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帝LeBron James的3分球命中,再次運球切入後轟天一灌;哇,這比賽緊張是有,但只是稍微精彩而已!在此談美化神化球員、對射手不能掉以輕心、長短筒球鞋差異、發前場邊端線球、球體後旋轉等。
『美化與神化球員』
從今天的NBA轉播中,看他們對球員的美化與神化動作,在出場時候的介紹,真讓我們感覺到有些汗顏,尤其看騎士主場對騎士大帝LeBron James的神化;回頭看看我們那個身手在,亞洲已經算是「首屈一指」的陳信安、吳岱豪、林志傑等人,在國內許多人對他們根本就是不屑一顧。艾,到底我們球迷的標準在那裡?喂,亞洲有多少人打籃球?別忽略的是,在亞洲那麼多一般百姓當中,籃球打的最好的其中幾個就是他們(陳信安、吳岱豪、林志傑等人);為什麼我們卻還那麼「吝嗇」對他們鼓勵?
『對射手不能掉以輕心』
對射手不能掉以輕心,這是今天看塞爾蒂克隊的神射手Ray Allen,以及騎士隊的帥哥射手Wally Szczerbiak他倆在第三節,雙雙大爆發後的感想;從今天的鏡頭讓我們覺得:射手,基本上就是與生俱來的。那麼,假如差那麼一點點的球員,真難以培養到射手水準?實務上雖然可以培養;但是,從「手感」討論,這種天生的東西,絕對難以指導與學習。
看看我們那個,曾經的天王射手鄭志龍出手的柔順,有幾個籃球選手能夠擁有那樣優美手感?回頭再談重點,你怎麼樣對付射手?你不能稍微放鬆,隨時都要提心掉膽的心態去面對射手;不要讓他輕鬆拿到球,並且最好是,讓他在非習慣區域拿到球,讓他不得不做出不習慣的出手動作,此部分是指導對付射手的防守心得。
『長短筒球鞋差異』
長、短筒球鞋有何差異?有,而且差異很多,這是今天看到騎士大帝LeBron James在蹲下去綁鞋帶瞬間,看到他的「長筒球鞋」所想到的。會提這個主要是,最近經常看到一些球友,總是穿著短筒「布鞋」打籃球;然後,在腳掌、腳掌大拇指指根處,總是磨擦到皮膚壞死。或者,就因為短筒鞋子難以保護腳踝,進而輕易扭傷;於是,原來打籃球的出發點、目的是:享受籃球運動的樂趣,從事運動獲得身體健康的宗旨就有所背離了。
布鞋和球鞋在人體落地瞬間,有何差異?從重力加速度討論,好的球鞋不只擁有氣墊可以緩衝降下力量,避免腳膝蓋與腳踝的衝擊,進而減少骨骼之間磨擦、提早退化;多數好的籃球鞋都還因為長筒構造,進而達成保護腳踝翻轉的動作,如此當然可以避免扭傷。但是,布鞋呢?多數只是薄薄一片塑膠鞋外底,缺乏避震效果之外,布鞋總是短筒、非一體成型;所以,對腳踝的保護就欠缺多了。切莫耍帥穿布鞋打球是衷心建議!
『發前場邊端線球』
曾經有位網友來信討論,到底發前場的邊線或端線球,由誰去執行比較好的問題;他提出大前鋒、甚至像過去我提過的,立仁國小由最矮小的控球後衛執行發球等等個案。今天,看到塞爾蒂克隊發前場邊端線球,就是由203cm的小前鋒James Posey執行;這個概念,我們在我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jw!pEgiqqqBGALvYBQ78gE-」發表的「控球後衛內涵」裡介紹過。
基本上,在前場準備發球時候,最理想狀況是,假如可以直接發球進攻,應該是上上之策;所以,內線球員4號大前鋒、5號中鋒與,射手2號得分後衛,他們應該是主要考慮的「接球直接攻擊」對象,也就是比較利弊後,2號、4號與5號球員,最好都不是執行發球者。然後,再考慮到萬一難以發球進場時候,速度、敏捷性、組織與指揮等等功能,應該是最優秀的1號控球後衛才是;所以,最後,萬不得已的接應是下下之策的控球後衛負責較理想。如此一來,3號小前鋒,當然就是執行前場邊線、端線發球的不二人選了。
『球體後旋轉』
最近天氣不穩定;所以,在室外打球,遇到「風大」的時候,投籃的命中與否,基本上就不是和「鑽轎底」有關。而實務上,投籃命中率高低基本上就是和,投籃幅度、球體後旋轉(back spin)是否適當有關了;這是看騎士大帝LeBron James,在第四節投進一個3分球的慢動作重播,彼時球體以後旋轉方式,漂亮的幅度與旋轉後進球鏡頭,讓人有感而發,在此提出和讀者討論。
從力學討論,不旋轉的球體前進時候,因為氣流在球體上、下產生的壓力不同;所以,假如投籃時候球體不旋轉,球體行進將因此容易出現「左右飄浮」現象如下圖一。那麼,假如球體行進變化成左右飄浮,我們投籃者在原本瞄準的方向,則會因此受到影響,進而可能造成瞄準偏差事實;因此,多數籃球教練在指導投籃上都建議,避免球體飄浮行進受氣流影響「彈道」,最好採用後下旋轉的投擲。而,這個讓球體產生後下旋轉的主要動作來自於,手腕下壓(flex)、手指頭的彈(snap)動作。投籃幅度呢,如下圖二,53.7~64.8度是力學學者的建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