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訓練


    NBA選手在季後賽的生理問題,在於短期間季後賽的訓練,因此,以下就問題與訓練要項、和實務處理情形討論。


大部份NBA球隊都聘有體能訓練員,像我們在電視轉播或現場觀賞時會發現,有人協助球員從事靜態的伸展運動,優秀的明星球員,大抵都會自聘體能訓練員;因此,體能訓練大部份皆由球員自行和體能教練操作。


以教練學和運動生理學討論,球員個別訓練,尤其是從事重量訓練(weight training)時,過程中準備運動(warm up)非常重要,像一般籃球選手都是以慢跑(jogging)或輕鬆運球做開始,接著再以關節(joints)活動,緊接著再以伸展操(stretching),然後步法(footwork)再從事主活動,當要結束訓練前再以整理活動(clean down)做為結束(徐武雄,2001)。假如球員在訓練過程中若忽略上述訓練原則,則容易發生事倍功半,甚至選手受傷、疲勞(fatigue)、過度負荷(overload)等反效果,這是不可不知的(Wilmore & Costill,1988)。


    在教練學實務上討論訓練或鍛練(training)時,要知道它是一門講究科學的學問,要達到預期訓練效果其過程要合乎科學;因為它需要應用醫學、生理學、生化學、營養學等知識,來設計出最合適訓練處方(training program)方可達到預期效果,設計處方要件有四,即TIDF(陳全壽,1993):T = type of training(考慮採取何種訓練方式)、I=intensite of training(強度應如何)、D=duration of training(訓練的時間及期間應如何)、F=frequency of training(訓練次數、頻率應如何),因此訓練期間要清楚外,還需注意訓練時間、頻率、強度、組數及方式等。


    實例上像2003年中國女籃為準備亞洲盃的訓練為例,她們採取從長考慮、突出重點、分類實施、全程調控的體能訓練,除了高強度的心肺耐力訓練,還進行高地訓練,因此,雖然和福建省男籃打訓練賽中都採取全場緊迫盯人,但是還是獲得一勝一負戰績,球員陳楠表示(中國體育報編輯部,2003):經過適當體能訓練,身體力量與耐力有很大的提高,比賽對抗的感覺不錯。


實例上團隊整合訓練內容,大部份需要包括屬於意像訓練(imagery practice)的錄影帶觀賞與分析、針對對手攻勢的防守演練、針對對手防守的攻勢演練、最後幾秒的攻擊、剩幾秒落後三至五分如何進攻等等(徐武雄,1996)。以運動教練學與運動生理學討論,在實務上當擔任教練在比賽前、中、後需要管理、做團隊整合的事項很多,徐武雄(1996)將其分類敘述如下:(一)比賽前管理事項-收集對手資料、擬訂妥善的心理計劃、生理時差與場地的適應、熟悉對手的攻守戰術、完美的調整球員體能與技術狀況、適當的心理輔導、決定先發球員、讓球員適應沙盤的排練、明確的交代助理職員的任務、集合時間地點與裝備的指示、比賽前40分鐘提示、比賽前熱身活動、比賽前3分鐘提示;(二)比賽中注意事項-暫停、換人時機、對板凳球員指示、正面的積極建議、水份補充、中場休息檢討;(三)比賽後注意事項-整理活動、攻守缺點的口頭檢討、測量心跳、錄影帶檢討、實地球場的檢討,藉由上述管理以達團隊訓練目標。


 


四、對抗年齡


    NBA選手在季後賽另外的生理問題,在於一些老將經過長期季賽後緊接著季後賽時的生理,因此,以下就問題和實務處理情形討論。


在運動生理學有些現實問題,如許多籃球球評與專家口中,所謂經驗是多數人認同的一件事,談季後賽經驗、冠軍賽經驗等,在這幾年的NBA季後賽裡,幾乎各隊都一致積極吸收擁有年齡30好幾的老球員,教練或球隊高層,吸收這些球員圖的無不是「經驗」而已,但是另一方面,卻是許多人都忽略的—它也是年齡老化的另一替代詞;這些老將和年輕人的對抗,在許多時候真是「有夠殘酷」,這和Michael Jordan復出,許多球迷建議與持疑「他能面對年輕人嗎?」一般;因為有一說是,40歲的NBA男人,在球場上是處於弱勢地位在NBA來說,而球員超過30歲,就是過了他們的黃金歲月,開始步入暮境(曲自立,2003)。那麼,從運動生理學討論,如果隊上有位老將,並且是位能對抗年齡,且識時務者為俊傑的「經驗者」,那真有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之說。


    因此,以運動教練學和運動生理學角度討論,像NBA2003年球季,公牛隊簽來Scottie Pippen,目的不過是公牛隊的球員天份不差,多是未經雕琢的璞玉,Pippen的防守觀念、對三角戰術熟稔的走位技巧,都是年輕球員非常值得學習之處,傳承意義大於任何數據(張聰富,2003),最後實際結果當然是,因為考慮Pippen的生理負荷,他的上場時間就需要斟酌了。還有像主力年紀偏高的新浪教練胡再麟在調度和用兵中,他就認為必須衡量、斟酌的智慧,利用選手經驗歷練,帶給球隊動力與衝勁(孫傳賢,2003b)。


    而要能夠讓老將在關鍵時候貢獻力量,很多教練的做法是,多多利用板凳球員;像曾獲得NBA最佳教練、現溜馬隊教練的Rick Carlisle就是,他很重視球員之間的團結,無論是主力或替補,他都相當尊重,而且清楚每個球員的性格和長處,像年度最佳第六人Corliss Williamson 與Jon Barry等老將,在Carlisle手下變成了活塞隊的「板凳暴徒」(Hoop編輯部,2002)。


相對實例上像新浪籃球隊的三位老將,體能、速度略退,熱身賽暴露無遺,如何支援替補,則是教練團待破解的迷失(李炎權,2003)。另外比較妥當實例上像,NBA國王隊能取勝另一位關鍵人物就是老將中鋒Vlade Divac,他僅在出賽29分鐘便拿下13分、5籃板、9助攻,而且他在最後3分半鐘傳出關鍵助攻,隨後更連續罰進4球,使國王在最後以88比87取得領先,國王也因此逆轉戰局(孫傳賢編譯,2003b)。另外像即將開戰的超級籃球聯賽,新浪隊教練胡再麟表示,周俊三等老將們最主要的任務並不是上場砍個2、30分,而是要將豐富的比賽經驗藉由實戰傳承給年輕球員,未來大部分的時間裡,新浪可能都會依循一至兩位老將帶領三到四名年輕球員征戰的模式,藉以提升團隊戰力(孫傳賢,2003a)。


 


參、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總結以上實際問題與探討的四大標題恢復與復健、恢復手段、訓練、對抗年齡等後,本文以運動教練學和運動生理學觀點做以下結論:


 


(一)恢復與復健:以教練學考慮,避免長期征戰所產生疲勞,導致選手出現肌肉僵硬,無法達到平常水準,球員疲勞需要及早排除,以使運動員身體的生理機能正常,所以適當休息是必要的;其次以教練學考慮選手運動生命,受傷未痊癒不該冒然上場參賽,或者在稍微輕傷尚未恢復下,也可以採用運動護具保護選手生理機能的安全。


 


(二)恢復手段:以教練學考慮,五大類增補劑如生理性增補劑、藥理性增補劑、心理性增補劑、生物力學輔助物、營養性增補劑等,應多加應用;其中營養性增補劑乃在六大營養素之外的特殊營養物質,如咖啡因、鹼性增補劑中的重碳酸鈉、人蔘、卡尼叮、肉鹼、鉻、花粉、蜂蜜等,若能在專家協助下服用,將有所助益;而在選手對恢復的手段絕大部份不是很熟悉、或缺乏專家協助下,運動教練可以嘗試指導選手從飲食營養的教育著手。


 


(三)訓練:以教練學考慮,設計出最合適訓練處方才可達到預期效果,設計處方要件有考慮採取何種訓練方式、強度應如何、訓練的時間及期間應如何、訓練次數、頻率應如何等,因此訓練期間要清楚外,還需注意訓練時間、頻率、強度、組數及方式等;其次比賽期間的團隊整合訓練則需要面面俱到,從比賽前到比賽中與比賽後各種注意事項,都要掌握才能發揮團隊功效。


 


(四)對抗年齡:以教練學考慮,充分的經驗與選手年齡老邁絕大部份是相對的,而在考慮生理機能衰退這現實上不能兩全情況,擁有充分經驗但年齡偏高的選手,其上場時間的調配、上場時機等,是教練要全盤考慮的。


 


二、建議


    運動選手參與比賽或訓練過程,一些科學理論在實務上有很多值得運動教練參考的地方,尤其若逢關鍵性比賽,運動教練的科學素養俱備與否、甚至能否充分利用科學人員,來提升或改善選手或球隊成績,在在都是相當重要關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