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NCAA男籃冠軍賽記述
2010年的美國NCAA大學男子籃球冠軍決賽,由傳統名門、也是超強的杜克(DUKE)大學,對抗灰姑娘、全校只有4200位學生的「黑馬」BUTLER大學;以下就由雙方攻、守以及另外心得和網友分享。
『DUKE大學』
杜克大學的幫忙防守是「前仆後繼」,並且是,佔據運球切入者的「前進路徑」讓對手前進不得;這和凡常所見,一般防守總是目迎目送對手過人;或者,當對手運球過人瞬間,多數的防守方只做伸手撈球是截然不同的防守技術。尤其,從今天比賽中杜克大學的幫忙防守可見,他們的火鍋封阻(block shoot)數據,優於BUTLER大學不少;其實,半數以上他們的封阻,都是「幫忙防守」後的傑作。
杜克大學面對BUTLER大學採用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時的防守因應技術是,障礙緩衝(show or hedge)後還原(show and recover)技術;這和美國隊在,2008年北京奧運多數都做的「交換防守(switching)」是迥然不同。網友別忽略的是,08年北京奧運美國隊教練,和現在杜克大學總教練都是「同一個人」:Mike Krzyzewski;由此,這裡和一些籃球教練,一輩子指導球隊在防守上,都固定採取交換防守,這種「沒有變化」的技戰術概念,顯然有天壤之別。我自己也是一樣,在指導虎科大體保生男籃的第二年之前,總共21年之間我都「堅持」要求球員:不能做交換防守的「死板概念」;因此,今天看到這一幕,讓我瞬間清醒過來。
杜克大學的球員,裡頭有好幾位「白人球員」,這在到處都是黑人的籃球世界裡讓人驚訝;此處,和NBA爵士隊的教練Jerry Sloan有些相同的是,Krzyzewski和Sloan都擅長於激發、指導白人球員。這裡不是種族歧視,要討論的重點是,從運動教練學討論,所謂優秀教練應該是,可以把一個「平庸的球員」,指導、激發甚至塑造為「可用之兵」;並且,這些平庸之球員,還能夠對球隊有所貢獻,最終結果也能夠幫助球隊獲得優異成績。看今天杜克大學的那些白人球員,雖然外線準確性、心理素質超凡;可也是,彈跳能力、先天素質確實的只是一般水準而已。所以,我思考,這些杜克大學的白人球員,在黑人稱霸的籃球運動裡,竟然能夠發揮所長;只不知,後續是不是「一如往昔」,杜克大學都是他們白人球員的顛峰之作,他們都難以在後續的NBA生存。
杜克大學的進攻戰術,令人噴飯的是,大量採用擋切戰術(motion offense)裡空手和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深切(deep cut)結合捲曲切(curl cut);並且,都在難以執行戰術時,讓控球後衛和任一內線球員,在3分線圈頂區做對持(運)球者施行掩護(on ball screen)的掩護跑位(pick and roll)、切傳攻擊,然後尋求空檔去攻擊籃框而結束。這簡直是:抄襲NBA嗎?
這裡讓人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杜克大學的外圍球員「解讀防守」能力相當高。假如利用捲曲切到二側45度接球瞬間,觀察防守者沒有「跟得上」,立刻做接球急停跳投。反之,在接到球瞬間,這些外圍球員一經觀察防守球員,能夠適時跟得上,但是,「防守位置」不合理;杜克的外圍球員就馬上下球過人、運球切入去攻擊籃框。第三種變化是,當杜克大學的外圍球員,在接到球瞬間,觀察防守球員已經跟得上、並且處於合理位置;他們都「很有耐心」的,將球傳導回去給控球後衛做另一波的進攻諸如換邊攻擊;或者,直接,在二側的3分線45度和內線隊友,搭配做對持(運)球者施行掩護的掩護跑位、切傳攻擊。
此處戰術執行,假如外圍球員經過深切、捲曲切後,仍然難以接獲傳導球去攻擊,多數時候的內線球員,都趁機移位到高位(high post)去接應;並且,馬上以外側掩護(out side screen)銜接起來,變成一個相當流暢的2人組合(two man game)攻勢。因此,球迷可以發現:內線的球員也要視野寬闊的「解讀防守」;他需要知道,外圍的隊友被阻絕(deny)緊迫,沒辦法接獲傳導球攻擊,這個內線球員應該「適時」的閃切到高位去策應、並馬上和隊友組合攻擊。
從這二個主要戰術觀察發現,深切結合捲曲切,剛好讓杜克大學的外圍球員之「準確性」人盡其材;而且,也因為深切結合捲曲切之後,可以協助內線球員「清除」防守者「在前防守」技術;所以,很多時候,杜克大學擁有高大身材優勢的內線球員,就簡單從中獲得「得球攻擊」機會。第二個觀察特色是,由於多數的杜克大學外圍球員之「敏捷性」不佳;由此,像湖人隊或者像SBL裕隆隊擅長的,利用外側掩護的高位策應去跑後門(back door)戰術就不多見了。
『BUTLER大學』
BUTLER大學和杜克大學如出一轍的是,也是大量採取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的擋切戰術(motion offense);並且,也都是在難以尋得空檔後,由控球後衛在3分線圈頂區做對持(運)球者施行掩護的掩護跑位、切傳攻擊。比較特殊的是,BUTLER大學的控球後衛在執行進攻權限結時間時,假如沒有機會,他都會「很有耐心」的運球擺脫,再要求內線隊友再「做一次」對持(運)球者施行掩護的攻擊。
在比賽過程不知球迷發現沒,BUTLER大學的進攻是組織嚴密、有條不紊;並且,很有耐心的一再傳導球、一再跑位與空手掩護、一再尋求最合理的「攻擊時機」。這讓我想起中華女籃的教練鄧氏姐妹,她們在執教中華高中女籃時,曾嚴格要求球員:除非大空檔,要不然,一定要經過「傳導球4次以上」,才可以攻擊籃框的「籃球哲學」來。
從這一場球賽觀察,BUTLER大學的球員,某部分之身材條件、解讀防守、進攻評估能力等,都略遜一籌於杜克大學;尤其在經驗、專注力這二項更是今天比賽輸贏的關鍵。因為,像今天比賽,BUTLER大學球員,在我們「觀察」裡,都認為難以進球情況,他們總還是「一意孤行」的出手攻擊;結果,超過四次的球不進、簡單丟掉控球權。
再者,在專注力部分,總共「至少三次」的被杜克大學獲得優勢;其中一次在「發底線球」時,竟然沒有注意的被高吊傳球於空中把球托進。另外一次是,下半場7分10秒時,防守方竟然還「回頭」和隊友溝通;想當然,你防守方不注意,我運球者就殺個你措手不及。結果是,該防守球員以阻擋犯規收場。還有一次是下半場剩下3分05秒的犯規,這個錯則是過度專注所致;從以上三個現象可知,BUTLER大學的球員,在經驗與專注力二方面,真的是輸的心服口服。
BUTLER大學的防守技術與拼勁,則其實是令人贊歎的;看看球員身材高度不如杜克大學那般多,球員板凳深度也不如杜克大學情況,還能夠和杜克大學「糾纏」到最後13秒,你不難理解:小蝦米拼大鯨魚這句話的由來。此時,讓我想起中華台北的男籃與女籃,面對中國大陸男、女籃,或者面對韓國隊男、女籃,甚至要和西亞國家男籃對抗時,總先入為主、未戰就已經「投降」的認為:身材不如人,球賽「輸定了」的錯誤觀念。BUTLER大學儘管在各方面條件,輸杜克大學很多;可也是,比賽結果差一點贏球的過程,似乎,值得相關人員一看再看。
『心得分享』
三線(three pass away)的阻絕(deny)技術,很多時候還是需要以二線(two pass away)將近貼身的阻絕防守因應,是今天二隊所呈現出來的技術,這和世界杯或者奧運會如出一轍;因此,可以這麼說:在高水準的籃球競技場,多數時候,不能用「常態」方式因應。因為,在籃球高水準競技場上,大家所爭的都是那「0.5秒空檔」;所以,假如你防守方,還是以常態的三線防守技術去因應:雙腳都要在禁區裡面。這一來,三線防守者所處位置(雙腳在禁區裡面)就距離防守對象過於遙遠;如此,在傳導球技術要領非常高超的現代,快速傳球、進而獲得0.5秒的空檔攻擊,就不是件困難的事了。
這場比賽的水準與穩定性,和1980年代與1990年代是有所差別的;尤其雙方球員在身體對抗性部分,以及技術的成熟度上,都和過去有天壤之別。這現象剛好和,SBL的台灣某些籃球隊迥然不同;臺灣有些球員,往往在防守過程不耐衝撞的、畏懼身體接觸的,想要以手去推擠對手、以手去阻撓對手前進。甚至,部分男籃球員都把這些動作「視之為合法」,也就是認為這以手去阻撓進攻方是:沒有犯規的;於是,當然都產生是,球員「543的抱怨」一大堆情況,裁判還是哨音連連。
其次,談到技術成熟度部分;台灣某些球隊的進攻戰術,目前看來也沒問題;只是,似乎球員的個人攻擊技術訓練有問題。結果,就應驗了運動訓練法的話:疑似技術「訓練量」不足,不像姚明的每天練投2000次,或者像前亞洲射手李忠熙的每天練投1000次;所以,看某些球員攻擊穩定性與成功率,就是經常奪眶而出的命中率很差。
暫停的「申請」,其時機與目的,琳瑯滿目、不一而是;但看今天,雙方教練在此「暗中較勁」,真讓人拍案叫絕,這是今天比賽非常特殊的地方。像上半場比數31:30杜克大學領先的時候,K教練一個暫停申請;彼時我即時的解讀是:雙方一來一往、分數拉不開是為拉距戰的時候,我要球員瞭解「穩定得分、拉開雙方差距」。結果,杜克男籃,真的馬上在暫停後紮實的得分、穩住陣腳。
還有像下半場還有5分02秒的時候,杜克以56:55領先1分,彼時K教練的暫停申請目的,也是和前述問題雷同。至於最後13.6秒,雙方教練的暫停申請,其實就有小細節大學問、不為外人所知的「籃球教練哲學」來。我觀察的是,彼時BUTLER大學進攻,杜克大學K教練疑似要「佈陣」特殊防守;為此,發底線球的BUTLER大學有些「故弄玄虛」的跑位。然後,在看似發球進場內有問題瞬間,發球員迅速向裁判申請暫停;我觀察的是,BUTLER大學教練、那個帥的不能再帥的年輕小伙子,從中瞭解了杜克大學接下來的「防守策略」。於是,當然在緊接著的暫停時間裡,就向球員解釋因應技戰術;撇開結果不談,由此去看雙方教練的「鬥智」,這球賽真的精彩絕倫。
今天球賽,還有好幾次相當讓人注目的地方是,雙方也是「僵持不下」,杜克大學在發後場球、不能執行轉換快攻(transition offense)的時候;平時都由控球後衛自行「發號施令」,進而決定進攻戰術的K教練,竟然離開教練席,然後向球員伸出「4個手指頭」疑似告知:打4號戰術。結果,杜克大學是在球場右側進行捲曲切(curl cut),然後在右側底線區獲得空檔接球投籃得分。
另外一次則也是處於拉距戰、不能打快攻、杜克大學發後場球時,K教練也是迅速離開教練席,然後以「手掌拍頭」告訴所有球員;控球後衛第一時間接收到訊息後,再一次以手掌拍頭告知其他隊友:要用「¥€戰術」。結果是,第一位外圍球員甲以,深切(deep cut)結合捲曲切,在球場右側70度位置接獲傳導球,注意,這其實是「佯攻」;然後,另外一位外圍球員乙,在隊友接到球瞬間,也同樣以深切結合捲曲切擺脫防守緊迫,於3分線內一步的40度位置獲得空檔:接球跳投「命中」。哇,這是「電腦設計」的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