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球後衛在進入前場後,他(她)需要具備那些觀念,以下介紹。
『切傳要預防對方快攻』
預防對方快攻前一節已稍敘述,此處提醒若在前場,尤其控球後衛本身設若採取切傳,或教練規劃戰術需要而切傳,因而進入禁區或順勢跑位到底線時,對於如何安排隊友預防快攻這是相當重要的,亦即這是2、3號球員或其他球員責任;但若2、3號球員疏忽,不知輪轉(rotation)進位,則控球後衛本身要負責「教育隊友並告知」,這是在平常練習裡控球後衛就須要與教練事先溝通的。
『急攻不能成功的拖車』
有些教練會設計在控球後衛帶球到前場途中,以運球路線靠近右側邊線,讓其他隊友打拖車(trailer),像下圖47-1裡固定式轉換快攻的1-4模式。
這種構想,一則控球可以傳給2號主攻手由他吸引防守,再傳導給拖車,如下圖47-2,像固定式轉換快攻的1-2-4模式;二則若有4、5號球員的直接空手切的拖車跟隨,控球後衛在彼時則是最佳傳球位置,因為是4、5號球員多數在那彼時擁有較大的空間移位。因此,控球後衛必需把握,以高吊、地板傳球等給4、5號球員拖車攻擊。
圖47-1 控球帶球到前場傳球給4號拖車
圖47-2 控球也可以將球傳導給箭頭,再傳導給由拖車攻擊
另外許多情況,因為隊友走位、對手隨球移動(move as the ball )防守、球在強邊、弱邊(weak side)轉換過程下,合理防守移位下禁區經常呈現壅塞;此時,禁區外偌大空檔,控球後衛就應需要具備有接應2、3、4、5號球員回傳球,自己跳投攻擊的拖車觀念,這像固定式轉換快攻裡的1-2-1模式。
『前場機遇戰』
控球後衛在前場機遇戰(early action)處理(收球或傳球)原則有:
一、空間(space)原則:在運球急攻(rush)不成時,往往隊友會因瞬間空檔走位,而集中在同一區域;就單打空間或機遇戰、佈陣的空間平衡(balance the floor)等原則,如此比較不當。因此,控球後衛此時要指揮隊友移位,讓佈陣平衡,切莫集中在某一區塊。
二、弱邊大角(coast):在急攻不成機遇戰過程,往往隊友在弱邊大角可能擁有極佳空檔時,對手與隊友皆不知曉;此時,就攻擊位置、視野而言,控球後衛視野面向綜覽全場,因此,應該「即時告知隊友」,對弱邊隊友之走位與空檔也應予以掌握並即時反應。
三、1/4場2、3人組合:在急攻不成機遇戰,往往因為對手倉促回防,因此擁有很多機會可利用2人(2 man game)、3人的小組合作攻擊;不論是給了就走(give and go)、對持(運)球施行掩護(on ball screen)的掩護走位(pick and roll)或掩護切出(pick and split)、單邊內外組合(in side out)等等皆可就狀況使用,或對方採盯人防守下的錯誤配對(miss match),此時當然尋找優勢的內線單打,一定要趁虛而入。
四、收球、傳球原則:
(一)控球後衛在機遇戰之處理上,最忌諱隨意收球,尤其在禁區裡面或角落等;任意收球往往造成攻擊停頓、節奏不流暢、聰明對手馬上給予壓迫等困擾問題,還有被包夾、5秒鐘違例等憾事。所以,除非確定要攻擊(投籃或傳球),否則不輕易收球;假如被對手壓迫,則可以採取倒退運球或向左、向右的橫向運球技巧,藉以避開收球、停頓或節奏不當缺失。
(二)在機遇戰中之傳球,以不失去原有節奏、不隨意收球為原則;可是,一些控球後衛卻經常忽略了節奏與時間(可能還有20秒的進攻時間),而冒然傳球,以致失誤百出,這要不得。
『在前場策應換邊』
在前場機遇戰過程,有可能因為對手防守觀念正確,因此有球邊(ball-side)集結許多球員;這時候,控球後衛馬上要求隊友回傳策應換邊攻擊(ball reversal),就是職責與內涵素養。
因為不論何種角度觀之,控球後衛的視野絕對最寬廣;其次,萬一控球後衛本身身陷重圍,口頭聯絡、引導中鋒隊友接應,進而策應(呼叫中鋒來接應)換邊攻擊也應是控球後衛職責。
『小組戰』
機遇戰完成階段,很多教練或控球後衛往往立即要求隊員,直接進入所謂系統戰(set play),從多方考量這是各籃球教練不同哲學理念所致;例如,有的教練會要求控球後衛,在轉換快攻不成且已將球帶至球場兩側45度角時,此時可選擇直接讓有球邊低位(low post)的內線球員做低位單打,甚至由內線隊友與他(控球後衛)做兩人組合等(掩護走位、給了就走、內外組合等),這是因應狀態不同而加強的。
從另一個角度探討,不論此時對方防守陣式是盯人或區域,不論是在有球邊(或稱強邊strong side)或沒有球邊(或稱弱邊)、或換邊大角攻擊,其實都可以尋求同一邊的隊友直接做小組戰(不論2人或3人),這已經足以摧毀對手防守陣式。
『個人攻擊』
控球後衛本身攻擊,一直是小牌球員與資歷不夠卻初次擔任控球後衛者最易忽略的事;也由於如此,所以許多球隊的進攻,就因為小牌控球後衛不敢冒然攻擊,因此常呈現四位隊友攻擊五位對手情況。所以,這裡的控球後衛不可忽略本身的攻擊;例如一、控球後衛本身在4分線或3分線急停跳投;例如二、控球後衛切入到禁區附近傳球給隊友攻擊;例如三,如下圖47-3,藉由4號隊友如綠色線條設立掩護後,控球後衛本身依黑色箭頭運球到罰球線附近跳投等(如下圖47-3)等等。
圖47-3 控球後衛藉由隊友4號球員掩護而攻擊籃框
提醒的是,籃球賽裡有個術語叫「攻擊籃框(attack basket)」;那是,不論你的角色是控球,或者中鋒等等皆然;那當然也是包括你是年資不多的得分後衛,或者已經老邁、且又空手的控球後衛皆是,你都要在球場保持攻擊企圖。
『發端(邊)線球』
一般來說,很多教練在前場邊(端)線發球時,都會設計幾套戰術,準備直接攻擊取分;但,許多時候,人算總有不如天算,或對方早已熟知我方路線圖下,沒有球員可以獲得從容的空檔接應發球,糗態將現。如此時機,應是高大中鋒與控球後衛挺身而出的時候;尤其,高大中鋒退到靠近中線附近接應,絕對是要點。
此適時,建議控球後衛應依據:一、利用隊友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跑出空檔接應為優先;二、在此跑位完成後,設若依然不能接應傳球,馬上利用個人空手跑位技術趕緊接應;三、最後不得已高大中鋒或大前鋒必須採取卡位方式就近接應。
從概念上討論,全隊五位球員裡,誰的組織能力、誰的運球能力最強?普遍上,當然是控球後衛;所以,當球隊進行發邊、端線而有些困難時候,控球後衛就該勇於承擔這個職責「儘快策應」,切莫任由隊友發生5秒違例,或者發球失誤情事。
『結時間攻擊』
在前場有很多時候,因為對手將球撥出界,或因對手犯規等等情況,而本隊進攻時間也所剩不多;如何在有限的短短時間,或5秒、或8秒「進攻權限完成攻擊」,一直是多數教練或控球後衛忽略的事。
此時控球後衛在隊友未站定位,裁判還沒將球交給隊友發球瞬間,必須先告知所有隊友「還剩幾秒鐘」這訊息(依籃球裁判法是,執法裁判要告知發球員);然後,再依平常練習佈陣策應與攻擊。
多數情況,若時間只剩下4至6秒,發球進場後由「主攻手或控球」接應後攻擊是習慣;當然,以上諸多假設,都得經過教練適當的規劃與設計,絕非臨時動議。
『前場罰球』
在前場我方罰球,原則上建議控球後衛站在中線跳球圈圈頂位置(如下圖47-4);因為以此位置論,不論視野、移位幫忙、指揮聯絡等等,都較能掌握隨時突發狀況發生。
這時候,假若是對方搶奪籃板,控球後衛必須馬上告之左、右兩側隊友,掌握對手雙箭頭蹤跡;包括底線區有沒有對手等事,都是由控球後衛掌舵是最適當不過的了(如下圖47-4)。
圖47-4 我方罰球適當站位示意圖
『節奏控制』
一、什麼時候快:就現今流行的轉換快攻而言,不論對方得分或者我方搶奪籃板球時候,很多教練在快打戰術裡都要求控球後衛以,儘快速度將球往前傳導、控球後衛運球推進到前場等方式;這目的是追求在對方尚未佈陣前,給予對方防守上最大壓力,乃至於期望這個過程能獲得輕鬆、最短時間取分,所以,才要求說:這整個過程都要快。因此,如果還是追隨過去那種,一搶到籃板就大喊「慢!慢!慢」,從以上觀點這就有些出入了!記住,所謂快,就是從對方得分或本方搶奪籃板球開始,到機遇戰完成這過程應儘量快。
二、什麼時候慢:前面討論到快,由長傳快攻、運球急攻、急攻不成的機遇戰與緊接著小組戰等都要快、很緊湊進行;當以上狀況都不能成立,此時,必需以最穩當,也就是不失誤為原則的「慢」來處理球。嚴格說來,這情況應該是說「不急」;但是,這也不是採取走路方式的慢。
有個概念,如果以時間推算,從我方得到控球權到準備進行小組戰之間這過程,應不會超過6至8秒;如此,我方理應還有18秒左右的進攻權限時間。反過來說,假如時間還有18秒,球隊卻急燥處理而失誤,或者在不是適合的投籃選擇時出手攻擊等,簡易的將控球權轉讓給對手,這顯然就是對所謂節奏的控制就有待商榷。
另外,例如單節剩30秒時間,考慮本方24秒攻擊權限後,對手仍擁有6或更多秒的攻擊算是蠻有利;因此,為求不讓對方擁有寬裕時間佈陣再得分;此時也要「不急、不急」的穩健態度,不急燥去處理球。
『融通進攻型態』
轉換快攻型態,因各教練哲學不同而有所差異;有些教練喜歡以雙箭頭長傳快攻、運球急攻、直接打點而進入系統戰;有些教練則以長傳快攻、運球急攻、拖車、機遇戰、小組戰再進入系統戰。以上當然沒有節奏優、劣比較問題,也無好壞之別;如同一些教練喜歡跑打戰術(running game),或者有些教練就愛慢條斯理的半場進攻打系統戰一樣,關鍵只在如何延續進攻狀態,控制進攻節奏而已。
同樣的機遇戰進攻型態,也會因為各教練哲學內涵不同而有所差異;有些教練會要求控球後衛在機遇戰過程,優先以隊上單打能力較強的隊友為傳球對象由他執行單打,或者可能隊上一些老球員也會要求控球後衛,在機遇戰過程,優先傳球給他單打等;但有些教練則考慮得分後衛的穩定性,因而希望這是優先控球後衛,是球傳導進入前場的主要考慮的傳球對象,這都沒有是非對錯之別。
因此,控球後衛如何瞭解若干需求,包括球隊教練的個人哲學理念、球隊老球員的特性與個性等等後,再依實際情形而組織隊友,最後達成理想任務;這是控球後衛需要在平常練習中,就和教練、隊上老球員等相關人員,事先達成共識的組織要件。如此,才能將球隊適當的組織,發動他們的特色打球;進而讓球隊贏取勝利,讓每位球員都愉快打球等等,這才是理想的控球後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