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來信問有關黃萬隆教練的「50」戰術代號、掩護變化(screen away)進攻之防守策略、機遇戰的雙箭頭與控球該怎麼樣操作、破2-3區域防守的進攻,以及內外組合進攻(in side out)等。
『問題:單數、複數』
徐老師您好,我是某大學系籃隊長;這邊有許多有關籃球的問題想向您請教,煩請老師您能撥冗為學子解答或是延伸指教。
1.我觀看HBL多年,發現松山高中黃萬隆教練常常提及,在面對區域防守時,使用單數或是複數;如下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084XM3CZI0
或如下影片之開頭所提及 : http://www.youtube.com/watch?gl=TW&feature=related&hl=zh-TW&v=xph6hcNpktY;想請問 徐 老師這單數、複數所指的是什麼 ? 『討論』 一個籃球隊的進攻戰術很多,像NBA來說,單就為某一位明星球員設計的進攻戰術,可能就多達5種以上;所以,一個球隊五位主力球員和替補球員加乘下來,沒有50種也有20種以上不同的進攻戰術。甚至,有些教練也會針對破解區域防守,進而區分為破解2-3區域、破解1-3-1區域、破解3-2區域等不同進攻戰術等等;所以,琳瑯滿目的戰術,你教練就必須在,對手「聽不懂」、卻可以讓球員確實執行情況下,喊出戰術代號,去指導、告知球員執行。 可是,這舉止對一般業餘的高中球隊,或大學球隊,那在球員來說是一種「負擔」;於是,很多教練就研發出,只區隔破解區域或者破解盯人二大類的進攻戰術。由此,就衍生出單數的代號;例如「13」的1就是破解區域防守裡的單數,3則是以3號小前鋒為主的進攻等;「25」的2就是複數,就是破解盯人防守的戰術,5是以5號中鋒為主的進攻戰術。 然而,從錄影帶去看實際上的戰術,黃萬隆教練他是希望胡瓏貿利用深切(deep cut)到3分線45度接球後,和另外一位隊友做組合的攻擊;該play我沒有看到,這應該是利用胡瓏貿高大的身材「策應」後,所產生有利的進攻(攻擊籃框)。因此,在「看不懂」情況下,黃萬隆教練他所謂的單數、複數代表的是什麼,可能你要去問他本人,或者你有空去問松山高中籃球隊的球員,這樣比較清楚一些。 此處有一心得分享,在臺灣的籃球界,目前可能因為電視轉播,進而讓一些教練想做秀的關係,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很多教練在申請暫停時,往往會畫一些進攻戰術的路線圖,而不是去指導球員的技術動作,或者糾正球員的觀念,甚至明確告知球隊彼時狀況之改善或因應辦法等等;然後,等比賽一開始,球員臨場跑位又往往和教練實際畫的戰術圖跑位路線有些出入;包括,有些教練是申請暫停時的狀況也沒有解決,問題還是存在等等,他教練卻畫了戰術路線圖,艾,真讓人「啼笑皆非」。 『問題:戰術代號』 2.又黃萬隆常在對球員下達防守命令時 喊" 五零 ! " 觀察久了便可發現,此"五零"指的是二三區域防守;想請問老師為何要叫"五零"? (又"五"跟"零"各有代表意義? )還是這單純屬於松山高中所使用暗號並不屬於籃球界通用? 『討論』 此處和前面問題雷同的是,這些只是戰術代號,沒有所謂「世界通用」的概念;例如,你要系籃把2-3區域防守講成暗號「32」,讓對手搞不清楚也可以。 像當初帶中華聽障籃球隊與現在虎科大男籃都一樣,全場1-2-1-1設陷包夾防守代號就叫做「12」,2-3配對防守(match up)就叫「23」,全場盯人就叫做「0」等等;你幹教練的,可以隨你高興而決定。再像李鴻棋老師,當初帶中華聽障籃球隊,就把3個人的UCLA切,結合內外組合(in side out)稱之為「C」,這都是教練個人決定的事。 『問題:掩護變化的防守』 3.pick and roll 在籃球場上進攻非常常見;想請問老師在防守時如何面對?(似乎在面對不同狀況有不同的應對方式);例如有時會看到 Paul Gasol先跑出去站橫的擋住持球的Steve Nash,然後立即往回跑還原防守(障礙緩衝後還原:show and recover)。 『討論』 小組進攻的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主打掩護變化(screen away)所產生的掩護跑位(pick and roll)、掩護切出(pick and split)、掩護隱藏(pick and fade;裡頭又衍生出掩護後再掩護:pick and pop)技戰術多變複雜;相對的,它如何防守呢? 以現在NBA流行的對持(運)球者設立掩護(on ball screen)的防守種類來說,絕大多數球隊教練都採行(一)做成障礙緩衝(show or hedge)然後以障礙後還原(show and recover),以及(二)交換防守(switching)或稱跳出交換(Jump switch)。 只有某部分特殊狀況球隊會採取(三)類似包夾(trap)的關門防守(defender closes in),還有(四)允許範圍內做防守持球者先叫讓路(open up),然後由設立掩護者中間穿出防守(slide through);其他還有種類是(五)防守者由設立掩護者之前面硬擠的由前跨過(over the top)防守、或者(六)二位防守者皆由掩護者底下跟隨(follow)做好保護禁區(shadow post)的防守策略等六種。 各相關技戰術,有興趣網友可以到部落格裡,有詳細的圖解。當然,不論做成障礙或交換防守,各有因進攻與防守的人、因時、因地、不同情境等等考慮;因此,這些防守要領,沒有絕對利大於弊的情事。 看過去由鄧碧珍、鄧碧雲姊妹擔任中華女籃教練時期,對抗韓國隊與日本女籃,她們就堅決採取「交換防守」,進而獲得亞洲杯銀牌;看最近二屆的美國男籃,不論在2008年北京奧運或者,2010年土耳其世錦賽,他們也多數都採取交換防守,少部分採取保護禁區可知,籃球防守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問題:機遇戰』 4.在轉換進攻快攻時 前鋒已經衝至前場了,並非剛過中線跑動(但也有防守已經回防);如果在前場是1 vs 1 or 2 vs 2 or 3 vs 3,, 且前場防守者,皆站在進攻隊友旁( deny住)。為了能夠有效的接球,並且執行early offense;則前場球員,該如何跑動使自己或其餘隊友順利接獲由後場所傳來之球?又,在後場之球員(ex控球後衛),此時的傳球有什麼技巧? 『討論』 轉換快攻(transition offense)過程裡的機遇戰,各專項位置該怎麼樣操作?各專項位置的觀念與技巧該如何,大抵而言有以下概論(註:以下敘述,都在部落格裡介紹): 一、雙箭頭:在轉換快攻過程,雙箭頭要以最快的速度衝刺到前場;最明確的數據是,日本女籃要求,從後場3分線到前場3分線,必須要在2.5秒以內到達。 到達之後,雙箭頭不能被鎖住(被阻絕:deny;難以接獲傳導球);假如被阻絕了,你雙箭頭應該採取前擠後退(back cut)、U形切、L形切、甚至從底線交叉和另外一位雙箭頭做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然後,在控球後衛可以傳導球瞬間,儘快的擺脫阻絕、去接應傳導球攻擊對手。 假如快攻過程空手跑位獲得空檔,隊友的控球卻沒辦法如願傳導球,雙箭頭不能繼續待在二側的3分線45度「休息、被阻絕」;雙箭頭應該移位到球場二側的底線區,把防守者牽引到球場的「邊邊角角」,以利其他隊友的攻擊與跑位。 二、控球後衛:在快攻過程,控球後衛應該要儘速移位去接應隊友的抄截、所搶奪而下的防守籃板球等;因此,控球後衛的策應是「曲線、迎向球移位」;並且是,積極的移位再移位策應,最好的移位路線是呈現90度或180度不同方向移位。 控球後衛有可能防守方的阻絕技術優異,或者防守方採取二人的包夾、阻絕,進而還是沒辦法接獲傳導球進行策應;彼時,控球後衛應該馬上進行二種因應技術,一是急停做卡位要球動作,另一則是和內線球員做空手掩護(最好的空手掩護是捲曲切:curl cut),然後內線球員和控球分別以切走與切出策應。 從球場實務去看,彼時身在後場的控球後衛,最好當然是採取「直線、水平傳球」,讓雙箭頭在第一時間接獲傳導球是理想狀況;多數而言,肩上棒球式傳球,或者雙手胸前傳球是最好的技術。 可也是,像二個星期前去指導斗南高中女籃一樣,女生控球根本沒辦法從後場長傳到前場給雙箭頭;所以,「移位、借力使力」的傳球技巧,借用部分移位的動力,再加上雙手將球收回再快速推出的傳球力量,是解決很多控球後衛傳球力量不足的技巧。 『問題:內外組合』 5.在我們隊上有位來自馬來西亞僑生, 他提出在面對2-3區域防守時要打"二五球"; 二指的是2號球員,五指的是5號球員。然後2號球員在三分線四十五度角位置持球,5號球員與2號球員同邊,並在low post 至 mid-post 之間卡位要球(即卡住底線防守三人最外側的那個防守球員); 2號球員將球往下分給5號球員,然後空手切往5號球員與底線之間跑過,其餘1.2號在外圍同方向輪轉進位,如此而已。他說在馬來西亞教練是這樣教的;想請問此進攻方式可行嗎? 『討論』 首先解釋,你隊友提議的應該叫做「內外組合(in side out)」進攻戰術;那分別有2人組合(two man game)、或3人組合與5人組合等。 破解區域防守的進攻方式很多,所以,應該沒有可不可行的問題,我比較傾向從「適不適合」你們球隊去思考? 假如你們球隊有高大的內線球員,他(包含替補的內線球員)假如能夠低位單打,在低位也能策應傳導球;尤其,當他能吸引包夾防守、或者能達到防守方的協防(幫忙防守:help),進而製造其他隊友空檔等等,你為什麼不採取這種有效又有攻擊性的技戰術? 另外,假如球隊的內線球員,只擅長策應傳導球,可不可以打這種戰術?當然可以;因為,你假如能夠好好規劃,將相關球員「組織」起來,讓相關球員產生「1+1≧2」,這當然是好戰術。 3個人內外組合的技戰術,概略有以下幾種組織變化(詳細圖解請到部落格參考): 一、傳球到低位給內線球單打; 二、傳球到低位給內線球員之後,外圍球員做給了就走(give and go); 三、傳球到低位給內線球員之後,防守方包夾或協防,外圍球員移位到空檔區(wide open)接球攻擊; 四、傳球到低位給內線球員之後,防守方包夾或協防,內線球員將球傳導給外圍球員;然後,內線球員再迅速移位到禁區的空檔區接球攻擊; 五、沒辦法傳導球到低位給內線球員,內線球員到3分線45度持球的隊友附近,和外圍球員他做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 六、傳球到低位給內線球員之後,外圍球員評估沒辦法做給了就走獲得空檔,防守方也沒有包夾或協防;於是,二位外圍球員相互做空手掩護(註:最好做背向掩護:back screen,由45度球員移位到圈頂區掩護),然後,二位外圍球員分別切走、切出尋求空檔得球攻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