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男籃換血後,這15年來最成熟陣容,卻只獲得亞錦賽第6名;從領導與管理檢討,體能與技術、教練團經驗等三方面,應是攀登上高山的智者,欠缺像大海寬闊心胸的結果。這也是臺灣境內,一直難以集結優秀教練團,協助中華隊關鍵;你去對照美國奧運男籃華麗多樣教練團顯示,我們多年來教練團是多麼「猥瑣」呀!
『體能』
如果一個「國家隊」的體能,沒辦法去應付國際比賽;這個教練團說「沒問題」,恐怕就難以信服凡夫俗子了。
客觀點討論,教練團缺少「專業人士」,像是缺少體能訓練員等;或者專業人士所能提供的「協助」不足,像似教練團做大方向抉擇等;甚至是教練團一直扮演「濫好人」,像似球員輕微酸痛,也讓他們在旁見習,准予球員不必參與訓練等等,以上問題應該都疑似國家隊體能,難以應付亞錦賽其中問題。
猶記得周俊三當中華隊教練的前例,讓我們看到的是,體能專業人士和教練團之間的某些問題;許晉哲教練在體能調整(或說訓練)方面的問題呢?不得而知;只是如果,我們籃球人,假如缺乏像似大海般寬闊的心胸,類似領導與管理的問題,以及這個「結」,未來好幾十年,恐怕都沒有人有辦法打開了。
運動科學和大海般寬闊的心胸是:「正相關」的。
除此之外,側面瞭解臺灣境內所有「籃球教練」,對於體能訓練,假如再不能「知其所以然」;日後倒楣的,恐怕就是那些籃球選手了。
因為當,臺灣棒球與跆拳道隊都懂得進行「高地訓練」去鍛鍊與調整體能,並且在國際賽獲得優秀成績時候,臺灣的籃球教練有幾個人瞭解:什麼叫高地訓練?儘管,瞭解高地訓練,不一定會獲得優秀成績;但是,至少那傳遞一個訊息是:教練瞭解運動科學。
尤其比較可悲的是,臺灣的眾多籃球隊裡,總都是在國際賽呈現「體能不足」;然後,每一年都這樣,卻沒有人瞭解體能不足「原因」,各個執行教練也總是「不能預防」。那麼,你假如還期望籃球隊打的好,就有些癡人說夢了!
最後我們簡單舉例:
腳踝輕微扭傷,一個月就要比賽,怎麼樣復健與訓練?
膝蓋染上跳躍膝,剩下一個月要比賽,怎麼樣訓練?
脛骨已經疲勞性骨折,剩下一個月要比賽,怎麼樣訓練?
以上等等問題,請問臺灣的所有籃球教練,有那一個人可以提供「科學實務」的體能訓練答案?
假如沒辦法提供,你當籃球教練的,為什麼不聘請「專業人士」?套一句 鄭錦和 老師經常引用John Wooden的話:幹總教練,不一定要每一樣都懂;但是,你既然幹總教練,你就應該瞭解什麼是「科學」。如此,你球員的相關問題,想當然就能夠迎刃而解。
『技術』
中華男籃這幾年來的罰球與投籃,總是讓人「怵目驚心」;可為什麼,一直以來卻都沒有改善?
我們幾個教練討論,一直不相信,那些投籃很準的射手例如鄭志龍、周海容、張智峰或者楊玉明等等,他們會,不願意到中華男籃幫忙指導;我們的問題是:過去的中華男籃教練團,有幾個人彎腰去「邀請」那些過去的射手,來協助指導中華男籃?
如果,NBA的許多明星球員,都會自己花錢聘請「過去射手」來指導投籃;許多NBA球隊也會聘請過去射手,去指導他們的當家球星之投籃等等,為什麼中華男籃的最嚴重技術欠缺「投籃」問題,都不能抄襲、仿照去實施?
是過去教練團在投籃命中率不高部分的不以為意,還是過去中華隊教練團,缺乏像似大海般的寬闊心胸?
尤其如果,我們籃球教練看到自己球隊,16個人有21種投籃姿勢,你教練假如只是「每天搖頭、抱怨」之外還不能改善,你為什麼不能聘請射手來協助指導?
尤其如果,你幹籃球教練的,假如對投籃還是「不知其所以然」;你教練為什麼還不知道邀請射手來指導?
更甚的,你幹籃球教練不能夠在指導投籃時,像某位老國手出身的教練教的:「就這樣投」的一語「含混」帶過;否則,你根本就是誤人子弟!
而如果,你幹教練不能額外聘請投籃教練的理由是,隊職員只有「19人」的名額有限;那麼,那個有錢的領隊,就不該「佔用」19人名額。因為,技術的功能主要在於贏球;尤其,既然都已經擔任領隊了,心胸應該非常寬闊,多數就不必、也不該去計較名份;也為此,許多運動團隊的技術顧問,其實都掛名領隊呀。
再例如看到簡浩根本「沒有」卡位,以及簡浩在對手卡位時候,身體畏懼接觸的自動退出場外,對於球員這種缺乏技術性的問題,我們並不意外;因為,由此可猜測:簡浩雖然是個籃球「國手」,可能都沒有學過什麼叫卡位,包括卡位「怎麼樣卡」等技術。
當然,也有可能簡浩學過卡位技術;可問題是,就因為「練習量」不夠多,所以,當然不能「自然反射」的去卡位。這和你的投籃是,一個星期沒打球,和每天練習投籃500個的「純熟度」是截然不同的道理是如出一轍。
所以,問題來了;歷來的中華隊不是一直都呈現在「籃板球」非常差勁的現象嗎?那麼請問,有幾個中華隊教練聘請過,國內籃板球高手去指導那些籃球國手們?並且,持之有恆的每天練習;如果沒有,那麼,憑什麼中華男籃的「籃板球技術」會好?
既然,現代社會講究「術業專攻」;那麼,籃球教練們秉持大海般寬闊心胸,然後「彎腰邀請」籃板球高手去,指導球員的籃板球技術,是不是應該早日實現?
可以幹到中華隊教練這般水準,那應該有如攀登高山者的「能耐」;問題是,假如你缺乏像似大海般的寬闊心胸,球員技術要更上一層樓,恐怕就如登天之難了。
『教練團經驗』
中華男籃在對抗伊朗之戰,上半場的「靈活多變防守」,造成伊朗失誤以及中華男籃多次快攻,輕鬆取分進而領先的局勢,一整個在下半場完全走樣;並且,下半場還多次在對手連續得分之下,一直採取同樣防守模式。由此檢視:這個教練團是否有什麼問題?
如果,你把NBA的比賽,許多教練都會「帶小抄(小紙條)」的,將可能狀況的因應對策,及早用書面資料準備的存放口袋,並隨時檢視;猶且,許多助理教練,也總會在緊急情況,趨前對總教練「咬耳朵」做些提議等等鏡頭,你不難理解:亞錦賽的中華隊教練團有些「孤掌難鳴」。
麥班達在比賽中,不論比賽戰況激烈與否,多次「面無表情」的鏡頭,讓我們懷疑:在籃球賽裡,將數據(data)轉化為訊息(information),雖然是一件枯燥無味事;但是,籃球教練團假如「一點激情」都沒有,或者對籃球賽像似對待數據一樣的,根本沒有一絲感情,這個籃球教練團就有些怠忽職守了。
籃球教練不應該只有是:「一團冰冷的數據」;籃球教練應該隨著球賽起伏,去做戰況變化的因應,去融入球隊的裡裡外外事。
李伯倫參與教練團的事,則讓我想起某年某人接手中華隊教練後,當著 鄭錦和 老師、 李鴻棋 老師以及 王泠 老師面前講:我是來學習的;當下,鴻棋老師僻頭就罵:中華隊教練,不是讓你來「見習」的,中華隊教練是要「為國爭光」的;你假如要學習,請回去你原來球隊,別來中華隊浪費資源。
鴻棋老師意思是說:你假如接手中華隊教練了,那是要為國家做偉大的事,那是全臺灣2400萬人民所託,你應該準備好為國家球隊努力奮鬥;那不應該是,你來「學習籃球教練經驗」的。
所以,由此再對照John Wooden所著「助理教練職責(http://tw.myblog.yahoo.com/jw!pEgiqqqBGALvYBQ78gE-/article?mid=3797&prev=3808&next=3793&l=f&fid=13)」,中華男籃教練團真是美中不足的可惜。
田壘這一批球員的「畏懼中國球員」之心結,中華隊教練團有幾個人知道?教練團有幾個人曾想過「對策」?教練團有幾個人想過「求教於」心理醫生或運動心理學專家?
如果,幹到「國家隊教練」,歷年來這三個問題都懸而未決,並且,進而輸掉球賽;那麼,歷年來的中華男籃教練團愧對職守就不是三言二語可以帶過的。
所以,我們很簡單可以掌握,郭弘志(棒球)與曾雅妮(高爾夫球)等這樣國際級選手,都會遇到「心理」問題而求救於心理學醫生;我們臺灣運動人口最多的籃球之教練,你的球員出現心理問題,你是否像似大海般的寬闊心胸去求教於心理醫生?若否,你這個高高在上的籃球教練,恐怕,也只是個「不夠科學」的運動教練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