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功運動教練學」這本書裡看到,當籃球教練最好跟家長保持互動;因此從臉書的「薪傳籃球教練班」採集了52位教練答案,瞭解教練們對問題的操作方向。
『您們球隊練習時,會允許讓家長在旁觀看嗎?』
到8月26日2000時截止時間為止,共52位提供意見;47位提出「會、允許」家長在旁觀看,佔90.38%,有5位提出不會、不允許讓家長觀看球隊訓練,佔9.62%。
其中安西璿教練還提供意見認為,讓家長能夠知道自己小孩子在球隊的表現,而不是只有單單看比賽時候,為什麼小孩子上場機會少;我相信問題點都是在練習(意思是,球員沒辦法上場,從練習裡就可以看出水準高低)。而且,也可以避免教練與家長的誤會,也能拉近教練、家長、學生三方面的距離,家長想過度干預都會不好意思。
唐嘉正教練則認為,能夠有在場的家長肯定,更能體會到運動代表隊的運作模式。
很認同前述二位教練觀點,因為,有很多情形是,家長不只是非籃球專長,而且根本沒有進入狀況,並且自我感覺良好的認為:他們家小朋友很好;所以,開放球隊練習時,讓家長參觀其實利多於弊。
只是嘗聞,曾有籃球隊教練,拒絕了某教練禮貌性電話預約,想參觀球隊集訓事;像某國家隊教練,總是拒絕外來客的參觀集訓。
印象中,鄭錦和教授與鴻棋老師與本人,從來沒有拒絕過任何家長與教練參訪要求的;像我們去協助指導高雄師大男籃集訓,協助指導東泰高中與宜蘭高中男籃練球都一樣,開放任何人參觀沒有禁止。
成功運動教練學作者是贊成。他以正面思維,鼓勵家長甚至在比賽時,也讓家長在旁觀賞球員表現,由此刺激一下球員積極作為。
『您們球隊比賽時,會讓家長跟小朋友討論談話嗎?』
到截止時間為止,共40位提供意見;35位提出「不會、不允許」球隊比賽時讓家長跟小朋友談話,佔87.50%,有5位提出會、允許家長在比賽時跟小朋友談話,佔12.50%。
吳忠勳教練認為,有些家長喜歡做場邊教練,這樣的行為很不尊重教練,而且會影響球員的情緒;記得曾經看到一些影片,職業足球的明星去看小孩的比賽,還有NBA明星球員LeBron James去看兒子的比賽,只坐在觀眾席跟著歡呼或是跟朋友聊天而已,完全不干涉妨礙教練,這才是尊重,這樣球員也才會有紀律與尊重教練。
唐嘉正教練則認為,球員就該專注於場上所有狀態,才能夠在學習上得到最好的效果。
一直以來,我們都反對比賽期間,家長或其他人員跟球員討論或談話;理由是,請球員專心於球場事務,包括專心提醒隊友、即時鼓勵隊友、專注場上隊友好表現並學習、專心聽取教練臨場指導等。
所以,假如比賽現場,跟家人或親朋好友討論或談話,前述要點有辦法做到嗎?不可能;這也是我們反對理由。如果,再加上一些家長或球員的親朋好友裡,有很多「籃球觀念偏差不合理」的話,那些家長或親朋好友的建議,簡直叫人氣炸。
成功運動教練學裡的作者是贊成,家長在旁鼓勵球員,而不鼓勵家長與球員討論或談話。
『您們球隊比賽輸時,會讓家長跟球員安慰或鼓勵嗎?』
到截止時間為止,共33位提供意見;27位提出「會、允許」家長跟球員安慰或鼓勵,佔81.82%,有5位提出不會、不允許讓家長跟球員安慰或鼓勵,佔15.15%,有1位提供其他意見,佔3.03%。
從臺灣許多基層籃球隊的家長,總會陪伴小朋友參與許多球賽討論,我們贊成比賽結束後,教練可以適度的開放一些時間,讓家長與球隊小朋友相聚;不論是賽後對小朋友鼓勵,或者賽後給球隊小朋友安慰什麼的,都可以在聚餐、喝飲料、閒話家常等等情形下進行。
不過,需注意時間限制、飲食控制(不能喝酒喝刺激飲食,或者食用營養品的控管等),包括集合時間與地點、人身安全等幾個要點叮嚀;從陪伴成長、經驗傳承、發展自信以及從失敗中學習等思維,其實,家長在基層籃球隊裡,彼時可以扮演許多心靈導師角色。
成功運動教練學裡的作者是贊成。作者提,家長在幫助孩子解釋他們的運動經驗上,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父母可以幫助年輕人明瞭,獲勝和失敗的含意,在學習上的挫敗經驗,發展自信心的需要性,成就的渴望和自我欣賞等。
『您們球員集訓前有讓球員做身體健康檢查嗎?』
到截止時間為止,共19位提供意見;17位提出「沒有」讓球員做健康檢查,佔89.47%,有2位提出有讓球員做身體健康檢查,佔10.53%。想不到答案竟然這麼高比例的,包括我自己內,許多籃球隊並沒有操作球員身體健康檢查一事。
其實,早在1993年大學部,上陳俊忠教授的運動醫學課,以及1994年研究所,上黃啟煌教授的運動傷害學研究時,就得知運動教練有所謂「運動傷害責任」問題;這責任意思是,假如球員在訓練或比賽中受傷,運動教練沒有事先預防,或者教練已知球員先天疾病,只是,沒有妥善處置,球員因此傷亡,運動教練是要負責任的。
所以,這裡轉達給各基層籃球隊教練,陳俊忠教授以他所學運動醫學博士認知,臺灣基層運動教練多數是一人球隊,這已經非常可憐了,別為額外付出訓練,卻還要扛這種醫療責任;撇清責任歸屬,陳老師建議,集訓前,讓選手做健康檢查,也順便瞭解選手真實狀況。
成功運動教練學裡的作者是贊成。他說明,這健康檢查不是要孩子退出團隊,而是確保孩子能安全的參與活動;也希望父母能提供,有關孩子的身體狀況,包括健康檢查沒有呈現的病例問題,例如只有一顆腎、先前曾有記憶的喪失等。
『總結』
這次問卷調查很感謝多數教練提供認知與觀點,雖然樣本數不到100人以上,不過,就統計學理論上要達到常態水準的「30個樣本」,其實已經綽綽有餘;尤其,重點是,讓這些問題浮出檯面,讓大家瞭解大家各自想法思維。
運動代表隊的訓練,某些時候開放家長參觀球隊集訓,有牠的功能性存在;當然,另一頭從勝負討論,運動教練居於技戰術的保密,當然會有所顧忌的閉關自守,這情有可原。怎麼樣捉捏的恰到好處,端看運動教練的智慧。
比賽或訓練同時,怎麼樣把家長隔離在外,避免影響球隊集訓或影響比賽,避免家長偏差(或不一致觀念)影響球隊運作,在在都需要運動教練智慧;從協助參與、鼓勵球員思維,比賽時家長在旁大聲吆喝的鼓勵言行,其實對球隊士氣芬圍是有很多助益的。
比賽後或比賽輸球後,從多數家長都是陪伴球員成長思考,藉由家長伙同小朋友的聚餐、喝飲料等時間,去鼓勵球員、提供家長另類的成長經驗,其實對於孤掌難鳴的臺灣基層教練是利多於弊的;只是,就看一人球隊教練,怎麼樣去看待這種賽後安慰與鼓勵事而已。
集訓前的健康檢查,在運動醫學觀念還很落後的臺灣基層運動代表隊來說,是一項警訊;尤其提醒,基層裡教練帶隊的義務歸義務,可是,如果要面對法律責任歸屬時,屆時怎麼樣適當預防並因應,還需要一人球隊的運動教練智慧解決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