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2004年1月11日所撰舊文;會再翻新重貼主要在於,NBA適值選秀,但是,卻隱藏著許多「老將」的交易。由此,就讓老徐的5年前舊帖,讓讀者去觀察與思考,內文所敘問題吧!


 


    Michael再回來了!名球評裘必勝在此區還專文談了一篇,我不若老裘,反應較慢,於是在看了牠們三場比賽後,才蘊釀此文靈感。其實以最近這三個月來,從傳聞Michael要再回來,相關討論的文章就陸續在報章雜誌、網路爭論不休,不過都是偏重某主題或單一思考;所以,經過Michael確實再回來打幾場球後,就來談談個人心得。


 


    此篇著重以教練角色敘述,且還大多「三句不離本行」;可能是常久以來都擔任教練關係,從這角度看待問題,談起來較能駕輕就熟,也祈望內容能夠帶給各位不同的思考,以下是Michael再回來所帶給個人的啟示。


 


核心領導人物


    場外擁有好的教練仍不足以左右戰局,只有場上擁有優異的核心領袖人物才能掌控大局,這是Michael再回來給我的最大啟發;我們從許多NBA球隊,或者業餘球隊可以看到這樣的場面,而且是越高層次比賽,愈能突顯核心領導人物的重要性。這樣人物常左右球賽勝負關鍵;目前Michael再回來,在巫師隊就是這個角色。


 


    而這核心領導人物,是先天或單純是後天環境培養而成?在運動心理學裡研究報告,教練這核心領導人物泰半是個人性格,再經過無數環境的薰染而成;然而,有關運動員的核心領導人物研究,個人所知文獻缺乏。但,個人看法,他應也是與生俱來加上後天訓練。


 


    從這點也獲得另外的啟發,那是球員時期擔任後衛(尤其是控球後衛),或者球隊核心領導人物退休後,轉型擔任教練,往往戰績也頗佳;這些例子不論是國內的劉嘉發、女籃的洪玲瑤、鄧碧珍、鄧碧雲等,或者是NBA的Larry Bird(核心又領導人物), Isiah Thomas, Mike Dunleavy等等都是。


 


    回過頭來看看國內籃球現役選手,女籃有個錢微娟算相當出色又有才華的人,其他則尚待後天培養;男籃則以陳志忠和顏行書算是佼佼者。有人向我建議說陳信安與田壘等新生代;個人觀點是核心人物尚算,但卻缺乏那種領導的氣質,此部份還有待培養。


 


配角綠葉也很重要


    Michael是巫師隊核心領導紅花,但缺乏有效配角綠葉,目前還是壯志難伸,從巫師隊戰績仍未起色可見;配角的重要性其實不下於核心領導人物,過去公牛隊Scottie Pippen, Dennis Rodman, Toni Kukoc等、現在湖人隊Samaki Walker, Lindsey Hunter等等,在在顯示配角若能適時發揮,球隊贏球機率不小而且輕鬆。


 


    我們看NBA許多球隊皆可印證,不論是暴龍隊,雖然有超級核心紅花Vince Carter ,相關配角綠葉尚不足取,因此季後賽還是有待努力;我們看前底特律活塞隊,雖然也有超級核心紅花Grant Hill,只是配角水準參差不齊,因此季後賽年年都乏善可陳。


 


    這就像我們看到一棟房子、一部車子一樣,房子的棟樑與車子的引擎是主軸沒錯,假如沒有砂石與磚塊,假如缺乏輪胎與鋼板,棟樑還是成不了房子,引擎還是不能有效的發揮。


 


    回過頭來看看中華隊,男籃有陳志忠、顏行書與陳信安等核心紅花,但相關的田壘與吳志偉等,尚不能在擔任位置上跨出亞洲;因此,中華隊還是老四至老六的份。女籃雖有錢微娟與鄭慧芸核心領導紅花,其他位置的選手也不能跨出亞洲層級;所以,中華女籃也老是在三、四名徘徊。


 


體能的維持


    三十八歲的籃球老年人Michael還在NBA球場打球,而且動輒得個二、三十分,且擔任的是需要高敏捷性,與突發碰撞非常多的後衛群,非速度較慢的中鋒群;從這點也顯示Michael體能維持與恢復的能耐。


 


    體能鍛鍊與維持有三個關鍵,一是健康的身體,二是正常的生活作息,三是有效率的訓練;看Michael在球場表現,顯然牠的意志力相當強,否則光有健康的身體與規律的生活,仍然不足以重返球場。因為體能訓練必需是全面性的,包含肌耐力、肌力、爆發力、心肺、速度、速耐力、柔軟性等等,要訓練到水準之上那是很艱苦的事。


 


    在健康的身體維護與有效訓練來說,NBA兩位活生生的例子是Karl Malone, John Stockton等二人,這二人則和Michael一樣是體能與身體保養的最績示範;Anfernee Hardaway, Tim Hardaway兩位,個人認為他們是典型不懂體能維持與身體保養的例子。


 


    從這點看國內籃球,朱志清與陳信安是屬於後者,最不懂得身體保護與體能維持的兩位球員;而錢微娟與李雲光、周俊三、陳志忠等,則是身體保護與體能維持的最佳示範。像個人所知,李雲光當球員時期是滴酒不沾(除非有特殊節慶),陳志忠則一杯啤酒臉紅脖子粗,這些球員身體保養都算有道。


 


球技恢復


    這次Michael重返球場,給我的另一啟發是,紮實的技術基礎,雖經某因素中斷,但欲恢復某種程度水準必然很快;因為技術必需建構在優異的體能上,所以目前我們還看不到Michael巔峰時期技術,個人預估,等Michael體能恢復到過去水準的八九成(尤其心肺與速耐力),牠的技術必還會持續讓大家驚奇。


 


    個人所知,Michael在北卡大時代,那紮實的技術訓練之基礎,應是現在技術恢復快速的主因;在訓練法裡有這麼一句話,「技術學習是永久性的獲得」,當您學會一項技術之後,除非永久不用,否則還是存在您的記憶裡。


 


    前幾年,我們在臺灣看過退休已久的Kareem Abdul-Jabbar之勾射,那種多年以前的技術,經過紮實的學習後,並不會因為年歲或體能而有所消退;所以,年輕球員若有機會遇到明師,當好好把握認真勤加練習。


 


    回過頭來看國內籃球選手,基本動作學習的快速成長期國中、高中與大學裡,並沒有很充分與紮實的學習;因此,就適用於「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到歐洲或國際打青少年籃球賽屢創佳績,長大成人之後卻屢敗屢戰,並在越高層級或水準較高的比賽,愈覺得技窮術盡。


 


球員有濫竽充數之嫌


    看Michael再回來,且於場上逞威,由此顯示NBA許多球員仍只是三腳貓而已,NBA已非高不可攀;過去二十三隻球隊時代,幾乎沒有三腳貓或外籍人士的NBA,如今在隊數增加、球員需求多情況,許多技術火候、體能狀況、心理素質等皆未達水準的球員,或外籍人士一窩蜂的湧進NBA下,濫竽充數是普遍的現象。


 


    所以,我們看Patrick Ewing, Hakeem Olajuwon等多位老將還在球場遊走,猶有老人的剩餘價值,似乎也意謂著NBA水準已逐年下降;因為依據運動場上現實理論,在競爭那麼激烈的NBA,怎可能採用高齡之人。


 


    因此,個人認為NBA二十九隊確實多了些,這是Michael再回來還迎刃有餘給我的感覺;有點像臺灣大聯盟職棒賽,論身手只有兩隊球員數,濫竽充數成四隊,素質當然降低。當然這部份,許多人可能會不以為意;畢竟NBA乃是以娛樂價值居多,技術還稍微寬待。


 


    回過頭來看看國內的社會甲組、大學甲一級、高中甲級等各級球賽;社會甲男子組的二級有部份是濫竽充數,大學甲一級與高中甲級則有隊數過少,要求嚴苛之覺。還好,今年大學甲一級已開放為十六隊,精彩應該可期。


 


高齡運動員的潛在危險


    這和高齡產婦一樣,各生理機能狀況,絕不能和年輕時代相比擬;年輕人那種生龍活虎,甚至「打斷手臂反而勇」等等,在高齡運動員來說,那是消遣玩笑話。光是舟車勞頓對許多高齡運動員來說,就已經夠大家受的了,何況還在折騰後衝鋒上陣!


 


    以運動競爭看,有些項目對年齡多寡,在某些時候並不是主要顧慮;但若以身體接觸頻率高、衝撞程度強的NBA看待,NBA裡部份的高齡球員,實在充滿著無數的潛在危險。Michael再回來,當然也有這部份的問題,尤其Michael動輒出場時間都在三十分鐘以上;等Michael疲憊期產生時,這危險就高了,但願不要發生較好。


 


    有此觀點,主要還是現有新生代e世紀的球員,所謂個人成名優先、個人爽就好,別人死活勿論,過往聞道先後的倫理觀念已蕩然無存,這一來更增加高齡球員的危險性,每一次越接近季後賽,許多年輕球員要球不要命的打法,在NBA高齡球員來說,應是恐懼的夢啊。


 


    回過頭來看看國內高齡籃球運動員,舉社會甲組球賽為例,許多老前輩體能維持並未臻理想,若仍逞一時之快,實在是危險多多;報載國內社會甲二級比賽,代表東南技術學院的老將馬肇鳴之受傷即是一例。國內女籃的大專籃球賽更是老將居多,還有師媽級四十幾歲已擔任教練了還參加比賽,真是令人憂心忡忡。


 


NBA的商機有待突破


    Michael再復出部份雖為商機,不論是救NBA或巫師隊票房,或整體NBA環境都好,這是明顯的事實;問題是商業經營手法各隊有別,曼菲斯灰熊隊、黃蜂隊、巫師隊等等的觀眾人數,雖因Michael再回來而增加,但,基本的經營手法不當,應才是許多NBA球隊票房衰退的主要因素。


 


    從多角度看待NBA,勇士隊和黃蜂隊老闆George Shinn等的經營就讓人有不敢茍同之覺;以多數現實球星唯錢是論看,設若還小氣巴拉,怎有球星願意從一而終之理。當然還包括與球迷互動、球隊戰績、培養球星等等。


 


    Michael再回來,也顯示一個球隊不積極培養一、兩位明星球員的已不能生存;因此,各隊若還心想慘淡、無心經營,Michael再回來可能只是救一時,而不能救整體NBA一世矣!


 


    回過頭來看國內社會甲組球隊經營,也有步後塵之慮,尤其社會甲組女籃更是,除了開放各隊自行尋找球員是強者恆強,弱者更弱的重大弊端外,某些球隊經營手法真是保守有餘,努力不足;男籃部份也有這些現象,像臺啤與臺銀這種半公家機關,球隊這幾年來為何不強,該當省思。


 


附屬商機存危


    某雜誌敘述Michael在2000年收入近四千萬美元,但這次再回來,光是Nike公司預估,應會在今年發行的Jordan第十七代帶來近兩億美元突破性的收入;還有NBA當局也評估,Michael這幾年帶來的商機將近三十億美元之多。


 


    CNN也好,ESPN或者其它和Michael相關的皆然,真有了牠就能將商品推銷出去沒錯,但是總有那麼一天Michael還是要退休,那這運動商品的行銷,只求這幾年的榮景而已嗎?相關的附屬商品經銷商們,是否應該積極尋求新穎的行銷方式或題材才對。


 


    Michael再回來,從協助商品推銷來看,這應是個轉機或契機,尤其在經濟不景氣下,大家共體時艱或許能夠熬過這難關,此將是商品公司成敗關鍵也說不定,如果是屬於兩相得利相得益彰,如魚得水的情況,這尚有可為,茍若讓這些商人得了便宜還賣乖,炒高商品價錢,那我們這些消費者可有得錢花了。


 


    回過頭來看國內運動附屬商品的存危,大部份的經營都缺乏和優秀運動員互惠,捨不得花一些促銷的經費,主因還是許多運動商品皆以國外優秀運動明星來做代言人,這些附屬商機不夠本土化,是目前美中不足的地方,因此,在國內的經銷商如何經營,應該是身為球迷的我們注視重點矣。


 


    以上是看了Michael再回到NBA球場,所帶給個人的一些啟示;而喬神重返球場衍生的一些問題,再看看國內類似狀況時,或許我們該有所省思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徐 的頭像
    老徐

    老徐籃球園地

    老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