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隊Amar’e Stoudemire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突出,且需檢查後再確定手術與否;這事,從切身15年經歷,以及和醫生等討論後,和球迷談椎間盤功能、椎間盤突出症狀、主因與預防之道、急性期處理以及復健保養等。
『椎間盤突出症狀與由來』
人體脊椎非常奧妙,從側面觀牠呈現如下三個解剖圖裡,中間圖示外側觀圖的「S形」形態;其功能(合記出版社編輯部,1979):一、保護脊管內之脊髓;二、便於軀體運動;三、支持頭顱,並且利用脊椎間盤的彈性,防止身體某種程度上的「震動」;四、構成軀幹之支軸筋等。如同前述,所謂的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那就是在每一節脊椎與脊椎之間,不管是頸椎或腰椎等等皆然,椎間盤是藉以避免人體於跳躍、著地時的震動,有著不可或缺的「避震」功能物。
由前段(三)敘述可理解,椎間盤是在人類跳躍假如是不合乎人體的解剖形態,或者,人體的跳躍是超出人體解剖的角度,甚至跳躍後著地的力量超過脊椎承受水準等,彼時脊椎受到壓迫,脊椎椎間盤就會在人體落地瞬間,承受所有的震顫;由此可知,呈現S形的脊椎,在承受震動瞬間,脊椎的彎曲處,就變成是最大受力點,也就是最容易的受傷處,這也就是椎間盤突出,多數都發生在第三、四、五脊椎之間發生道理。
由於椎間盤是,各個脊椎與脊椎之間,「白色液體」形態的膠質(軟骨);當牠受到過度或不當的壓迫後,那會像裝水的汽球被壓扁、推擠而突出於脊椎與脊椎之外,進而這個含水成份相當多的液態膠質(椎間盤),就會去壓迫脊髓附近的神經。椎間盤(軟骨)突出,之所以會被中醫稱之為「骨刺」,比較簡單的解釋道理,就在於牠是軟「骨」,牠的突出會去「刺」痛神經,這樣的因果關係。
其次,脊髓神經由於相當敏感,稍微被碰觸就受傷進而發炎,因此被壓迫的神經假如嚴重發炎,就會讓患者腰際疼痛不已;就算躺臥在床上要翻個身都是輾轉反側,要起床還需要先側個身,像似老態龍鍾般。包括神經嚴重發炎時,根本就沒辦法蹲下去的坐立不安;假如神經只是輕微被壓迫而發炎,那就視位置而發生左大腿外側會痲痺,或者右大腿外側會痲痺這樣症狀。
有關發生椎間盤突出症,進而產生大腿外側痲痺現象,從左下人體脊髓神經分佈圖可以概略瞭解,從脊髓分佈出去的神經是「左右對稱」的;再看右下圖骨盆附近的神經分佈圖,就可以更詳細看到骨外側皮神經,一樣是左右對稱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椎間盤突出,例如同樣是第三、第四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後,為什麼有的人是像我一樣左大腿外側痲痺,有的人卻是右大腿外側會痲痺的原因:因為,突出的椎間盤壓迫到「不同側神經」所致。
『病痛主因與預防之道』
多數會發生急性期傷害原因在於,腰部急速動作,包括缺乏熱身、準備運動不足情況下的快速腰部動作,以致腰部之脊椎做超出常態範圍的彎曲,進而去壓迫脊椎與脊椎之間的椎間盤,最後促成椎間盤突出。少部分急性期傷害是,過度疲憊狀態下,做急速彎腰動作,或者在疲憊狀態下,彎腰提起重物等;由於疲憊狀態下的人體組織、器官之自我保護機轉較差,想當然,發生椎間盤突出就屢見不鮮了。
也有少數急性期傷害個案是,舊傷(例如腰傷)尚未痊癒情況,腰際的肌肉、韌帶過度僵硬,並在腰部韌帶已經受損的缺乏保護之機轉情況,卻在彼時做過度的高空落地動作;尤其,假如加上場地堅硬,或者球鞋缺乏氣墊等環境,落地瞬間椎間盤當然容易受到強力壓迫,進而推擠而出去壓迫到神經。
個人這15年斷斷續續發作,主要原因則在於五大問題:
一、缺乏準備運動:在教學與教球過程,好幾次都是在帶學生操作準備運動之後,卻在經過一段時間,身體已經冷卻狀態,看到學生或球員動作不妥,在馬上進行的示範動作追求逼真情況,不慎受傷是我一再傷害的主因。
二、疲憊下的過度運動:有好幾次,在每天練二次球,並偶一為之還要上課的「疲憊不堪」情況;為了鍛鍊與培養體力,我還咬緊牙關的去打球從事運動,進而發生閃到腰、或者讓傷害處復發的事件,其實是最近15年裡最常見的事。
三、長期坐姿不良:每天幾乎都坐在電腦前面數小時,尤其總是「彎腰駝背」姿勢情況的連續久坐,那當然會讓脊椎承受更大的壓力;如果,再加上最近「腰圍」加大,腹部前凸並彎腰駝背,這個脊椎所承受的負荷,怎是一個「苦」可以形容。
四、跌坐摔傷:打籃球摔角的屁股跌挫傷,或者摔角的背部著地受傷,也是促成我再度椎間盤突出,進而壓迫神經的痛楚來源。
五、彎腰提重物:曾經受傷的腰部,在還沒有完全復原情況,做彎腰提重物,其實是我「多次」再發生脊椎痛的主因;像洗衣服時,把回收用水一整臉盆的多次搬運,以及10公升的水,連續好幾桶的搬運等,都是促成我再度傷害的主因。
所以,從以上「親身經歷」後的久病成良醫告訴,打球或教學、甚至教球等等,事前一定要操作準備運動;假如中間過程耗費時間過久,卻需要操作示範,切莫追求完美、或逞一時之快的讓已經受傷的腰部再度傷害。當然,在過度疲勞情況,也是需要小心身體狀況,「適當的選擇」鍛鍊體力的方法;喜歡籃球運動沒錯,偶一為之去游泳是許多醫生的建議。
至於需要長期坐在電腦前面,或者像似學生需要久坐的腰部已受傷人士,甚至,已經彎腰駝背成型的人等等,「束腰帶、靠墊」等物是協助你矯正、避免再次傷害的最佳方法;別小看近1000元的束腰帶,或100元左右的靠墊,牠們都有提醒患者再次傷害腰部的效果。
打球要小心、不要已經有傷在身,還猶如選拔國手般的「拼命」之打球態度,以及打球過程要學會「觀察」對手之空間感、距離感好不好,以及觀察對手打球態度是否過度等,都是避免受傷的關鍵;如果,打籃球是追求樂趣以及鍛鍊身體去思考,彼時讓身體受傷,絕對是「違背初衷」的事。
需要搬運重物時,切莫逞一時之快,或者姿勢不當例如彎腰駝背硬扛重物等,也是避免脊椎受傷的主要原因;花點小錢買個協助搬運的器具,開口麻煩年輕人協助搬運等,這些也是避免脊椎受傷的關鍵。
從「運動力學」角度去做預防椎間盤突出症,我們比較傾向從:一、肌耐力訓練;二、柔軟性訓練;三、充分的器材與適當的場地;四、良好的態度等。
肌耐力訓練充份,腹背部的肌肉與韌帶,想當然就足以應付打籃球的一些動作;如此一來,發生腰部扭傷、過度疲勞以致發生傷害的機率就降低。柔軟性訓練假如充份,那麼在籃球場上的一些腰、背部動作,就不至於造成腰、背部的扭傷。
充分的器材,諸如穿著優良的氣墊鞋,至少降低一些跳起落地的椎間盤衝擊,避免椎間盤突出的壓迫神經事件;適當的場地,諸如儘量在木質的空心地板打球,避免在堅硬的水泥地打球,也是可以降低一些跳起落地的椎間盤衝擊,避免椎間盤突出的壓迫神經事件。
良好的態度則包括,自身的打球態度,與觀察對方的打球態度等;疲勞或者已經受傷狀況等等,應該避免再繼續參與運動,甚至在業餘打球,不應該過度拼命去拼搶,以致受傷。有關對手態度則包含,對手是否懂得打球、對手打球是否已經拼命、對手打球是否缺乏運動道德與精神等等,都是可以藉由觀察得知。
『急性期的治療、復健與保養』
急性期的椎間盤突出症,吃消炎止痛藥、休息是目前個人所知醫療上的最佳辦法;輕微的疼痛與大腿外側痲痺等,中醫針灸也有止痛與消炎作用,這二種處理方式是親身經歷上有效果的方式。
確定的椎間盤突出,進而壓迫神經痛的症候,經過急性期後的第三天、第四天以後,操作三至五次的「西醫牽引」之拉牽各個脊椎,明顯可以感受脊椎與脊椎之間的椎間盤,好像有「退回原位」、椎間盤不再壓迫神經招引致疼痛那種舒服感;多數而言,這種牽引復健,醫生都建議從「15kg」開始操作,年齡越大,初始操作負荷越小。然後,多數醫生都建議每牽引二次就增加1kg的負荷去循序漸進拉牽,直到到達患者體重的半數為止。
例如,我目前體重86kg,就需要牽引到約43kg左右。可是,多數醫生會建議,最高記錄牽拉到35kg時,就需要注意;像我15年來最高記錄是拉牽到36kg,就不再增加負荷牽拉。彼時和醫生商討,是把復健牽拉頻率從每二天一次,修改為每三天牽拉一次,這樣的逐漸降低負荷的操作方法;因為那個時候,腰部疼痛與大腿痲痺現象,幾乎不再出現。
「有耐心的牽引」是,改善這種椎間盤突出,招致腰部疼痛與大腿痲痺的有效方法;不相信醫生、缺乏耐心持續操作牽引,或者處理方法不恰當等等,是病情沒辦法改善的原因。
當然,有些時候,其他原因鑄成「腰部疼痛」,或者其他原因招引「大腿痲痺」等,都需要對症下藥。像我前陣子臀部肌肉拉傷、發炎,嚴重時,還數度發生左腳腳趾頭的大拇指「沒有知覺」這般水準,並在數次牽引復健後,仍然沒有改善大腿痲痺現象;所以,我也和一般民眾一樣的,數度懷疑的向復健科謝主任質疑。
經過謝主任耐心解釋,還進一步做X光檢查、並刻意到北港媽祖醫院本部做「肌電圖」檢查,確定脊髓神經沒有損傷之後,和中醫的 趙 醫師會診,才瞭解是臀部肌肉拉傷所致;經過三次針灸治療、發炎症狀消退後,大腿痲痺現象不再出現,這是球迷需要注意的事。
復健動作重點,從前面預防敘述可知,一定在於腹背部的肌肉與韌帶之肌耐力與柔軟性強化訓練;例如單腳站立、另一腳提起高過於腰部的動作,或者仰臥躺在床上,抬起單腳(或雙腳)動作;彼時你用任一隻手摸觸背部或腹部,都可以明顯感受到,腹背部肌肉與韌帶的伸展與拉扯。
從運動訓練去探討,這樣的復健動作,最好每天操作一次以上的「頻率」;而有關復健的組數與次數,建議每次以操作二組、每組先以10次為基準,然後,循序漸進地增加次數與組數。至於其他的腹背部肌耐力訓練,以及腹背部的柔軟性訓練,請參考部落格裡的相關訓練圖解技術動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