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要怎麼收穫,先那般栽;看亞錦賽裡的伊朗戰中國,剛好就印證這句話。在此,我們從視頻所看結果,去探討雙方技戰術的問題;然後,進一步從運動教練去討論中國男籃訓練與管理問題。
『第一節比賽』
一開始,中國男籃運用胡雪峰當先發控球後衛;而且,大量的使用快打戰術(early offense),快傳到前場做雙箭頭(lopper)的接球跳投攻擊。經過一而再的3次投籃不進;於是,胡雪峰被換下場到板凳休息,中國男籃也恢復,在亞錦賽裡前面幾場球中所習慣的,可快、可慢的節奏去和伊朗對抗。傳導球給內線球員在高位(high post)策應後,外圍球員在另一側弱邊(weak side)做深切(deep cut)結合捲曲切(curl cut)接球攻擊,則是常見的戰術;她主要還是想藉由,王治郅的3分球投籃能力,來做攻擊與傳導,或者利用易建聯中距離與切入能力。
其次,中國男籃多次使用淺切(shallow cut)戰術,讓外圍球員在3分線45度位置接球攻擊的策略;由於這個戰術在中國男籃王士鵬與朱芳雨等外圍球員的敏捷性不佳、接球跳投的攻擊信心不足,以及解讀防守後因應過慢等因素下,以致多數情況都不能在防守方出錯瞬間予以致命攻擊。在高位設立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雙擋(double high screen)戰術,包括藉此掩護後切出(split),然後在3分線圈頂區投3分球的策略,以及高低位打(high low)戰術,則是中國男籃在亞錦賽經常可見的;但是,由於伊朗早有準備,這些戰術都難以如願。其後,易建聯2次低位單打成功,在第一節裡變成是零星攻擊的點綴。
伊朗第一節大幅領先中,主要進攻戰術有三種,一是「系統戰」(set play)之一,利用單邊深切結合捲曲切外圍球員接球後,控球球員再藉由雙擋(cones)捲曲切接球做選擇性攻擊後,再以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主打掩護變化(screen away)而結束,這部分在第一節成功執行了5次之多;伊朗另一系統戰則是和中國男籃一樣的,在高位(high post)設立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雙擋(double high screen)的戰術,包括藉此掩護後切出,然後在3分線圈頂區投3分球的策略,以及高低位打(high low)戰術。
伊朗第一節領先的另一重要戰術是轉換快攻(transition offense),利用中國男籃的後衛群觀念不當、所有球員預防快攻心態缺乏情況,打了4次快攻,成功了3次簡單得到6分;中國男籃竟然會在這種球賽裡發生低級的「轉換防守」(transition defense)不佳,讓對手得逞之事,而且是「重覆」發生,真令人噴飯。第三個伊朗在第一節領先的關鍵是,中國男籃的「防守籃板球」,竟然讓Hamed Ehadadi一再的籃框附近,以類似撥球入網(tip-in shot)的將進攻籃板球撥奪於手中。
在第一節總共出現5次撥球搶奪的情況中,2次直接被伊朗撥球進網得分,3次被伊朗藉由此技術搶奪進攻籃板球,且進一步重新攻擊得逞;對不起,提醒讀者的是,伊朗的撥球搶奪籃板球技術,都是在中國男籃的球員頭上「操作」。因此,讀者可以把伊朗的這三個主要技戰術,她們在第一節獲得的分數加總,你不難發現:中國男籃的基本動作與觀念相當值得探討;至於,防守籃板球的爭搶,與預防快攻這二個問題,是否和球員「態度」有關,則有待查證。
『第二節比賽』
中國男籃在王治郅的單打,以及易建聯的跳投、灌籃、中距離投籃等情況,持續和伊朗做「困獸之鬥」;從技戰術去探討,中國男籃的空手和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技戰術成效不彰,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要做結時間的攻擊也不如預期,就只剩下這個孤立單打(isolation)的戰術可用。冷靜從技術面去思考,中國男籃的球員,儘管擁有高大身材的潛力,發揮不了功能,似乎還有待開發。
伊朗在第二節,又從中國男籃球員的「疏忽、晃神」中,偷跑快攻獲得2次輕鬆得分機會;然後,還是延續第一節的技戰術,從各種技戰術裡移位接球,在中國男籃球員想要趨前(close out)貼身對球施壓(pressure the ball)防守瞬間,下球過人變成2對1的機會得分。甚至於,在第二節終了前的5.2秒,也是利用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讓伊朗的控球後衛「一條龍」的運球切入上籃得分。
伊朗男籃在第二節裡,經過各種戰術變化後,最後以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主打掩護變化(screen away)而結束的技戰術,還是成功了「5次之多」;在此可以瞭解,中國男籃的防守因應技戰術拙劣的問題。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節,伊朗男籃又3次的在中國男籃球員頭上,撥搶奪進攻籃板球;讀者由此不難理解,中國男籃的防守卡位籃板球技巧、甚至於捨命爭搶的態度,與爭搶不到籃板球該怎麼樣處理的觀念等問題,相當嚴重缺乏。
『從運動教練在訓練上探討』
從這二節的比賽所見結果,再去看實務的問題,有幾項提出來和讀者討論,一是用人與策略,二是教練哲學與方向,三是賽前準備與訓練等。
一、用人與策略:所要討論的是胡雪峰的先發以及快打戰術的運用。想運用胡雪峰的「快」,想學習NBA球隊裡太陽隊、黃蜂隊等的DDM(Dribble Drive Motion)進攻戰術,包括快打戰術(early offense)等;這樣出奇不意的結果,從第一節比賽前半段去看,顯然教練團相當用心,也收集了相當多的資料,包括對胡雪峰的掌握與瞭解之「因材施教」。
只是,從實務鏡頭去探討,中國男籃的球員有些不大適應;也因此,當胡雪峰快速導傳球了,雙箭頭的接球跳投卻難以如願以償中網,不能得分在這種冠軍賽裡連續出現,教練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所以,儘管當時立即變化戰術因應,可是從「運動訓練」上去探討,平時是否在壓力情境下做快速衝刺訓練、並且是衝刺後接球跳投的訓練,應該是比賽彼時能否成功的關鍵。
讀者必須瞭解,你訓練的情境需要和「比賽狀況相仿」;並且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壓力情況下訓練,經過千錘百鍊才能夠在比賽得逞。此處提出前韓國隊李忠熙射手的練習給讀者參考的是,李忠熙他自己每天練習投籃1000個裡頭,其中最後有200個投籃的練習是,委託身材高度相仿、敏捷性很高的隊友,戴上長手套藉以增加封阻火鍋能力,好製造李忠熙在投籃的壓力之後,不斷重覆練習,進而才造就就算防守的對手,身高190幾的長人封阻他,他都有辦法因應的技巧。
此處最後討論,中國男籃在DDM(dribble drive motion)進攻戰術使用上;我們客觀觀察有關於球員難以適應的問題,從訓練實務上去看,你教練既然決定、採取了這樣戰術策略,想要運用胡雪峰或者陳江華的特點。那麼,由於這戰術是必須經過「長久教育與練習」之後,球員才能夠運用自如、才能夠掌握精神與要義、才能夠獲得戰術上衍生出來的空檔去攻擊防守方。
這和NBA湖人隊的三角戰術(triangle offense)、國王隊的普林斯頓進攻(princeton offense)都是由擋切戰術(motion offense)衍生而來,都需要球員日積月累的練習而得一模一樣,需要教練團「深耕」。因此,儘管此次亞錦賽的失利、不如意,DDM戰術還不夠熟練問題,我卻很期待中國男籃繼續採取這樣戰術,因材施教的把球員特色發揮;尤其因為,在易建聯還不能「獨當一面」的情況下,讓部分球員的部分特色為球隊貢獻,這是戰術設計考量。
二、教練哲學與方向:所要討論的是,郭士強的教練哲學重點是擺在攻擊還是防守,甚至是攻、守並重?客觀觀察,防守訓練明顯不足,不論是個人的防守步法、卡位籃板球、幫忙與還原(help and recover)、央視主播與球評提出好幾次的阻絕(deny)隨球移動(move as the ball)技術,甚至輪轉防守(rotation defense)、轉換防守等等,讀者都可以從比賽實務上發現問題嚴重;在此提出請大家思考的是,既然姚明短時間不能為中國男籃貢獻,尤其中國男籃的球員,也還沒有培養出領導核心球員,你郭士強的教練團為什麼不去「強化防守」?
其次教練哲學要探討的是,中國男籃的管理、運動傷害問題。從許多理論上可知,幹國家隊或者職業球隊的運動教練,在管理的基本哲學上,多數時間一定要「嚴格」多於放任;這是因為國家隊擁有「大方向」任務為前提,職業隊當然就是以「獲勝」為要務。因此,對於有球員出現態度、企圖心不足等問題時候;教練假如還不能當機立斷予以處理,顯然就有怠忽職守之嫌。
尤其,從中國民政還是「共產主義」去思考,焉能允許球員態度散漫、企圖心不夠、向心力不佳等等問題;此時嚴格看待國家隊,那絕不是「學生球隊」,可以允許錯誤情節這等事。假如發生,那也絕對不是開導、說說而已;幹國家隊教練的,不能存在婦人之仁,不能做個濫好人,否則就有失職之嫌。
至於運動傷害的管理,從運動教練角度去思考,假如你幹教練的方向是準備「長期使用」球員;對於球員的身體訓練負荷、傷害的預防、發生運動傷害後的因應與處理等等,國家隊教練應該擁有「超然思維」;從運動教練實務上探討,姚明的受傷、朱芳雨的使用、甚至於現在緊急徵召陳江華要打斯坦利杯等等,其實,都有違背運動教練哲學的大方向之嫌。因為,假如講究到運動訓練,你教練就要思考運動訓練她的「階段性目標」;而,冷靜思考,此時此刻的中國男籃,真沒有急迫性需要「全面動員」,包括動員受傷球員去參與這個杯賽才是。
三、賽前準備與訓練:所要討論的是,從對戰雙方的技戰術、針對性的問題,你幹籃球教練的,是否在賽前就「收集資訊」,並且能夠及時的做好「因應的訓練」?以前面技戰術所述裡瞭解,伊朗得逞三大問題是系統戰、轉換快攻以及進攻籃板球去討論,第一項伊朗的系統戰,多數都是在對持(運)球(on ball screen)後產生效益;那麼,你中國男籃在此的防守技戰術做了多少練習呢?
從實務上觀察,中國男籃採取的因應戰術有些猶豫不決;多數都放任控球後衛「由前跨過硬擠(over the top)」去跟隨防守,內線球員易建聯或王治郅等人,則還是貼身盯住原來的防守對象。結果,當伊朗的控球(或持球者)藉由隊友掩護後,簡單過人就殺到中國男籃禁區;彼時中國男籃另一內線球員,就經常變成「1守2」,然後被對方輕鬆得分的糗事了。
從訓練實務上討論,這些防守因應上的技戰術,那並不是臨時性說一說就可以解決,這和我前陣子說過NBA湖人隊在「F4時代」,同樣在對持(運)球掩護的防守上,因為缺乏練習而被活塞隊痛宰進而失去冠軍的道理一樣;甚至提醒讀者看看火箭隊在此的防守策略,姚明所採取的是,由設立掩護者底下跟隨(follow)做好保護禁區(shadow post)的防守策略,那又和阿根廷國手Luis Scola所採用的障礙緩衝(show or hedge)後障礙還原(show and recover)截然不同。
所以,以上舉例說明這種處在同一個球隊裡,由於所運用的不同防守技戰術策略,你幹教練的,當然需要讓球員一再練習,才能夠「熟練」,進而去因應實務戰況;討論至此去檢視中國男籃,似乎她們對此在賽前的準備與訓練,顯然有些不足之嫌。
其次講到伊朗隊的轉換快攻經常得逞,從比賽實務去觀察,中國男籃的轉換防守觀念的「教育」明顯有些不足;那包括進攻佈陣平衡、隊友進攻瞬間每位球員都要「有事情做」、後衛群應該就是預防快攻的主要人員等等,在這觀念上的教育不足。再者,預防快攻的轉換防守,單就教育就可以改善嗎?你去看看個人所撰的「轉換防守技戰術圖解」裡頭,需要洋洋灑灑的五大篇可知,這技戰術還是需要腳踏實地操作才行。
至於第三項缺失防守籃板球的卡位觀念與要領,從防守籃板球的卡位包含交叉步、前進再轉身步等技巧可知,缺乏訓練是沒辦法在比賽實務中靈活運用的。像比賽中呈現的,中國男籃球員搶不到、卻撥的到球情況,中國男籃球員仍然只是「目迎目送」伊朗球員將球撥走;而不是合理的,要奮力將球「撥離危險的禁區」這樣技術。
最後討論到賽前準備與訓練的內容是,體能訓練與調整的問題。中國男籃的體能訓練出現問題,這在複賽期間傳出,讓人驚訝不已;從運動訓練法的「體能調整」去思考,「減量訓練」是球員經過嚴格訓練後,身體組織器官期望獲得充分休息,進而在比賽中可以大放異彩的原則。如果運動教練在比賽前,仍然持續採取訓練,甚至做高負荷的質量訓練,球員身體假如沒辦法獲得休息;這一來,像孫悅發生抽筋現象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
減量訓練利弊,這在運動訓練法裡,已經獲得不少運動生理學專家學術研究的證明,自然不用多做贅述;由此,我們去討論中國男籃的教練團,為什麼不去相信已經獲得證實過的「科學理論」,卻還堅持過去那個沒有科學根據的「1大3從」?看看過去中國大陸的1大3從原則,獲得多少奧運金牌?再思考合理的科學理論,此處,其實值得中國男籃在運動訓練實務上深入瞭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