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根據前篇籃球觀念教育的「命中率」文章,再提出相關問題;以下就試投3分球、投籃時機選擇與調整、投籃狀況和命中率關係、訓練時投籃命中率以及再深入討論命中率相關問題。
『試投3分球問題』
投籃距離越遠,命中率越低的事實告訴我們:儘量要往越靠近籃框的位置,去攻擊籃框這是利弊抉擇;但有個問題是,簡單統計學顯示,100次的2分球投籃命中率50%時候,可以得100分;可是,100次的3分球投籃命中率只有33%時候,牠卻也可以得到99分。
為此,在多數人的2分球命中率,不可能達到50%以上水準時;從這個數據邏輯推論去看,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堅持,在3分線內攻擊籃框,而不去做3分球投籃?
問題是,一般而言前面狀況前提,那是經過「充份訓練」以後,3分球命中率才可以達到33%水準的結果;這個前面的命中率道理,並不適用於「沒有練投3分球」的球員,例如像是臺灣SBL或者中國大陸CBA的二線球員等。包括,每天練投沒有超過200個3分球的球員,他們多數也都難以達到在比賽中,3分球命中率33%以上。
因為,就算你練習時,3分球命中率可以達到50%;但是,那些多數的練習,和比賽時的臨場壓力、比賽時的防守質量,以及當事者彼時的體力耗費等等,根本就是截然不同、不可同一水準比較。
尤其,你們誰看過那一位球員,在練投3分球時是,經過激烈貼身防守後,再經由空手掩護後的接球投籃?你又看過那一位球員的3分球練習是,經過快跑15m之後接球原地投籃?應該沒有;就算有,質與量也不像似比賽般水準對不?
所以,很多時候,你必須瞭解:你沒有經過「辛苦的鍛鍊」,你不能拿前面的「常理(3分球33%可以得99分)」,來評估投3分球這事情的對錯,進而去改變你勢孤利單的決定。
『投籃時機抉擇與調整』
然後,你的理由可能會像網友所說的:前面已經出現空檔,難道你還不投3分球嗎?
這裡有二種狀況解釋,一是出現3分線的空檔,尤其是防守方根本不趨前上去防守;或者,防守者位置距離持球者3步以上;甚至,防守者只顧慮禁區的防守,根本就不理會你外圍的投籃等等之情況。
此時,你當然要投3分球;只是,你持球者必須要有責任、保持投籃節奏情況下去投籃。你持球者,不能在「出手前」是缺乏信心的情況,還勉為其難投3分球;或者,彼時根本就不是你持球者的投籃節奏,你持球者還強行投3分球,這些投籃選擇就可以說是差勁的。
第二種狀況是,假如依前面解釋,空檔,是你該出手投3分球;可也是,你卻已經1投不中、甚至已經2投3分球不中、包括對手都故意放任空檔讓你投3分球的情形,你是不是該「繼續投3分球」?
此時,我比較傾向持球者不投3分球,而做另外二種選擇。一是運球做勢切入,藉以吸引防守方趨前防守後再傳導球;另一種,則是簡單要隊友做換邊攻擊的直接傳導球。彼時我不贊成投3分球的理由是,你持球者儘管獲得空檔;但明顯的是,你的「投籃狀況不佳」,你為什麼要把,「全隊努力防守後,才獲得的控球權」輕易拋棄?尤其,很多時候,進攻24秒的時間還很多,你為什麼要冒然出手?
彼時,我比較傾向該球員至少應該做二種調整;一是心理的調整,那是「正面導向」的思考,思考投籃問題出自何處、該怎麼樣做妥善因應的思考。其次是,持球者應該做「球感或投籃感覺」的尋找;那是從運球與傳球中去尋找(因為運球與傳球的動作和投籃如似),然後,找時機與機會,例如犯規或者球出界時,拿起球做做投籃動作的嘗試,藉以儘快的找回投籃感覺。
最後此處討論,假如你有「自知之明」瞭解,命中率只有1~20%左右,你獲得3分線空檔,你要不要投3分球?答案和前述討論一樣,投一球到二球不進之後,你就不能「再試投」了。
『投籃狀況和命中率』
有人貼身緊迫防守下,卻目迎目送你持球者投籃;
有人貼身緊迫防守下,卻迅速跟隨跳起封阻你的投籃;
有人做一手之隔防守下,卻目迎目送你投籃;
有人做一手之隔防守下,卻跟隨跳起封阻你的投籃;
有人做距離二步防守下,卻跟隨跳起封阻你的投籃;
有人做距離二步防守下,卻目迎目送你的投籃;
有人做距離三步以上情況下,卻衝刺而出做勢封阻你的投籃;
有人做距離三步以上情況下,卻目迎目送你的投籃。
以上八種等等不同狀況下的投籃,會不會影響你的投籃命中率?當然會;尤其是,有防守者跟隨你跳起、做封阻的投籃,那更會影響你投籃命中率。為此,你才看到所有NBA的比賽,儘管持球者獲得很大空檔;你也會看到距離投籃者三步以上的防守者,那是「規規矩矩」衝出去、跳起封阻投籃。
『訓練時的命中率』
多數有規模、像樣的球隊,都會在投籃練習時,去做「命中率」的統計;而且,多數的教練都會要求,投籃練習時的「命中量(投進幾個)」。然後,還會根據你練習者的命中率,假如沒有達到某些水準,會要求你練習者,再做同樣一次的練習,藉以達到某些水準以後,才讓球員歇息。
我過往只在中華聽障籃球隊練習時,做個人投籃練習量、定量的要求;然後,從統計資料裡去觀察,各個球員的狀況以及投籃問題。多數正常情況,練習時的投籃命中率,假如沒有達到40%以上,那是「不及格」的事;因為,你簡單推論:練習時都只有40%,比賽時,打個對折容易變成20%命中率,那是「不能允許的」。
因為,我們幹運動教練的,都有一個習慣:訓練(或者練習)時要求嚴格水準是120%,比賽假如能夠發揮到「練習時的一半(50%)」,你幹教練的就要「偷笑」了。由此,邏輯推論,你做投籃練習時,假如沒有達到50%以上,教練是不應該讓球員休息的;更甚,假如你練習所規劃的情境是,如似比賽般的有人封阻(像韓國隊的前射手李忠熙,就都會要求隊友戴長手套封阻),彼時練習者的命中率假如可以達到50%水準,嗯,這就是一個好的狀況了,他可以休息了。
『再談影響投籃命中率因素』
前述談過影響投籃命中率的因素劃分有四大類,網友再把影響命中率的因素之技術動作裡,提出幾個疑問:
外線投籃命中率低,跟球員投籃基本動作不佳有沒有關係?
外線投籃命中率低,跟球員投籃時機選擇不佳有沒有關係?
外線投籃命中率低,跟球員去創造有利投籃條件的能力不佳,有沒有關係?
外線投籃命中率低,跟球員攻擊意識不強,前置準備動作不佳有沒有關係?
首先討論,外線投籃命中率低,跟球員投籃基本動作不佳有沒有關係?
這個問題是不用討論;尤其,對初學者來說,那投籃的基本動作就是重大影響因素。我在訓練營裡就,每天要求學員做「徒手投籃動作」的練習,把基本動作修改妥善、修改為更合理的投籃動作。
其次,外線投籃命中率低,跟球員投籃時機選擇不佳有沒有關係?
這裡網友已經解釋很多了,我不再贅述;重點提醒的是,你持球者,假如在防守者已經貼身、他可以隨時躍起封阻你投籃的時候,一般業餘球員,在那彼時是「不能勉為其難出手」投籃;要不然就是投籃時機的選擇不當。所以,這裡所謂影響因素,應該也是歸類在技術與觀念的因素。
再者,外線投籃命中率低,跟球員去創造有利投籃條件的能力不佳,有沒有關係?
當然也有關係;想當然,這裡答案應該包含團隊或小組的空手掩護、隊友是否具備合理的籃球觀念,以及持球者移位投籃能力等等;因此,影響投籃命中率的因素,這裡就要把牠歸納在四大影響因素的「技術與觀念」等。
最後討論,外線投籃命中率低,跟球員攻擊意識不強,前置準備動作不佳有沒有關係?
所謂攻擊意識不強,應該解釋是說,你接到球瞬間,有沒有辦法達到「三種威脅」姿勢:可以立即跳投、可以立即下球過人、可以立即將球傳導而出等;假如你攻擊意識不夠強烈,你當然不可能接到球就跳投。假如你攻擊意識不夠強烈,同樣,你接到球就會只想傳球,而不會迅速下球過人;包括,再例如你接到球姿勢明顯不良,你卻堅持要做刺探步以後再去過人,想當然,你就缺乏傳導球的攻擊意識。
由此,去討論所謂「前置準備動作」,簡單的說就是接到球瞬間,你是不是已經做到三種威脅姿勢?若否,就表示,你接球瞬間的前置動作不當。很簡單思考是:你接到球沒有準備要投籃,然後你卻強行去投籃;由於彼時你的身體姿勢就不合理,不合理的身體姿勢當然就缺乏穩定的「身體重心」;身體重心不佳、準備不足等情況,要談命中率很高,那簡直是癡人說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