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也就是要說明,你怎麼樣自主訓練,來提升彈跳能力。
看大家不斷提出有關增強爆發力(提升彈跳能力)問題,這事以前跟網友說明過;但,在網友自行操作結果缺乏有效數據檢驗下,網友對此訓練有些迷惑。加上一些新加入網友,不曾看過此類標題,也一再對此提出疑惑問題,基於所學稍有涉獵,再一次和各位詳細探討。
本文預計先向各位解說一些(一)基本概念,然後再敘述有關提升爆發力(彈跳)的(二)科學訓練方式,其次以基本的(三)訓練原則說明,接著介紹相關的(四)訓練法,最後以實際的(五、六)訓練處方向各位介紹。
一般來說,在自行從事爆發力訓練會迷惑原因,不外乎操作者只要求訓練處方執行,但對於如何從事訓練才能符合科學化,諸如怎麼樣循序漸進、如何安排處方的強度等等;或者整個過程怎樣把握訓練的一些原則,諸如全面兼顧原則,甚至在動作練習上不得要領,諸如半蹲動作錯誤等等問題後,才導致一份好的訓練處方被打了許多折扣,進而產生迷惑。
所以,今天第一章就先以各種例子來解說各方面的概念,引導各位先具備正確的觀念,最後再開立不同情境訓練處方,給各位參考引用,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科學訓練方式』
訓練講究科學化,這是多年前就已喊的口號;如果在訓練上所採用的並不符合科學,雖然在肌力或爆發力訓練上可能有些進步,但,進步幅度就沒辦法很大。以下就舉最近所看實際例子,來解釋科學的訓練,與土法鍊剛所造成的不同結果。
訓練過程的檢測:從事體能訓練一個非常科學的步驟是,訓練前的檢測與訓練中、訓練後等之檢測;檢測目的在於瞭解訓練處方的合理性與有效性,這在臺灣體院運動訓練法裡已經解釋,例如某位選手訓練前垂直跳45公分,助跑摸高97公分,訓練一個月後垂直跳進步為52公分,助跑摸高則為101公分,第二個月、第三個月依次為55、106、55、109。
也就是這位選手的訓練處方,經過三個月操作,垂直跳進步10公分、助跑摸高進步12公分,這樣的檢測就是科學的訓練方式,它可以藉檢測而知道訓練處方的有效程度;反過來說,假設,有另外一個訓練處方,也同樣經過三個月操作後,前、中、後過程都無檢測,只有教練在那裡吹噓說訓練處方多好,看起來我們的選手彈跳能力有進步等等,這都是「口說無憑」的。包括,受訓選手也只能說:感覺進步,跳的比較高等空無實據的話;為此,這是毫無根據的,也不是科學的訓練。
『訓練原則』
從事運動訓練,她需要依據很多理論上原則,諸如安全、漸進、負荷漸增等等,這些理論原則都是,經由許多實務的運動教練所發表的「經驗談」;例如假若從事爆發力訓練,沒有依據許多原則操作,效果雖有,但可能在某部份上會有問題,或者效果不是很顯著,甚至發生斷送運動生命不幸事件。
例如爆發力訓練,一般研究經過八個星期以上才有顯著效果;但假如有人急救章想要速成,希望密集訓練三周就要看到效果,如此一來這就違反了訓練原則。像幾年前某中華亞青教練,眼見剩下一個月即將比賽,因體能不佳而求救於某教練團(含筆者在內);經討論後,我們這一教練團沒人敢接手去訓練亞青隊體能,一致的答案是「一個月不可能有效果,這會砸壞招牌」。
當然,在訓練時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原則,不論是當事者或監督者,都必需依據理論要求執行;而且,假若和某些原則衝突牴觸,必須有大原則的抉擇。例如爆發力的訓練,一定要經過充分的肌耐力訓練後,再經一定程度的肌力訓練,最後才從事爆發力訓練;但是,當您只有兩個月時間,若執意要直接從事爆發力訓練,在肌耐力不足,如此操作就不是安全、容易受傷、未來爆發力消失也會很快等問題,就會自然陸續發生。因此,在許多原則有所衝突牴觸情形下,當事者就需有所抉擇。
『訓練法』
提升爆發力的訓練法有很多種,到底採用那一種方式較適當、效果較好,因人、事、時、地、物而有所差異;一般考慮的是教練本身懂了多少、球員的年齡、器材多寡、場地充分與否等等,最後再做訓練法的決定。
例如國中、高中、大學生等的爆發力訓練,絕對不一樣;半年、一年、二年或多年的爆發力訓練,當然也不一樣;不同訓練環境裡,當然也有不同的訓練場地,訓練法當然也不一樣。
再例如我以前義務擔任中原大學的籃球教練,經過討論座談,確定訓練期間一年後;當時的訓練和現在我所帶的大學,目標是四年的訓練,就有些差異。而且,像當初中原大學擁有體育館、體操館等,現服務學校則缺乏相關場地,重量訓練器材也少了近十種,兩者環境迥然不同,這樣的訓練法也不可能雷同。
因此,在回答許多網友,有關如何提升爆發力問題時,常覺得非常困惑;主因在於年齡、性別、場地、器材、動作要領等有許多差異,絕非一言可盡。所以,在本文最後兩章,將會列出不同層級、場地、器材的爆發力訓練處方,提供給大家參考。
『訓練處方』
經過以上科學化、訓練原則、訓練法等概說後,如何擬定訓練處方是提升爆發力的主要關鍵。在擬定訓練處方前,依據上述許多考量、評估,接下來最後決定關鍵在於期別、強度(質)、組數、頻率、次數(量)等;所以這時候,學習者或指導者動作熟不熟練,有多少時間可以從事訓練,是最重要的審核點。
以實際操作而言,欲提升爆發力,最好每星期有三天的頻率就好(一星期練三天);業餘選手是不必要每天操做,尤其次數(量)、強度(質)、頻率要控制好不要過與不及,這是很多人因為訓練頻率過高、動作不正確,所以造成跳躍者膝(含前十字韌帶受損)的傷害主因。
總結以上概說,各位或許從中略可知曉從事爆發力訓練時,必需面面俱到,不是胡亂一通的訓練即可成功;也希望藉此概說和各位溝通後,對有心自我訓練的網友有所幫助,下章繼續介紹科學化訓練方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