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以立意採樣,對三級籃球賽(社會甲、大專甲、高中甲)中曾獲前四名的10位優秀教練,做跨個案分析研究,以標準化開放式訪談,再利用三角校正求證三級球隊助理教練、國家隊技術顧問、國中甲級籃球教練等總共15位觀點,經整理、分析與討論後得以下結論:


 


一、結論


(一)比賽輸贏歸因


15位教練裡頭,全部對比賽輸贏因素選擇內在,沒有教練選擇外在因素;選擇內在信心的有5位,所佔比例33.33%,選擇內在努力的有3位,所佔比例20.00%,選擇內在能力的有6位,所佔比例40.00%,選擇內在向心力的有1位,所佔比例6.67%;其中選擇內在努力、內在能力的共有9位佔60.00%,這些優秀教練比例符合高成就動機者的成功歸因


 


對比賽輸贏因素選擇內在信心的教練觀點是,沒有信心什麼都不用講、努力也沒用,信心佳士氣好、鬥志高、拼勁十足。對比賽輸贏因素選擇內在努力的教練觀點是,不努力再好技術都沒有用,而努力可以彌補任何不足。對比賽輸贏因素選擇內在能力的教練觀點是,能力不好不用打了、再認真還是打不過對手,能力好可以克敵制勝、比賽當然容易贏、比賽就輕鬆、是贏的基本條件。對比賽輸贏因素選擇內在向心力的教練觀點是,團隊向心力是球隊強弱指標。


 


()迷信


15位教練裡頭,選擇不迷信(或忌諱)的有10位,佔66.67%,選擇迷信(或有忌諱)的有5位佔33.33%。


 


  1、不迷信或忌諱:選擇不迷信(或忌諱)的教練觀點是,平常練球能認真最重要,求神拜拜若不練球也沒有用,比賽就依據球員實力參賽,儘量讓球員把平常練習發揮,並且做多少算多少,不必在意相關訊息。就如川上哲治所說:當一個教練設若在擬訂一個作戰計劃時,都還要卜卦或避諱什不祥之物,這是瞞不過部署,是不能獲得部屬的信任,這是教練本身自我效能不足造成。


 


2、迷信或忌諱:選擇迷信(或有忌諱)的教練觀點是,賽前不做禁忌或觸霉運的事,並避免接觸哀傷之景。以上選擇迷信或忌諱的優秀教練所述,就像在歸因理論裡所說,人類面對一件事情情況下,對未知的事成或事敗,心裡總有一些盤算,這也可稱之是自我保護策略,且經過自我參酌思想察覺後的一些行為;這些大部份是受自我效能預期之四項主要訊息來源,過去成就表現、替代性經驗、社會或語彙上的說服以及生理覺醒等影響


 


二、建議


    球隊參與比賽輸贏因素很多,若不能科學化尋求解決,進步將有限;而擔任教練,若不能適時擺脫羈絆,思想將受到很大的束縛。


 


參考書目:


Kuzel, A. J. (1992). “Sampling in qualitative inquiry” in Crabtree, B. F. & Miller, W. L. (eds.), Doing Qualitative Resarch. pp. 31-44.Newsbury Park, CA: Sage.


Spink, K. S , & Roberts, G. C .(1980). Ambiguity of out come and causal attribution.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2,237-244.


Weiner, B, (1972). Theories of motivationFrom mechanism to cognition . Chica-goRand- McNally.


Weiner, B. &  Kulka, A. (1970). An attributional analysis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15. pp. 1-2.


Weiner, B. (1981). The role of affect in sports psychology, In G. C. Roberts D. M. Landers(Ed.), Psychology of motor behavior and sport, 1980. 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


民生報。(2002)。大陸紋身求勝。民生報,65B2版。


江彥文。(2002)。巫師作法、教頭灑聖水,為了求勝,打出信仰牌。民生報,616B2版。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桂冠。


徐武雄。(2000)。論運動員飲食環球商專學報,第七期,91~98頁


馬鈺龍。(2002)。塞內加爾這回玩真的,進軍四強不靠巫術,迎戰土耳其要用實力晉級。民生報,621B2版。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書局。


陳全壽。(1995)。二十一世紀的身體運動及運動科學研究。國民體育季刊,二十四卷,第四期,4-12頁。


陳全壽。(1998)。科學如何為競技運動服務。大專體育,39期,14-16頁。


曾凡輝、王路德、邪文華。(1992)。運動科學選材。北京:人民體育。


游能揚。(1994)。大專女子排球運動員運動競賽狀態焦慮與成就動機之研究。大專排球研究論集第一期,第119-141頁。


蔡裕隆。(2002)。足球巫術別大驚小怪。民生報,613B3版。


盧俊宏。(1994)。運動心理學。臺北:師大書苑。


賴山水譯。(1984)。惡的管理學擺脫羈絆。體育世界,100期53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