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網友問題:系際杯裡一天有可能要打三場球,此時該怎樣從事準備運動與做好恢復?準備運動、恢復都在「運動訓練法」講義裡單獨討論過;可是這種一天參加三場球賽的狀況,該怎麼樣因應呢?


 


準備運動


    就如在準備運動這個章節後段所述,你應該要先瞭解「自己體能狀況」後,再來決定你該怎麼樣從事賽前準備運動。這話意思是,假設你是每天都練球,也每天從事自主訓練,這樣的球賽對你來說只是「小事一樁」;因此,你還是要從事慢跑800m至1000m,再去做關節操與伸展操。相對,假如你是一般大學學長之「老一輩」;每天總要忙約會、忙專題、忙碌於研究所考試的準備等,以致於沒時間參與系隊練球,更不可能去做自主鍛鍊情況;請他慢跑個50m,原地做做關節操,再加上一些重要部位的伸展,相信已經「夠他喘」的了。


 


    因此,從一般的賽前準備運動,需要慢跑800m到1000m,然後到簡單50m來說;這樣距離的長短決定權在於,你平時的「鍛鍊能力」,然後依此類推的伸縮。那麼,在第二場球賽之前的準備運動,其慢跑又該「跑多少呢?」此時,我比較傾向你在第一場結束後,你做了多少的「整理活動(clean down)」來決定;假如你是以慢跑10分鐘至20分鐘操作整理活動,比賽間距也只有1個小時,把平時準備運動的慢跑距離,或慢跑的量「縮減一半」是合理的範圍。


 


    當然,前述假設狀況,如果二場比賽間隔比較久,或者,天氣比較寒冷,你準備運動的事前慢跑,相對的就要多一點;但是,再怎麼樣多一點,也是要「少於平常之量」,這是一定的事。其次,假如你是個老一輩的學長之林,第二場比賽前,「原地」做關節操、再緊接著操作伸展是合理範圍;尤其,假如球隊總是會統一操作「步法」的話,這對老學長之林,其實也就是賽前的慢跑之效果。


 


    第三場球賽之前的慢跑呢?當然比第二場球賽前的慢跑量(或距離)又少一些;鍛鍊很充足的人,每一次都「縮減個1/10」,有所鍛鍊、卻不紮實的人,每一次都縮減個1/5是合理範圍。再說那些老學長呢?從實務上去討論,假如第一、第二場,他的「上場時間」都很可觀的話;在第三場球賽之前,可能連步法都可以省略不做了。因此,你必須瞭解,這個賽前準備運動的慢跑量(或距離),也和你上場時間的多寡有關;甚至,和你在前一場的整理活動,所做的慢跑距離(或量)、二場比賽間隔多少都有關係。


 


基本上,你就先從自己能力、逐一縮減、前次整理活動越多事前慢跑可以縮減、比賽上場時間越多賽前慢跑可以縮減等等去調整。這些都有「影響因素」與「個別差異」的;像韓國慶熙大學,到員林明道大學打比賽,他們賽前熱身的慢跑是30分鐘或10,000m;這個數據可能是多數人的「天文數字」,這個實際操作,也有可能就把很多老一輩的學長「操死」。


 


恢復與休息


    一天假如比賽三場,中間該怎麼樣休息與恢復,可能是多數人「不知道」的事;你不要對我說:不就坐下來、躺下來睡個覺就得了嗎?也是,這個坐下來與躺下來睡眠,都是休息的一種;但是,這種休息太消極,這種休息不能夠讓主事者「提早消除疲勞」。在運動訓練法裡,講究的是「積極的休息」;此處,為了解釋方正,在此讓讀者再複習一下,休息的方式有:


 


一、運動療法(kinotherapy):採取以緩和的有氧運動例如慢跑,或者關節操與伸展運動;目前研究是這一種最有效。


二、動態(active)休息:低強度運動可加速恢復速率,這是中樞促進前興奮的神經中疏之恢復,例如多數NBA選手在比賽後所做的騎腳踏車。


三、完全(complete)休息:需要9至10小時完全休息,其中80至90%在夜間(差額可以在中午白天裡補足);這是指,比賽當天晚上的休息,也是許多職業運動教練很在意的事。


四、被動(passive)休息:利用放鬆技術來休息,包括按摩等;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大陸很多運動代表隊,都設置一位按摩師的理由。


 


    因此,假如第二場比賽前,相隔間距超過二個小時;平時充分鍛鍊者,你應該好好做個整理活動,慢跑、關節操,再坐下來或躺下來休息。並且,在第二場比賽前一至二個小時,應該要補充一些「高碳水化合物」;這是因為恢復的手段很多,但是,這種簡單的「營養性恢復」實際上卻都是一般人忽略的。假設還有第三場球賽,這個第一場賽後整理活動的慢跑,建議縮減1/10的距離(或量);例如,平常的整理活動都會跑個15分鐘,那麼,第一場比賽結束後的整理活動之慢跑,你就跑到約13分鐘就可以了。


 


    至於那些老一輩的學長們,在第一場比賽後,我是建議做做關節操,然後做個伸展這樣的整理活動;甚至於,第二場的比賽後,你們這些老一輩的人,也最好做一做關節操與伸展操。當然,營養性的恢復也要注意;尤其,遇到很多地方大熱天的比賽,許多人總喜歡「各式冰塊」猛啃,藉以消暑的動作其實是不合理的。看SBL冠軍賽裡的達欣喝的是「純白開水」,對照台啤的「營養性飲料」;你千萬不要小看營養性恢復的功能,要不然那些運動營養學專家怎麼樣混?


 


    在恢復的種類裡,有按摩與熱療等;但是,有的人對於按摩不能適應是目前學術研究難以理解的事。像我在臺灣體育大學台中校區上課,問了近20個國內頂尖的「現役選手」;結果,竟然有9個人在比賽後的按摩產生不適應,然後於第二場的比賽有過度放鬆、虛弱感覺。當然,也有的人對於熱騰騰的水池難以適應;像我也同時間調查,多場比賽中間去做熱療的人,次一場比賽感覺怎麼樣的時候,15位選手裡有14位產生虛弱感。


 


至於營養補充劑裡的蠻牛、康貝特等等特殊飲料,在參加全國運動會裡的選手,竟然有75%以上的人喝過;而且,也感覺有效果。這裡,從藥學博士許美智老師等人的學術研究發現,其實蠻牛、康貝特等等特殊飲料,包含維他命B、C、E等,對人體某些功能相當明顯;當然,廣告宣傳會不會超過事實,在該研究裡並沒有交帶。只是由此提醒讀者,當你一天需要打二到三場比賽的時候,沒有按摩與熱療經驗的人,最好是「不要嘗試」;假如已經需要「喝了再上」,那當然就另當別論了。


 


    在此提醒讀者,整理活動裡的慢跑、關節操與伸展操,營養性恢復、按摩與熱療、康貝特與蠻牛等等,這些恢復的目的與企圖都是,希望「及早把疲勞排除」;好期望讓你在下一場比賽,能夠和平常一樣的「生龍活虎」,能夠跳的更高、跑的更快,能夠贏別人一點。但我比較在意的問題是,你們對這些東西瞭解了多少?尤其,很多大專院校都設有「營養系」去討論;你們系隊要在一天當中,和不同的對手纏鬥二、三場球,那些營養學教授她們「幫助了你們多少?」這可能是多數人忽略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徐 的頭像
    老徐

    老徐籃球園地

    老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