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2.jpg

 

    美國男籃在世界盃會不會「翻船」?眾說紛紜;不過,塞爾維亞、西班牙以及澳洲等,當會是美國隊四強戰之難纏隊伍。

 

『弧形衝刺的空手跑位』

    看澳洲隊許多的空手跑位,讓人嘆為觀止;最常見的play是從3分球底線的堆砌(stack),然後以最快的速度「沿著弧線衝刺」跑到3分線外60度附近,跟持球隊友做外側掩護(outside screen;又稱遞手掩護:hands off),緊接著接到球瞬間的攻擊,接球跳投、接球過人攻擊禁區、接球招呼隊友做對球掩護(on ball screen)等等一氣呵成,整個過程讓人目不轉睛、屏息以待,真是精彩。

    這讓人想起2012年,鄭錦和教授、鴻棋老師跟阿布教練(Bryan Chang)等體能訓練師咱們一齊合作,指導與訓練中華聽障國家隊時提出的,籃球選手不是只有直線與橫向的敏捷性跟速度而已;籃球選手應該包括斜後、斜前、倒退、弧線,還有阿布教練當初提的急停與啟動等,其實都在這二場美、澳之戰的比賽中不斷呈現。

    您籃球教練是怎麼樣指導與鍛鍊選手的空手跑位?

世7.jpg

『身體對抗性』

    看美國隊與澳洲的二場「WWE」水準對抗,結果大陸網友發出的疑問:周琦假如在這樣的身體對抗頻繁又激烈的球賽裡,如何過生活?見賢思齊、見不賢當自醒的想:臺灣4/5大專以上球員,包括SBL球員如何適應這樣球賽?

    這樣的身體對抗跟什麼相關?

    想到的是,身體鍛鍊、營養性物品(非禁藥)的服用、科學的計畫運作以及實際上的對抗經驗等;您們看過臺灣那一隻籃球隊的訓練,是像這樣身體接觸的水準下操作的?

世8.jpg

『上擋(背擋)

    澳洲隊打快攻時,多次出現,箭頭假如在3分線底線區拿不到球,許多箭頭球員會做出,往3分線45度區移動,去幫拖車(trailer)而來的隊友做上擋(up screen;又稱背擋:back screen),不論是空手掩護或對球掩護皆然;這在當初協助指導東泰高中,跟國立體育大學桑茂森教練他們友誼賽時一樣,我們都要求箭頭球員:「要有事情做」的掩護技術動作。

    一般而言,雙箭頭的跑位除了二邊45度的3分線、二邊底線的3分線以及禁區裡面的五個點之外,大部份教練就很少再指導與教育,雙箭頭球員應該要有「組織、協助隊友掩護」的概念;因此,拿不到球的空手箭頭球員,就原地的等待要直接打系統戰。殊不知,假如箭頭一個往回跑,簡單做一個對球掩護(或空手掩護)的上擋,2個人就很簡單可以因此「都出現空檔」;這也是快攻不成,打機遇戰(early action)的精髓呀。

世9.jpg

『彈跳速度』

    這是在美國隊球員的身上,看到最多的現象;跑呀跑,突如其來就跳起來讓你措手不及,難以適時因應。運球運呀運,就在防守者冷不防的,突如其來的就旱地拔蔥跳起出手攻籃;防守者多數就只能眼睜睜看這個怪胎出手,然後愣在原地。

    這個彈跳速度,也是當初跟阿布教練,在討論選手的專項體能訓練時提起;除了先天的遺傳、肌力等外,增強式爆發力訓練是最有效的訓練方式之一。提到臺灣的籃球教練與體能訓練師,似乎很少「挖掘、激發」選手這項潛力;有二位教練曾反應說,臺灣的國、高中籃球選手,訓練時間太長,根本難以操作這項體能訓練。

    為什麼會這樣?

世10.jpg

『最頻繁的小組進攻技術』

    空手跑位的跑後門、對球掩護以及外側掩護等,是美、澳之戰雙方最常見的小組技戰術之一;您籃球教練有何感想?

    最近這一個半月的暑假,協助指導幾個高中、大學生,還有幾位社會人士一齊打半場33鬥牛時,一再強調空手跑位給了就走(give and go),閃切與跑後門的概念與速度;到今天發現,籃球在先進國家例如美國與澳洲等國相當管用,其實,在臺灣更好用呀。

    這裡另外分享的是,最近結識咱們正心中學的大個,國中應屆畢業生,有189公分,約110公體重;然後指導他怎麼樣持球(抓住、被拍不會掉球)、持球最好用籃下擦板投籃、怎麼樣打對球掩護等,這過程,坦白說,真是享受籃球。

    因為,在指導他跟我搭配對球掩護的二招裡:假擋真切、掩護切走等,每每總是讓對手痛不欲生;假如包括我用統聯客運的速度,運球切入在高鐵的軌道上卻可以得逞,這就是最常見、也是最管用、最能夠享受的籃球小組技戰術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