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練球,突然改變訓練計畫內容,讓球員做4對4全場對打;目的在調濟枯燥無味訓練、檢視這一個月來訓練結果、循序漸進告訴球員籃球理念、激勵特色球員發揮所長等。於是,在大白板上寫了「六大要求」;期望努力、投入這些「團隊合作」目標,並儘量達成。


 


六大要求


    在白板上寫了六項,分別如下:


一、幫忙還原防守:務必移位到幫忙路徑上,那並且是在籃框前面一大步位置。


二、開放式快攻:移位接應、還沒接到球就要先觀察隊友與對手位置、儘量多利用傳導球,而不是採用運球前進。


三、機遇戰:雙箭頭單打、單打不能成立後續拖車、假如拖車不能成立,馬上採取對持(運)球掩護的掩護變化。


四、機遇戰的銜接:銜接機遇戰後續的是UCLA切、掩護變化、換邊攻擊、內外組合等。


五、衝搶進攻籃板球:隊友攻擊瞬間,每個人都有事情做;最靠近籃框的人衝搶,另外二人要移位做預防快攻。


六、轉換防守:佈陣、阻運、對球施壓、對箭頭阻絕、聯絡。


 


問題討論


    在每一節15分鐘不停錶、並採行24秒進攻權限的對打過程,逐一探討前述六大要求的結果。


一、幫忙還原防守:第一節對打,出現了4次需要幫忙時候,儘管防守方已經移位到幫忙路徑上;但,幫忙防守者只是移位到籃框前面一小步位置。所以,進攻方還是攻擊得逞與製造了防守方犯規;尤其,第二節以後,甚至第三節與第四節,根本就在「體力不濟」情況下,進而看不到防守方合理的幫忙。從中出現問題,體力不佳,專注力降低,「判斷能力」就差多了;體力不佳,想當然要移位幫忙就力不從心了。


 


從全場對打過程,都採取半場盯人討論,體力是一大負荷;由此也知,這個學期已經沒有正式球賽、沒有適當「鍛鍊速耐力」情況,體力不濟顯然會把許多技戰術拖累。此處最後提醒球員,進攻方的攻擊籃框是,最「迫切」需要處理的事;所以,你其他防守者當然要幫忙防守。至於那些空手進攻球員,就算讓他在外圍接到球準備攻擊,你防守者再還原,然後讓他投中長距離外線,大多數也是40至50%的命中率而已;她(投外線)造成的傷害,絕沒有運球切入上籃還來的大。所以,一定要幫忙防守;這也才夠資格稱之「團隊防守」。


 


二、開放式快攻:一開始雙方控球後衛,還會不自覺的要移位接應傳導球,都想要做固定式接應的轉換快攻;而不是每個人都移位,然後在接應過程,去判斷、決定與執行左、右箭頭的舉動。所以,在4對4、人員比較缺乏狀況下,快攻推進就減緩許多。至於另一要求,還沒接到球就要先觀察隊友與對手位置、儘量多利用傳導球,而不是一昧運球前進這項要求;在第一節裡多位球員還是「老毛病」的想要,在抄截到球或搶到籃板球瞬間,利用自己帶球前進去打快攻。


 


於是,快攻推進速度快不起來,帶球前進過程,球被抄截失誤等等一再發生;多次糾正、提醒與叮嚀後,雙方球員才逐一改進,也讓開放式快攻流暢許多。只是,我們這些HBL三線、大抵不是先發主將出身的球員,總經常在快攻過程的「多打少」不能成功,缺乏實務經驗的缺失一再呈現,讓人不能釋懷;快攻多打少過程,沒有單打企圖、沒有快速度移位攻擊的經驗、快速度攻擊的技術穩定性不高、總認為隊友攻擊會得逞,而不知道跟隨切入、華而不實的傳導球失誤等等是重大缺失。


 


因此總結此處:(一)快攻多打少,務必要求在防守方出現空隙瞬間,直殺禁區無疑。(二)快速移位攻擊的訓練,還需要多多安排;並藉以完成此處,多項技術的穩定性。(三)快攻過程要把隊友每一次攻擊,都當成難以成功的快速空手走位,積極去尋求空檔接應隊友傳導球;或者,在隊友攻擊瞬間,快速跟隨切入的想要衝搶進攻籃板球,做好這些合理觀念。(四)規規矩矩的傳導球,不要心存嘻笑不負責任的傳球。


 


三、機遇戰:雙箭頭單打,多數時間都不錯,只不過在下半場體力衰退情況,箭頭稍微被阻絕後,就不夠「積極走位」;不知利用前擠後退(back cut)、U型切,或者切到對邊交換位置等等,雙箭頭該做的手段,積極的去要球攻擊對手是問題關鍵。至於單打不能成立的後續拖車攻擊,則在雙方防守大抵不錯情況,出現成功次數不多;只有在下半場雙方體力衰退、專注力也衰退情況,出現幾次拖車攻擊成功例子。假如拖車不能成立,馬上採取對持(運)球掩護部分,多數卻都是「角色不清」而難以執行;也就是,儘管是4對4,雙方內線球員各只擁有一位情況,非內線球員假如應該扮演第一位拖車的球員,往往都「不知情」的隨意走位到弱邊。而合理的應該是在拖車走位瞬間,判斷不能做好拖車攻擊時候,就需要主動移位去幫隊友做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的動作。提醒再提醒、叮嚀再叮嚀是解決此項缺失辦法。


 


四、機遇戰的銜接:銜接機遇戰後續的是UCLA切部分,多數都出現二大缺失,一是給球到二翼球員(wing player)之後,給球者和內線球員的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效果不彰,沒辦法做到2人以上的組合加乘作用;其次是,給球者敷衍了事的隨意走位,然後根本沒有和隊友做空手掩護。以上二種狀況,都讓二翼的持(運)球者,除了單打之外,只剩下等候另一隊友前來施行對持(運)球掩護而已;這根本缺少了,空手掩護後的另一種傳導球攻擊,也減少了攻擊威脅。


 


至於對持(運)球者施行掩護,主打掩護變化(screen away)時候,多數都有效果出現;只是,多數球員對彼時成功與否的判斷不佳。所以,往往就把該次攻擊做結束;而缺乏耐心的繼續執行系統戰裡的換邊攻擊、內外組合等。換邊攻擊的次數不多,是前述問題所在;尤其,換邊攻擊之後,雙方都缺少了一個內線球員。所以,要執行所謂的內外組合,就只有成功二、三次而已;此處顯示,相互之間的聯絡不佳,所以,才沒辦法產生加乘作用。


 


五、衝搶進攻籃板球:在隊友攻擊籃框瞬間要求,每一個人都有事情做;最靠近籃框的人衝搶,另外二人要移位做預防快攻等部分,和大專籃球聯賽比較,球員進步非常多、可喜可賀。但是,像那位北縣HBL名校出身的控球後衛;全場60分鐘對打裡頭,竟然都不曾做出「跟進衝搶進攻籃板球」的企圖動作顯示,這種觀念還要再繼續要求與教育。這裡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全場出現不只5次,在隊友運球切入上籃這樣「一定會進」的時候;球員都會跟進、然後意外的在隊友上籃不進情形,將該次進攻籃板球「掌握」,並順利完成攻籃得分動作。


 


六、轉換防守:轉換防守這項大專籃球聯賽最大缺失部分,雖然各隊各只有4位球員;可是在對打裡頭,雙方多數都已經做到「2位衝搶、2位移位預防快攻」的佈陣。阻運以及對球施壓部分,則在球員已經學會快要搶到籃板球瞬間,就先觀察隊友與對手位置;所以,根本很少發生阻運、對球施壓情事。至於對對方雙箭頭的阻絕,一開始態度的鬆懈,總讓對方箭頭接球再趨前防守的觀念,經過糾正後終於改善;只是,轉換防守過程的聯絡不足、相互之間就沒辦法「串聯起來」達到加乘作用。


 


所以,講話、聯絡,看似簡單;其實,有些人天生就羞澀、難得啟口,這在轉換防守過程,就難以彌補相關缺失了。「要求、要求再提醒」,是這項問題改善不二法門。最後在此缺失是,轉換防守瞬間,有許多時候因為因應來不及;所以,就變化成,盯住「非原來防守對象」。這部分先前沒有指導球員因應方法,所以,球員就在比賽過程、非暫停時間自動更換;沒想到這一更換,就出現了防守的空窗期空檔。叫了暫停告訴球員,此狀態只允許在重新發邊線或發端線球,也就是違例或犯規時候,才可以「重新更換」;否則,需要堅持防守該對象到最後停錶。


 


總結檢討


    要讓球員在進攻與防守過程,充分發揮個人與個人結合而成的「加乘作用」;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像似戮力去做好幫忙防守動作,雖然是迫在眉睫的事;可是,很多防守球員,卻往往都只是盯住那些,可能沒有傷害的空手進攻球員而已。再例如,開放式快攻雖然需要人人迅速移位,並且以傳導球為要;但是,很多球員在搶奪籃板球之後,往往都是以個人運球推進為主,進而缺乏和隊友串聯的加乘。


 


同樣的,很多球員往往在機遇戰時候,沒辦法弄清楚各人角色扮演;因此,機遇戰就往往變成「單兵作戰」,這樣沒有加乘作用的濫戰。再者,機遇戰的銜接擁有固定的模式,如此大家才知道什麼時候要做什麼工作;因此,假如還有球員搞不清楚狀況,這樣一來,要做好進攻的銜接、相互之間串聯,藉以達到加乘作用,就難上加難了。


 


隊友攻擊瞬間,不是衝搶進攻籃板球,就是移位預防快攻的「僅此二項工作」,事實上是攻、守二端的重要契機;進攻的衝搶籃板球會造成防守方的壓力,進而降低對方快攻的效率是顯而易見效果。轉換防守瞬間的移位預防快攻,會讓對方雙箭頭單打或拖車有志難伸,基本上就是減緩我方防守壓力的關鍵;以上種種措施顯示,一來一往的串聯,確實可以達成5人「團隊合作」的條件。轉換防守當然需要分工合作;不論阻運、對球施壓、阻絕與聯絡等等技術與工作皆然。當球隊在攻、守二造都能夠達到團隊合作、進而產生最大加乘作用效益;此時,對手要簡單完成攻、守,恐怕就有些困難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徐 的頭像
    老徐

    老徐籃球園地

    老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