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8年奧運會即將結束,在各種競賽場裡,我們籃球教練在這裡看到什麼?運動科學、運動心理學壓力預防與處置、運動力學、運動員選材等等是我的角度所見;以下和讀者分享。


 


運動科學


 


運動科學在,奧運會競技場是到處可見的事;從棒球選手張泰山藥檢出服用禁藥,你可以瞭解,抓禁藥是避免許多運動教練總是無所不用其極,想藉由「運動科學」的禁藥來提升選手的競技能力。雖然,張泰山是為了早生貴子,服用中藥的「助孕藥劑」;但是,內含禁藥是不容否認的事實。那麼,從這樣角度思考:我們籃球教練又在運動訓練、運動指導與競技比賽過程,採用了多少「運動科學」?


 


是像某些教練,一直存活在他接受教育、指導的過程所學,去依樣畫葫蘆的教他的球員;還是,凡事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去請教、委託各項專業人士?這一屆中華台北各項運動代表隊的奪牌不多,我觀點是:只有教練自己幹活,一些教練根本不懂得委託,其他運動科學專業人士;例如委請運動心理學、例如運動醫學等等專家協助所致。


 


運動心理學


 


不論是射箭、不論是棒球或者桌球、羽球等等的選手皆然,我們都聽到中華台北的選手,談到輸是「壓力使然」;那麼,很簡單思考的是,既然需要解除壓力,為什麼該項目教練或選手,不懂得委託運動心理學專家?是不屑還是不認為需要?是怕錢被分刮還是擔心權被刮分?既然術業有專攻,你幹教練的,也既然在選手的壓力難以解除情況,為什麼不「借助心理學專家」?卻在選手輸了以後才說:壓力使然!這是什麼道理?那麼,我們籃球教練在比賽前,瞭解了選手的壓力嗎?你幹教練的幫選手解決了沒?若否,是能力不及還是沒有借助心理學專家?


 


運動力學


 


從美國游泳選手勇奪八面金牌,然後談到「海豚打水」比較有利的「運動力學」問題,讓我想起了籃球場上,許多運動力學的相關問題來;投籃幅度、跑步快慢、怎麼樣跳的高、傳球力量、投籃力量、運球快慢等等,我們籃球教練瞭解了這些和運動力學相關的「科學道理」沒?是說:球員根本不必瞭解這麼多,因而幹籃球教練的不必去深入瞭解運動力學,還是像某些網友說的:打籃球不必鑽牛角尖這樣的莽夫一個!


 


運動員選材


 


男子100m金牌得主身高竟然19幾cm,不是一般選手185cm左右;而且,他從起跑到終點竟然只需要45步,和一般選手的48步是3步之遙。好了,從運動員選材討論,當你看見某一位選手步頻(跑步頻率,也就是跑一步所花費的時間)和對手一樣快;可是,因為身材、柔軟度等關係,所以,他的步幅像北京奧運男子100m冠軍選手一樣大的時候,你會讓他學習籃球,還是讓他去做田徑選手?自私一點,當然是讓他學籃球;問題是,這對國家、或者說對田徑項目是不是損失?


 


運動傷害預防與處置


 


    運動選手遭遇運動傷害的原因很多,以頂尖選手討論,像中華台北男子籃球選手的曾文鼎那樣,打球從不做貼紮以致扭傷的;或者,內力、也可以說是外力使然受傷的,像蘇麗文的跆拳道踢腳、碰撞使然。當然,也有像似姚明或者田壘那樣,長期的、過度的使用使然,因而疲勞性骨折的;或者,像似某位籃球選手,經過激烈比賽後,當晚還逛夜店的通宵達旦、徹夜尋歡,以致隔日比賽軟腳的受傷等等,這些運動傷害的理由是千百種。


 


現在問題是,我們幹籃球教練的,可以做好預防、或者在選手受傷時及時的、適當去處置嗎?像昨天看美國隊對抗阿根廷隊,那個馬刺隊的Manu Ginobili受傷,這還好,有防護員及時瞭解與處理;可是,假如,比賽或訓練過程,沒有防護員、你的球員受傷怎麼辦?因為,曾看過不下20次的籃球選手受傷,這不下20個籃球教練卻是「不知所措」的愣在一旁;你說,普遍都缺乏運動傷害防護員的籃球隊該怎麼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