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天晚上應邀參觀了,2009年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系際杯籃球賽的冠軍賽;從男、女二場總決賽裡可知,體能、運球過人上籃、禁區擦板投籃,以及3分外線、快攻與進攻籃板球是雙方輸贏關鍵的「六大因素」。


 


女子冠軍賽


    女子組的比賽,體能、運球過人上籃、禁區擦板投籃是三種輸贏關鍵因素;尤其,到第四節雙方體能快速下降,這些平常很少運動的「系代表隊」,基本上就是可以繼續運球前進就可以過人。假如還有體力在過人之後可以上籃,剩下的,就是「進與不進」的問題了。


 


從比賽實務去探討,那些學校代表隊的成員,從先前每星期練球四次的「高份量」培養與鍛鍊;讀者不難理解,這些校隊級別的系代表隊成員,幾乎都可以在這種水準不高的比賽打滿40分鐘。反觀,那些凡常、每星期難得「運動一次」的系代表隊成員;可以排得上主將的,經過第一節的往返奔波、舟車勞頓,第二節的比賽已經出現「步態蹣跚」了。體能,在此不難看出,她在這種水準的比賽重要性程度。


 


像前天的比賽到第四節雙方的得分,基本上就剩下校隊的二大主將財經系的老闆娘和休閒系的Michael得分而已。其他人,多數是體力不濟;假如還有體力的,就是那些替補、卻不會上籃的。因此,你可以想像,這樣的球賽,除了「驚聲尖叫」的可惜聲之外;雙方在那裡做「毫無收穫」的折返跑、失誤連連、你丟我撿就是賽事概況。


 


也由於多數系隊的防守不佳;因此,多數在校隊參與過訓練的球員,經過校隊在運球上籃與傳接球上籃練習的次數是「不勝枚舉」情況下,想當然,過人上籃進球的成功率就相當高。相對的,在比賽中發現,那些「不是校隊」的系隊成員,儘管可以運球過人上籃;但是,在比賽中,卻不曾出現「上籃可以進球」的事。這裡,雖然是層次不高的球賽;可也是,顯然和多次提及的,運動技術發揮與否和「練習量」絕對有所關係。


 


第三個女子組比賽特殊的問題是,禁區裡頭的「擦板投籃」技術;那是在禁區裡頭的攻擊,不論是上籃也好,投籃也罷,採用擦板投籃、懂得採取擦板投籃的,進球次數與比例高的驚人。像這種水準不高的球賽,在禁區裡得球機會,坦白說是相當多;可問題是,有辦法把球投進的女球員,並不多見。像休閒系的二位「女巨人」,身高170cm左右,體重約在70至80kg之間,在這種男生居多的學校,當然是「鶴立雞群」,每每總能夠在禁區得球投籃;可也是,我幫她倆算一算,四節比賽下來,在禁區投籃超過15球只進一球。反觀,休閒系的Michael與財經系的三位校隊代表,總共在禁區裡得球約20次中,利用擦板得分,就超過10球20分以上;讀者從這裡體會出什麼來?


 


男子冠軍賽


    男子組的比賽,概略統計去看,3分外線、快攻與進攻籃板球是雙方輸贏關鍵。3分球會影響輸贏關鍵有三,一是這種系際杯男子組的比賽,很多的防守方,儘管佈陣的是什麼2-3或3-2之類;可也是總經常會「不自主」的,那些外圍處於高位的防守者會對,持(運)球者壓迫,進而讓弱邊的進攻方簡易得球。現在問題來了,在弱邊的進攻方得球之後,這種系際杯水準的球員,往往不懂得運球前進去做,「越靠近籃框命中率越高」的攻擊手段,多數總是就「原地投3分球」;所以,想當然,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賭博,當然就是影響輸贏的結果。


 


    這種系際杯會以3分球定輸贏另外關鍵在,防守方儘管採取區域防守;但是經過進攻方傳導球之後,弱邊45度3分線位置的空手進攻球員,往往會變成「沒有人防守」。加上,多數這種球賽防守技術裡的「隨球移動太慢」;以及,弱邊高位「責任區」的防守者,往往不知道他的責任區有人。於是,在弱邊的空手進攻球員,想當然就容易得球攻擊;加上前述,系際杯水準的球員,往往不知道殺到禁區得分比較容易的概念,後續就是接球馬上投3分球囉。


 


第三種3分球定輸贏狀況是在這種球賽裡,很多時候也往往會出現「特殊球員」主導球賽;例如某研究所學長擔任控球,或者某甲體保生主導控球情況。於是,運球、運呀運的;靠,不守我?我當然「飆3分」囉!我是老鳥、我體保生打的比你們那些543之流的後輩學弟還好,我這個「冒然」投3分球,誰敢硜聲?如果,再加上那些24秒進攻權限將屆,控球的人「不得不」投3分球;你可以瞭解這種球賽,已經變成有些「3分球比賽」之嫌了!


 


    從前天的比賽裡去概略統計,飛機系與製造系雙方3分球命中率,概略都在10%至35%之間,這比SBL數據還略遜一籌;只是,看前天的比賽,飛機系之所以能夠把球賽帶進「延長加賽」,主要關鍵還是那個屏中畢業體保生彥廷的3分命中所致。而,相對的,也比較有趣的是,前天比賽裡的延長賽中,最後不到10秒投進球的,卻也是製造系那個徘彎族的校隊「阿美」的3分球命中,製造系方能夠以4分領先;然後在時間即將終了,飛機系犯規戰術情況,阿美的罰2中1,設計系最終以5分取勝。


 


    這裡提出給讀者去思考的是,這種系際杯比賽,100個球員裡頭,不到2個人會去練投3分球;由此可以推測的是,他們的投籃命中率不會很高,可為什麼球員他們喜歡投3分球?我觀察是「觀眾使然」;因為,我們一般觀眾,根本不會去統計某甲球員已經投17中0,然後去「告誡球員」。


 


我們的觀眾只知道在,某甲球員投18中1的3分球之後,歇斯底里的為某甲球員叫好;由此,我們用同理心看待,假如你是那個某甲球員,那種「情境」之下,你會不會「情不自禁」的投3分球?所以,拜託觀眾們,請幫球員統計他們的投籃命中率,並且,有機會多多告誡他們,糾正他們的「籃球觀念」。


 


    快攻,在這種系際杯的比賽「時而可見」;為什麼?因為這種水準的比賽,有近半數的球員其傳導球觀念是,以為對手「不會抄球」的傳導球;所以,傳球被抄截後就是對方快攻。其次,有些球員不善於「處理球」;對手壓迫防守就嚇死般的趕緊收球,然後,不知道隊友在那裡的胡亂傳球。想當然,容易「傳球給對手」;然後讓對手輕鬆快攻上籃。


 


也有部分的球員是,一箱情願打球,並且胡亂、像無頭蒼蠅的運球切入;等到發現前進無路,卻也毫不考慮的收球。其後結果,其一,收球後先想傳球再找隊友;於是,當然容易傳球給對手,進而讓對手快攻。其二,收球瞬間一箱情願的想進攻;卻在「看不到籃框」情況下,趕緊找隊友傳球。嗯,多數當然是傳球給對手,然後讓對手快攻。其三,收球急停後被對手壓迫,不會利用三角步法擺脫,又無知的「擔心3秒、5秒違例」等;於是,很簡單、不知隊友在那裡的把球「」出去,當然簡單的讓對手抄球快攻。


 


雙方比賽的比數是60幾比60,相差5分;可也是,總結果以快攻獲得的分數,都不約而同的「超過10分」。嗯,沒錯,也就是雙方利用快攻獲得了1/6以上的分數;這告訴我們什麼?傳接球要領、處理球、打球的觀念在此是「相當重要」;傳導球的觀念在,這種水準的比賽之前,教練(或者說多數是隊長)是要不斷指導與教育的。並且,還要多多設計與規劃情境,讓這些沒有打過球的系代表隊球員,模擬情境去練習怎麼樣因應、怎麼樣去傳導球;然後,在「練習賽」中不斷學習與修正,進而在正式比賽中因應自如。


 


籃板球好壞是這種比賽另一個輸贏關鍵;因為,像製造系的得分,竟然有14分以上是,搶奪了進攻籃板球之後的「籃下強硬擦板得分」。尤其,輸球的飛機系,也有10分是在搶到進攻籃板球後的二波進攻得逞;這告訴讀者什麼?同樣的,1/6以上的分數都是這樣得來,你能說「籃板球」不重要嗎?這裡提醒讀者的是,臨場,雙方都有人不曰而同的大聲、高分貝強調:「籃板」;可也是,強調、提醒有功用嗎?


 


沒有用;因為,多數情況,沒有那一個系隊,會練習「區域防守下怎樣搶防守籃板球」?因為,沒有那一個系隊教練或隊長,平常充分練習「卡位籃板球技術」;很簡單的問題與思考是,當你都沒有練習過卡位技巧,怎麼可能會在比賽中運用?這就好像,一個國小二年級的學生,從來都沒有練習過「99乘法」;你這個家長或老師,卻在這個國小二年級的學生,買了9個蘋果、一個需要8元情況下,告訴他、提醒他,用99乘法去計算的道理一樣。


 


籃球技術是要「指導與練習」的;這是最近,指導了一些基本動作缺乏的體保生,也指導了一些非體保生之後的心得。就像那天,SBL達欣籃球隊的訓練員,那個台南出身的控球員,在Nike訓練營裡,高聲叫喊「卡位籃板」;而,我們卻看不到國內那些菁英青年球員,有所反應一樣。因為,好多基層籃球教練,對交叉步卡位、遠距離卡位的前進步再轉身步卡位技巧是「不知道」;或許,我們應該在籃球電玩裡,加上一些「防守卡位籃板球技巧」,才能夠改善這個,相當拙劣的技術與觀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徐 的頭像
    老徐

    老徐籃球園地

    老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