽會以第12名收場,只贏了阿爾及利亞,他認為以賽前期待而言,這是中國籃球的重大挫敗,也象徵著中國籃球已經走到一個十字路口;經過世錦賽的教訓,中國籃球應該清楚,它已經藉由「移動長城」建立起球迷對籃球的興趣,使各國開始關注中國這個市場,它的人才也不虞匱乏,但目前它急需的,是「質」的提昇,包括球員的訓練計劃、基本動作、對比賽的認知、對交戰對手的了解、世界籃壇的情搜,以及更重要的──教練水準的提昇,從巴特爾經過NBA磨鍊之後的成長,在世錦賽光芒差點壓倒姚明,也可以看出這一點。Hoopjunkie(2002)接著再表示,「追高」是許多國家的目標,卻不是每個國家都陷入了「追高」的迷思;高,並不代表勝利,很不幸的是,中國籃球有自覺的陷入其中而恍然不知,直到本屆世錦賽才被惡狠狠的敲醒。


另外這段期間,籃球運動從1960年被中國國家體委選入十種運動重要發展項目,到1979年中國國家體委在恢復國際奧會會籍後,僅強調田徑、游泳、射擊等三種運動的佈局,以及國家體委在1989年擬訂1992年的奧運佈局中,男籃被捨棄的連串因素,也是中國男籃發展的阻礙原因(詹德基,民79)


    以結果論,2002年亞特蘭大14屆世界盃男籃僅得第12名,接連在14屆亞運男籃更落居第二名,失去長久以來佔據亞洲霸主地位,顯然此階段藉由修改規則、努力耕耘的實際作為,未見具體效果。但是,以研究者客觀角度觀之,中國大陸領先國際業餘籃球,修改部份規則的措施,卻是相當有遠見的做法。


三、民風雖變、不改本色


中國大陸於1995年繼菲律賓、韓國、日本與我國之後,創辦甲A職業籃球聯賽,簡稱CBA(china basketball association),甲A聯賽的舉辦是中國男子籃球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轉折;CBA發展期間包括現任立委的前我國籃球國手,有亞洲神射手之稱的鄭志龍加盟上海大鯊魚隊、我國新浪籃球隊加入CBA,到2002年CBA超級明星姚明,以NBA選秀狀元之尊加入美國職籃等,這幾個相當具有新聞效果事件後,實施8個賽季的CBA,在仍嫌保守的中國大陸境內,蔚成一股奇特風潮;從以下幾個新聞事件,可以略窺中國大陸籃球發展的最新狀況。


2003年姚明打完NBA季賽,回到中國大陸準備參加2003年22屆哈爾濱亞洲盃;集訓期間的熱身賽,引來許多商業行為,為此中國男籃總教練蔣興權表示(辛明,2003):過多商業活動令人身心疲憊,疲勞的主要原因就是隊員參加了過多的商業活動,這一點在姚明身上尤為突出,這些商業活動使我們的體力和精力嚴重透支。而在22屆哈爾濱亞洲盃比賽當中,許多爭相目睹姚明的記者、球迷,更是讓會場擠的水洩不通,劉靜(2003)在一篇報導中敘述,為採姚明,記者稱險被踩死,那是一場肉搏,瘦弱的記者參與了這場肉搏,差點以身殉職,一位記者只為了賽後採訪到姚明,差點被踩死;更甚的是,亞洲盃決賽的門票,更因為大家爭相觀看姚明風采,以及中國隊狂勝對手的鏡頭,黃牛票居然賣到5000元人民幣,約略相當於2萬元臺幣,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看到這樣熱絡場景,NBA官員禁不住宣稱,要讓籃球成為中國「第一運動」,中國新聞網(2003)引述NBA亞洲有限公司中國區總經理費希爾表示:我們將在中國推廣籃球運動,推廣NBA品牌;但我們的長期目標是要把籃球辦成中國的第一運動。費希爾承認,現在足球運動在中國仍是第一位的,但他說:我們相信,籃球最終會成為中國的第一運動。


在費希爾(中國新聞網,2003)進一步解釋裡說明NBA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有3億左右的人喜歡打籃球,比美國的總人口還要多,在中國15到24歲的男孩中,75%的人是籃球迷,說明這項運動在中國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從這裡可以看出,中國籃球的發展實在可以用「前途一片燦爛光明」形容。


可是事實是這樣嗎?研究者再收集相關資訊,來探討中國籃球發展的另一關鍵,也就是中國籃協之下,實際掌舵中國籃球命脈的中國籃球運動管理中心(以下簡稱籃管中心)。


中國國家體育總局籃球運動管理中心,她是為國家體育總局直屬事業單位,同時,又是中國籃球協會的常設辦事機構,並賦予對籃球運動項目全面管理的職能,其主要任務是(籃管中心,2003):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和體育方針政策,統一組織、指導全國籃球運動項目的發展,推動項目的普及和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促進運動項目的社會化、產業化的發展。籃管中心具體職責是(籃管中心,2003):(一)全面負責籃球運動項目的業務管理,研究和指定籃球運動項目的發展規劃、計劃和方針政策;(二)負責和指導籃球運動項目的普及和優秀運動隊伍建設以及後備人才的培養,指導籃球俱樂部的建設與發展,管理國家籃球隊;(三)研究制定並組織實施籃球全國競賽制度、計劃、規則和裁判法,負責全國競賽的管理,制定全國比賽規程,審定運動成績。負責運動員的注冊與轉會和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技術等級評定。負責運動員、教練員獎勵實施工作;(四)組織籃球運動項目的科學技術研究和科技服務,負責教練員、裁判員的業務培訓,積極開展宣傳工作和出版刊物;(五)開展國際交往和技術交流,提出籃球運動項目的國際活動和交流計劃,組織實施參加國際競賽隊伍的組織、集訓和參賽事項。負責和指導在我國舉辦的國際比賽的審批和組織工作;(六)負責與項目有關的競賽、健身、培訓、咨詢等體育市場管理,規范管理體育經營行為,積極開展與籃球項目有關的經營和服務活動,充分利用籃球項目的優勢,廣開經費來源渠道,增強自我發展的活力和後勁;(七)搞好中國籃球協會的組織建設,廣泛聯系和團結社會各界人士,充分發揮協會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八)完成國家體育總局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籃管中心下設(籃管中心,2003):辦公室、競賽部、運動隊管理部、青少年發展部、經營開發部等5個中層機構及國家籃球隊;籃管中心在國家體育總局的領導下開展工作,有關訓練競賽和一般性的日常工作由競技體育司管理和指導,其他有關外事、財務、人事、黨務、監察、審計等工作分別由國家體育總局有關職能部門實行歸口管理,中心內部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籃管中心所需經費,實行國家撥款和自籌相結合,中心要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物力和設施以及無形資產等籃球項目的有利條件,積極開展經營創收與服務活動,廣開經費來源渠道,保証事業發展的需要;中心要充分利用協會的組織形式,廣泛開展活動,調動協會成員和各專業委員的積極性,促進運動項目的發展。


    張華(2003)引述籃管中心新掌門心聲說,新掌門李元偉視球迷為衣食父母;像幾年前,因為四川隊舞弊造成吉林和山東隊受損失,當地球迷情緒很大,李元偉趕去吉林和山東與球迷代表交流,化解了球迷怨氣;而奧神和前衛男籃合併風波也是李元偉一手擺平,李元偉給他們分析了局面,如果一意孤行,大家都不會受益。張華(2003)繼續引述中國籃管中心新掌門李元偉的話說,這顯然不只是舊地重遊,上任之初,他就提出了一個很令人矚目的觀點,對於中國籃球來說,球迷才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籃管中心不能把自己擺得高高在上。這實際上意味著李元偉的工作作風是,提高認識,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李元偉認為籃球在全國這麼受關注,形勢又好,大家的期望值也高,一定要搞上去,壓力自然也很大。


    從以上資訊顯示,主管中國籃球事務的籃管中心,其組織、架構與實際,還是存在著共產黨式一條鞭的專制機構;而在新興又熱絡的CBA聯賽裡,諸多不健全的制度,雖然以共產黨的霸權強式作為解決了許多缺失,說新任籃管中心主委視球迷為衣食父母,看似「作風民主」,似乎言過其實,中國體育仍然不離體育黨政化、政府化、軍事化(詹德基,民79),這由以下資訊可以說明。


    2003~2004NBA球季選秀,中國男籃國家隊替補球員薛玉洋,在被小牛隊選上後旋即被交易到金塊隊,可是中國籃協卻對外宣稱:不支持薛玉洋進NBA亢雪鬆(2003)這位記者報導上說,如果薛玉洋屆時真被NBA球隊看中,他手中那張通往大洋彼岸的通行証需要蓋上幾枚鋼印呢?亢雪鬆(2003)認為作為河南男籃的現役球員,薛玉洋赴美的頭一道關就是要取得河南男籃的同意,河南男籃能否放人現不容樂觀;此外,薛玉洋赴美打球還須邁過中國籃協這道關,而中國籃協從一開始便不支持薛玉洋參加此次NBA選秀,認為薛玉洋目前參加NBA選秀的時機尚不成熟,他在多方面都還需提高,如果在國內磨礪兩三年後再出去會更加穩妥。


    因此,從以上資訊研究者認為,中國大陸男子籃球發展,經過CBA、NBA等球賽薰陶,境內人民熱愛籃球的各項條件,都足以促成中國籃球再進一步的發展,可是,主管中國籃球事務的籃管中心,其專制霸權的作為,不改其共產黨強式作風,會不會是中國籃球發展上的障礙,則有待觀察。


參、總結


    本研究以收集各方資訊,然後對中國大陸男子籃球的發展,做文獻上的探討,經過整理、分析與敘述後,得以下三點結論:


一、迅速崛起、稱霸亞洲


    除了1974年剛恢復亞洲籃球會員國會籍,第一次參加亞運奪得第3名外,中國大陸男籃歷來在亞洲區的重要籃球賽,只有二次得到第3名、一次第二名,其他16次都是拿到冠軍;以運動發展討論,短短30年就有此成績,說中國大陸男籃在亞洲迅速崛起、稱霸亞洲實不為過。


二、修改規則、努力耕耘


以結果論,2002年亞特蘭大世界盃男籃僅得第12名,接連在14屆亞運男籃更落居第二名,失去長久以來佔據亞洲霸主地位,也沒辦法邁向世界前八名的目標,顯然此階段藉由修改規則、努力耕耘的實際作為,未見具體效果。但是,以研究者客觀角度觀之,中國大陸領先國際業餘籃球,修改部份規則的措施,卻是相當有遠見的做法。


三、民風雖變、不改本色


中國大陸男子籃球發展,經過CBA、NBA等球賽薰陶,境內人民熱愛籃球的各項條件,都足以促成中國籃球再進一步的發展,可是,主管中國籃球事務的籃管中心,其專制霸權的作為,不改其共產黨強式作風,會不會是中國籃球發展上的障礙,則有待觀察。


中國大陸男子籃球從迅速崛起,然後稱霸亞洲,到努力耕耘,至今卻仍在世界籃壇未能形成氣候,只挶限於亞洲地區,其發展過程、後續發展等,有待國內主管籃球事務的機關、首長、愛好籃球運動的相關人員深入探討,以為國內借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