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運動績優生保送中興大學的回顧與展望
何全進/國立中興大學講師
2001.0131發表於薪傳籃球教練雙月刊第四期(p8~11)
一、前言
我國運動選手養成,大部分經由學校體育--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等過程所栽培;現階段大部分的國家級選手,也的確是經過此一過程;也就是說離開了學校,運動生命也跟著結束,尤其是大學以下的選手;因此,學校體育也順理成章成為運動選手的搖籃。所以,為了使優秀的運動選手能夠繼續升學,延長運動生涯,提昇運動成績,政府於民國五十五年訂定「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於是,保送升學成為運動選手從事運動主要動機之一,教練對選手最大的鼓勵口號就是保送升學。
民國七十六年教育部毛部長為改善校園安寧及提高籃球運動風氣,讓校園充滿活力,減少校外不良活動的誘惑,增加對學校凝聚力與認同感,仿效美國大學籃球聯賽制度,從大學開始實施聯賽制度主、客場制,改變了我國籃球盃賽的傳統制度,隔年國中、高中也開始實施聯賽制度至今。為增加籃球聯賽的競爭性與可看性,籃球績優生保送升學辦法於民國七十八年有了改變,也就是開放大學一般科系招收體育績優保送生,改變僅能保送體育科系的規定,此一籃球新生命的注入,拉近體育科系與非體育系籃球水準,提昇大學籃球運動風氣與技術水準,也增加高中生選擇就讀大學的機會,間接的影響國中生從事籃球運動的動機,影響所及不可言喻。本校招收體保生較早,本人僅就體保生就讀非體科系的回顧與展望提出感想,野人獻曝,可能有不成熟的地方,請籃球先進與同好不吝指教。
二、創國立大學招收體保生之先
第一年(民78)非體育科系收體保生為高雄醫學院,第二年(民79)本校創國立大學之先招收體保生,招收體保生對中興大學來說是頭一遭,經當年劉訓導長(學務長)說服農經系同意招收籃球體保生,大家都以期待又怕被傷害的心情接受體保生的來臨,期待體保生能帶動學校的活力,害怕體保生學業的輔導及負面行為的影響。
當體保生到本校報到第一次見面時,總是不願其煩的叮嚀「學校給你讀國立大學的機會,希望你把機會傳下去,您的表現決定學校是否繼續招收體保生」,「您要感謝學長的表現讓你有機會就讀國立大學,希望你把機會傳下去」,於是大家在生命共同體的體認下,體保生的在學校的表現除了一些小缺點外,可為全校師生所接受,學校也繼續招收體保生至今,本校也陸續招收其他項目的體保生計有籃球、排球、游泳、田徑、羽球、桌球、棒球等項目。
三、體保生的困擾
(一)學業的困擾
本校體保生來自全國高中名校,球員大部分從國中就開始接受訓練或者更早,對學業的基礎訓練較為不足,尤其是英文與數學,如果碰到原文書就難了,所以學業將是第一要克服的問題,第一學期課業較難適應,也較為辛苦,若大一的基礎沒有迎頭趕上,以後的日子就難過了,幸運的話是延畢,否則會提早畢業。體保生保送到非體育科系就讀後,就要體認籃球已不是生命的全部,只是興趣,是享受籃球樂趣的時候,學業才是目前最重要且事先克服的問題,學業克服了才能享受籃球的樂趣,籃球就成為您人生、事業往上爬的墊腳石。
雖然學業的適應很難,但也有成功的例子,來自南山工商82年的體保生李俊鴻克服大學的學業後,考上台大農經研究所,經過兩年的苦讀又成功的考取本校農經所博士班,樹立體保生轉型成功的典範。此一活生生的例子證明,只要努力就有收穫,誰說運動的孩子頭腦簡單,祇是用在書本上的時間較少而已。
(二)體能與球技的衰退
運動績優生保送到一般科系後,為了彌補先前不足的學科基礎能力,佔去大部分的心力,依據李慶生(民83)、張宏亮(民84)、黃彥鈞(民85)的調查研究指出,造成運動績優體保生角色最大的衝突是時間與個人精力的限制。花在球技及體能的鍛鍊的時間相對較少,尤其比高中時期的訓練量更相對減少。中南部的學校球賽較少,磨練的機會自然較北部學校少,面對大學生活的多樣化,一時間真難以適應。除了以上的原因外,最大的原因應是沒有保送權的外在誘因,當初練球以求升學可說是中學生延續運動生命的不二法門,而今,面對球技與體能不利的因素,運動動機自然減少,球技、體能焉有不退?要維持都有困難更遑論有所精進。當然,並非所有體保生都是如此,有一些還是要靠個人的努力及對時間的安排才能突破瓶頸,像來自南山工商81年的體保生賈凡,克服一般大學的繁重學業之餘,猶能夠做好時間管理,除了學校正常訓練外尚安排時間自我訓練,因此以非體育科系身分當選83年度22歲級青年國手,也樹立體保生就讀非體科系成功的典範。以上兩個例子說明「成功並非偶然,失敗是有藉口」,「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三)畢業謀職進退維谷
一般科系的體保生都會有畢業後如何求職的困擾,在運動與本科系(保送科系)領域中進退維谷,以學科專業領域謀職,深怕專業領域不夠踏實,以運動領域謀職,卻又沒有體育學科的背景,徒有運動專長而已,想要重回體育界,就只有考上體育研究所一途,但這也是不容易的事。所以,當運動績優生決定保送一般科系時,就要痛下決心,要再一般科系的專業領域中發展,好好的讀完四年的大學,不要辜負一般大學提供保送的名額,切勿在體育界與學業上三心兩意,否則,到時一事無成,兩邊都落空。從本校畢業的體保生中就可發現,在體育界服務的幾乎是沒有。若能加強學科專業素養,以運動專長為輔,加以運動員吃苦耐勞、克服萬難的堅強毅力,相信體保生在就業市場將是金字招牌。
(四)運動績優保送制度的展望
運動績優保送制度應是要運動績優生能延續運動生命,專心於運動的訓練及技術的提昇,自從一般科系開放招收體保生後,運動績優的學生可以有較多的選擇進入大學,雖然,開始之初會造成招收學校的一些困擾及適應,但只要加以輔導就可進入正軌,如果大專院校都能接受體保生後,對國高中的選手有很大的影響,會讓運動、學業兼修的學生留在運動場,繼續接受訓練,循此途徑進入理想的大學就讀。如此,不但增加國、高中運動人口及競爭性,也提昇了運動水準,當然,也提昇大專院校的運動水準。從最近政治大學、成功大學、台灣藝術學院、東南工專、大業大學因體保生的加入實力大增,在大專籃球聯賽的表現來看,與體育科系間實力有拉近的現象,這是可喜的也是我們籃球人樂意看到的結果。
大專籃球聯賽因對體保生規劃比賽制度得宜,以實力分級而不是以體保生多寡來分級,讓體保生有表現的空間,一般科系學校對有體保生學校沒有反對與賽的立場,間接鼓勵大家招收體保生,從當初一般科系只有 一兩 校招收(粥多曾少),到現在大家競相爭取招收體保生(供不應求)來看,大專籃球聯賽對體保生參與比賽的制度規劃是成功的。如此一來,國、高中學生,除了運動技術訓練之外,必須加強學科基礎的學習,也展望以後的運動員應能籃球技術與學業兼修,由體保生路徑進入大學後可退可進,進可在運動上發展,退可轉形期他領域,而不只是運動機器,進退維谷。因運動生命有限,所以要保握現在,也因運動生命有限,所以要規劃未來。2001/2/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