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一節角色定位


 


    23號球員內涵,以下同樣就大方向三個部份介紹,一是觀念(後場、前場);二是轉換快攻(transition)中各式觀念,包含拖車(tailor)、機遇戰(early action)、小組戰;三是技術動作的接應(走位、卡位)、傳球(各式傳球)、個人進攻與防守技術;最後是訓練法等。


 


而首先討論的,一樣從角色定位釐清,然後再依攻擊方向,由後場接應與前場觀念等順序,以下敘述。


 


23號球員內涵相同嗎?


 


    或許會有人懷疑,2號得分後衛(shooting guard)3號小前鋒(small forward),其內涵應該不一樣,為何把他們合併在一起敘述?此關鍵在於,若以傳切戰術(passing game)、或一般快攻雙箭頭(lopper)來說,例如轉換快攻走位與接應、個人攻擊技術動作等,兩者需求都一樣,但是位置對稱而已;有所不同是,小部份在後場接應,2號得分後衛和3號小前鋒兩者責任不同。所以,在此才會將兩者在同一地方敘述。


 


2號得分後衛


 


    得分後衛,除了先前專項位置導論已經介紹外,從實務經驗裡,大部分要求他(得分後衛)必須是,全隊外線中距離投籃命中率最高,也必須在很多時候,擔負起全隊進攻戰術設計主軸;因為他的「準」,勢必會吸引防守方的緊迫。如果能夠依此設計妥當戰術,隊友當能因此受惠;這是相輔相成、如魚得水、相得益彰的事。


 


    當然,得分後衛一直以來就必須擔負快攻的第一人選;甚至於,在許多進攻權限剩下不多,所謂結時間的進攻選擇,也都是以得分後衛為依歸。除此之外,包括對手技術犯規的罰球,也大概都以得分後衛做選擇;所以,由此可以瞭解,2號得分後衛一定是球隊較為矮小球員嗎?從以上諸多討論看,應該未必,這是身為籃球教練需要靈活變通的思考要點。


 


3號小前鋒


 


再從專項位置導論裡可以看出,多數的小前鋒,基本上就是球隊的鋒衛搖擺人(swingman)來擔任;有些時候,他可能會以得分後衛角色出現,更有些時候他則必須要扛起大前鋒這個角色,這是在時下NBA的比賽屢見不鮮的事。因此,從籃球教練思考,既然NBA的比賽都以兩位前鋒(forward)來做為出場介紹;顯然的,以現代籃球趨勢是,小前鋒所需具備的能力是,游走在2號得分後衛與,4號大前鋒之間。


 


包括這幾年許多球隊,面對對手所做全場緊迫盯人防守;礙於控球後衛往往身材矮小,在對手實施包夾狀態都產生劣勢情況,所謂搖擺人靈活角色、應運而生的身材高大控球前鋒(point forward),就時而可見了。從籃球教練角度思考,搖擺人這樣高窕身材,卻擁有一般的控球後衛似靈活的技巧,當然是不可多得的球員,也是籃球教練求之不得的機會;由此,所謂鋒衛搖擺人,經常在許多球隊擔負重任道理在此。


 


由此總結,2號得分後衛概以全隊外線最準、速度較快者為優先考量的對象;3號小前鋒則以全隊外線次準、速度較快者為其次考量;但是,小前鋒他的切入則較2號得分後衛為優,並擁有籃板球爭奪能力與條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