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ause(1994)所舉破解1-3-1區域防守的進攻技戰術,詳細如左下圖。首先紅色2號球員如紅色箭頭所指方向運球前進,藉以吸引防守者趨前之情況;在底線的隊友圓圈4號球員,如黑色箭頭所指由底線空手切到3分線外45度位置,接2號隊友傳球(如藍色箭頭虛線)。紅色圓圈2號球員傳完球後,如黑色箭頭所指走到3分線圈頂區,藉以吸引另一防守者;就在4號球員接獲傳球之際,1號球員如黑色箭頭所指,空手切到禁區附近的腰位(middle post),3號球員也如左下圖的黑色箭頭所指,由弱邊(weak side)空手切到有球邊(ball side)禁區底線附近。


 


此時,持球的4號球員有幾種選擇;一、自己攻擊;二、傳給空手切過來的3號隊友攻擊;三、或傳給由高位(high post)閃切的5號隊友伺機接球攻擊;四、甚至傳給另一側的1號隊友或2號隊友,做另一側的攻擊。這裡有三個關鍵,一是接球的人必須保有三種威脅(triple threat)基本姿勢;二是,空手切的人是快速移位,並且是往空檔區域移位;三是空手走位是在,4號隊友接獲傳球瞬間啟動,那是瞬間擺脫防守者的監視情況下。而其實,這三個要領,也是籃球的基本動作,在任何進攻戰術中都可以通用。






破區域技戰術                      換邊攻擊破區域防守


  以上皆取自Krause(1994)


 


    Krause(1994)另一破解1-3-1區域防守的進攻技戰術如右上圖。首先持球的紅色4號球員,在球場左側3分線外45度,一開始的攻勢是先將球傳導到3分線外圈頂區的2號隊友;然後4號球員依黑色箭頭所指,做給了就走(give and go)空手切到對邊低位(low post)附近。此時,原來在球場左側低位的3號球員,就輪轉(rotation)移位到4號球員原來的位置,看看有沒有機會;因為可能受到4號球員把防守者帶走,而得以馬上接球攻擊。當2號球員接到球瞬間,原先在球場右側的腰位附近之1號球員,如黑色箭頭所指馬上做一個V字形切出(或做前擠後退所謂的後切:back cut),到球場右側45度的3分線外,準備接2號隊友的傳球攻擊;同時間,原來在球場左側腰位附近5號球員,也依黑色箭頭所指空手切到禁區,伺機接2號隊友傳球而攻擊。


 


總結


    很多時候我們瞭解,籃球比賽中對手就是因為身材不佳,或者個人1對1的防守能力不足,甚至是因為進攻方外線能力實在乏善可陳,但是運球切入能力非常可觀;所以,採取了非常讓人不能忍受、卻又不能忽視的區域防守。不能忍受的是,進攻方老是在外圍久攻不下,外線命中率慘不忍睹;不能忽視的是,控球權一一落在防守區域的這個球隊,然後,這個採取區域防守的球隊,就在不知不覺當中領先了10幾分。


 


    從這裡的敘述,籃球教練們不能否認的是,破解區域防守的進攻技戰術,實在有待努力去改善;利用善於運球切入球員,針對區域防守漏洞與缺口予以迎頭痛擊。或者利用有計畫的密謀策略,要求球員在空間原則之下,讓區域防守變形而失去效益;甚至要求球員在確實掌握區域防守的弱點攻擊、出手,並善用運球機會與技巧,給予區域防守嚴重打擊。再甚至利用壓縮運球與禁區上的漏洞,讓區域防守無以回擊;還是在防守方背後施以掩護,然後多利用地板傳球,將區域防守的禁區破壞。亦或是在禁區中和防守者競爭卡位,佔據有利的位置而給予攻擊等等;以上這些技巧與觀念,實在是實戰不可或缺要件。


 


    不論是1-3-1區域防守也好,或者是2-3區域防守也罷,更甚是3-2區域防守皆然,她們都有難以避人耳目的防守缺口,那是不爭的事實,也是進攻方唯一能夠尋找的贏球關鍵;問題是,在這麼多而複雜的籃球防守戰術中,籃球教練能在矛、盾相爭的事實中,獲得什麼樣的啟示?是千篇一律的基本動作訓練重要,還是不斷對打的實戰經驗需求較為真實,或者是,垂手可得的戰術路線圖、臨場劃一劃等等,即可撈得勝利?以上問題,可能需要籃球教練深思。


 


    以中華台北參加200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女籃的破解區域防守進攻之技戰術討論,雖然歐美的對手多數身材高大,但是,各隊教練在考慮中華台北世大運女籃的外線準確性相當高情況,各隊大多還是採取半場盯人對付;因此,儘管速度、敏捷性不佳,也只有少數球隊做3-2區域防守佈陣,另外也有採取2-3配對防守(match up)。


 


    在對手採取3-2區域防守情況,世大運女籃多數和破解盯人防守相同,以簡易的三大類2人組合(two man game),以及5人團隊的擋切戰術(motion offense)對付;在2-3配對防守時候,則利用傳切技戰術對付,偶爾一次搭配擋切戰術(motion offense)的橫向掩護(cross screens),在高位(high post)區域破壞,這種像瓊斯杯各隊常用的戰術。所以,戰術人人會,端看教練巧妙安排與運用。


 


引用文獻


F. C. Sandlin. (1999). Try a Stack Zone Breaker. SCHOLASTIC COACH AUGUST. VOL.69. NO.4.  p84~85.


Jerry, Krause. (1994). Coaching Basketball. United States, Masters Press.


John, Kimble. (1999). Basic Concepts for Attacking the Zone. SCHOLASTIC COACH AUGUST. VOL 69. NO.1. p30~35.


王泠(2001):女子甲組籃球運動員技術訓練。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


徐武雄(2006a):破解區域聯防—以1-3-1為例。From圓球城市,http://roundballcity.com/blogs/citizen_talks/archive/2006/09/11/25025.aspx。


徐武雄(2006h):談瓊斯杯男籃各隊進攻戰術。XXL雜誌,第136期,第136~139頁。


徐武雄(2006i):2-3區域聯防的破解要領圖解。XXL雜誌,第139期,136~139頁。


賴淑敏(1984):赴美進修心得報告。中華籃球雜誌,第七期,59~63頁。


賴淑敏(1991):籃球防守。台北:聯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徐 的頭像
    老徐

    老徐籃球園地

    老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