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二強遭遇,馬刺這棵「老稻」和,東區新興強權魔術隊這隻「成熟稻」,都簡易可讓人品嚐出「稻」香來;以下,就來談談Dwight Howard、轉換防守、魔術前景、名詞定義等。
『Dwight Howard』
Howard怎麼樣?可以談的問題很多,深入討論可能一天一夜談不完;所以,我簡單從所看到的和球迷討論。首先,包括前一場球魔術戰太陽,以及今天看的這一場球討論,總覺得Howard的心智還要再教育;那是心智不成熟、那是態度散漫、那是打球隨興、那是不尊重教練、也不尊重球迷的心智。或許當然,每一個人看球「標準、角度」略有差異;而這只是,他在這二場球給我的感覺。我思考:一個球隊當家球星、一個國家隊主將、一個條件相當優秀的球員,球為什麼會打這樣的鳥?
對於「職業球員」在球場上的態度應該如何,這問題可能會因為回答者角色、價值觀不同而見仁見智;有人或許會解讀說,NBA球季82場那般漫長,何必場場斤斤計較?也有人可能會質疑說,從這麼一些小細微動作,為什麼你就可以「勘察」出究竟?更甚,有球迷可能會解剖、替Howard找樓梯下的說:這是他受傷之故;好,沒問題,這些都足以構成他打的不好、打的不夠認真的理由。只是,我猜測的是,是不是為了後續發展著眼,Howard現在不想把球打的「太好」;亦或迥然不同的是,Howard年輕氣盛,對某些事有些「不爽」,打的是睹濫球之故?
從許多「表情」觀察,你Howard在奧運表現是相當優秀、有目共睹;可是,為什麼回到你的「工作崗位」,你Howard卻又是表現的那麼不盡職呢?尤其,你的球技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來看,你為什麼不能再投入一些?假如有某些人的說詞是:參與奧運所以疲憊之故;那麼請問Howard:你到底是一棵什麼樣稻穀呢?嗯,我覺得你Howard個人香不香還其次,影響隊友與球隊的發展才是問題啊!
『轉換防守』
前一陣子談論波特蘭拓荒者的轉換防守(transition defense),今天也在這一場球裡,看到轉換防守的要點與爭執;那是魔術隊一個轉換快攻(transition offense),馬刺隊快速回防(回後場防守)瞬間,身高196cm的得分後衛Keith Bogans接球在球場左側3分線跳投得分;此舉,引起了馬刺隊二位老將,Michael Finley 和防守悍將Bruce Bowen爭吵。從鏡頭重播來看,馬刺隊轉換防守過程,所有球員「衝刺返回後場,並集中於禁區之中」,這動作是許多籃球教練一致要求的技術。
現在問題是,當他們採取的是盯人防守,馬刺隊有的球員回防快一些、有人會因故慢一點;更因為進攻方的魔術球員,因種種問題,有球員會跑快一點、有的球員則因故會跑的慢一點。好了,後續衍生問題是,這一來你快一點回防的球員,你的防守對象不一定很快衝到前場;而當你退回後場禁區,要做一個「外移」尋找你的防守對象瞬間,對手卻早已經接球跳投了,這就是Finley 和Bowen爭執的關鍵。
為了這個技術問題,我曾經和二位國家隊教練爭辯;國家隊教練觀點是:回防球員該往後場禁區衝,到禁區後再外移去阻絕(deny)對方雙箭頭(lopper),以及其他進攻球員。我觀點是:你衝刺回防的球員,不必集中到禁區後再外移去阻絕,這有點多此一舉;你最早防守球員,應該直接就近往進攻方的箭頭去做二線(two pass away)阻絕動作因應。然後,比較慢一點回防的球員,你應該過半場之後就回頭,將視野控制在球與進攻方的拖車(tailor)身上;當然,要對拖車阻絕這才是標準的盯人。
國家隊教練觀點是,回到禁區再外移是保險做法;他們理由是因為,進攻方總是儘量期望在禁區裡得球攻擊。我觀點是,最早回防的球員,一定要對對方箭頭阻絕,不要讓對手接球,不論對手箭頭處於球場二邊邊線或禁區裡頭皆然;因為,你防守球員為什麼要讓對手接球來攻擊你?若是此標準,你回防球員又為什麼「要衝刺回禁區再外移」?這衝刺往禁區再外移,顯然是多此一舉不是嗎?其次,假如比較慢回防球員,你也不必「回禁區再外移去阻絕」;你回防較慢球員,應該回半場視野掌握球與拖車後,就該就近對對方拖車阻絕才是。
我猜測:馬刺隊Finley 和Bowen爭執是,讓魔術隊後衛Keith Bogans接球在球場左側3分線跳投得分,問題可能在於「是誰該守Bogans」?但是,從鏡頭上看,Bogans是處於拖車角色與位置。這問題也剛好印證我的觀點:回防的球員,不必要回禁區再外移去對拖車阻絕;否則,你要再外移去阻絕拖車,就慢了、也比較困難。當然,馬刺隊Finley 和Bowen爭執也有可能是魔術隊剛換人,Bogans是剛換上來的球員;前一刻我Finley(或Bowen)不是守他,因此在轉換防守過程,我Finley(或Bowen)不必去阻絕Bogans他。這一個欠缺「溝通(communication)」的問題,才是造成Bogans拖車在3分線接球沒人守,進而投籃得分。
從這裡又衍生出轉換防守的另一項技術,回防過程,要大聲聯絡、告知:左邊19號誰的(對方19號球員在球場左側是誰該負責防守的)、右邊6號誰的(對方6號球員在球場右側是誰該負責防守的)、7號我先來守(對方7號球員不是我負責防守的,但是,我就近先幫忙對7號阻絕防守;所以,我原來負責防守對方的8號球員,誰幫我守)等等溝通。這個很多球隊都做不好的防守技巧,這個許多球員都「羞於開口」的技術;嗯,許多球隊單就此,每場球總是讓對手輕易得10分以上,你說糗不糗?
『魔術前景』
教練Stan Van Gundy 是否和「當家的」Dwight Howard和平共處,是我直覺的判斷;這個問題,其實,在前一球季就已經出現過的「疙瘩」,似乎到今天還沒有消弭。魔術前景困擾的其次問題是,當主將Howard下場休息,包括主力控球後衛Jameer Nelson也同時下場休息時候,由Rashard Lewis 以及Hedo Turkoglu帶領的板凳球員之攻擊火力、成功率一直不大理想;尤其從Lewis 和Turkoglu的身體抗壓性許多時候不足、板凳球員也還不能獨當一面來討論,這會不會讓手傷在身的Howard要更積極一些?
當對方主打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採行掩護變化(screen away)進攻戰術時候,採取防守控球者任由掩護者底下跟隨(follow),大門神Howard沉退禁區做好保護禁區(shadow post)的防守策略,以後還通行無止嗎?雖然今天馬刺隊的外線不靈光,讓這個防守戰術、策略游刃有餘,但是,日後的對手,他們的外線會持續這樣的差強人意嗎?教練Van Gundy在此應該有所準備;否則,場場關鍵、屆時季後賽措手不及就難看了。
大門神Howard的犯規麻煩、情緒控制、打球態度、影響隊友等等環環相扣問題;然後,包括他的替補球員Marcin Gortat之防守水準、其他相關能力等等,這都可能會是屆時季後賽裡魔術隊的痛。最後可能問題是,Lewis 和Turkoglu的防守;不論是大前鋒或小前鋒角色皆然,他倆都有身體太單薄、身體抗壓性不足的困擾。如何預防與改善,然後在寸土必爭的季後賽迎刃而解,這也可能是魔術隊要通過東區第二輪季後賽的關鍵。
『名詞定義』
籃球場的專有名詞、定義,一直以來,就是指導教授鄭錦和老師、李鴻棋老師等人努力的重點;因為,名詞不統一,各階層教練、各階層球員就難以「溝通」,尤其在國內一直缺乏「籃球中文書」更是如此。今天看轉播聽到一個詞:「打掉」;這個在上個月的籃球教練講習會裡,我問了在場教練、籃球國手的一個詞,一個大家都說不出所以然的詞。我從字面上看,這好像是要把控球權隨意結束?尤其,我在很多大學系籃友誼賽裡,也一再聽到這個詞來討論;彼時狀態是成功率絕對不高,那麼為什麼要「打掉」?所以,就讓我誤以為這詞是:趕快把控球權送給對手;我知道其實真實字意是「吃掉防守方對手」。
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主打掩護變化(screen away)稱之為「擋拆」;可是不同的,空手和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的深切(deep cut)結合捲曲切(curl cut),又為什麼也稱之為「擋拆」?我猜測播報員認知是:反正都是掩護完切走或切出,不論是對持(運)球掩護或空手掩護;只是,這樣名詞的運用,包括前述打掉的運用,轉播人員要不要思考一下:有多少人會依樣學習,進而「分辯不清」而難以溝通?當我們提出:籃球裁判要參加教練講習會,藉以瞭解籃球基本動作與技戰術的呼籲同時;籃球播報員,是不是也要參加籃球教練講習會,進而去「教育」觀眾與球迷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