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新球季,實施裁判「零容忍」政策;要求球員情緒發洩小一點,情緒控制好一點,不希望對裁判的誤判或漏判之不滿,表達動作過度激烈等。那麼,從喜歡吱吱喳喳球員裡,我們深入去瞭解問題,並把牠們分門別類;然後,看看這些球員是在「喳」什麼?
『問題與球員類別』
從籃球教練角度去看球員吱吱喳喳,主要是,職業球員也是人,他的情緒也要適當發洩;假如對裁判的誤判或漏判等情事,當然要在「規則允許」之下,恰到好處的去告訴。因為,球員是個有情緒的人;因為,裁判再怎麼精明幹練,都可能在刀光劍影瞬間出差錯。當然,假如裁判的尺度自有分寸;幹球員的就應該要瞭解:這就是「競爭」,不應該把籃球賽的重點偏離,藉由吱吱喳喳去逃避。
從籃球裁判去看待球員吱吱喳喳,尤其以,籃球裁判也是行政服務人員角度看;既然你職業球員(甚至業餘球員皆然)主要工作是「表演球技」給球迷看,你職業球員應該具備高水準風格,不應該吹毛求疵的吱吱喳喳。尤其,職業比賽都還允許2~3%的漏判或誤判;甚至,多數裁判不是戰戰競競認真執法嗎?所以,球員那些過度的言語,包括肢體語言,都有「誤導、鼓譟」球迷之嫌;如此對籃球賽而言,根本就是弊多於利,沒有什麼助益。
好了,現在問題是,有許多球員認為,聯盟現在把遊戲規則訂定的非常狹隘,讓許多球員有綁手綁腳之嫌;可是,聯盟從「行銷與管理」另一個角度看,球員假如不能「專心」於球場,職業球員假如不能做好社會「好榜樣」,這種球員就不夠資格擔任職業(工作)的事。
此處最後,以我是籃球賽主辦者的經驗來看,球員過多的吱吱喳喳,真的是「傷風敗俗」的事;因為,一場籃球賽裡,約略不到1/10是爭議性的判決;並且,這1/10疑似爭議的問題,並不全然錯在裁判,多數都是球員的問題呀!所以,比賽中那來那麼多吱吱喳喳?尤其,籃球賽裡不是盛傳一句話:誤判與漏判都是「比賽的一部分」嗎?
所以,最後我們從籃球賽去探討,把這些「非理性抗議」的球員分類,也就是,假如不是裁判誤判或漏判的情形下,多數會吱吱喳喳的球員裡,自以為是類型的球員最多,約佔有50%;譁眾取寵而吱吱喳喳的球員也不少,約佔30%;自命不凡而吱吱喳喳球員,比例較小約10%;至於球員狀況不良,找樓梯下而吱吱喳喳的球,則有10%。
『譁眾取寵』
這種喜歡譁眾取寵的球員,95%以上籃球打的是「庸庸碌碌」;卻因為想獲得一些目光、想獲得觀眾的注意力,想當然,一定要在有事沒事的時候,找裁判吱吱喳喳一番。
另外觀察,大部分這類型球員,多數都有「自戀狂」症狀;不僅自以為長得帥,還有一副欠扁的臉。我還看過,長的普普通通的某球員;上唇卻留著鬍鬚,言行舉止、動作活似影星如似。那天比賽,他又是不停的吱吱喳喳;我朋友(某主任)差一點衝過去,說想把他的鬍鬚「扯下來」,並送他二拳。
不過,就事論是,會有這類型球員存在,多數和裁判自己的規則認知不足有關;因為,部分裁判根本不知道籃球規則明明白白寫著:對於裁判的判決,只有隊長有權採取「禮貌」的態度去徵詢問題與意見。所以,像這類型不是隊長、又喜歡吱吱喳喳譁眾取寵的球員,執法裁判應該馬上「給個T(技術犯規)」;告訴他長相平庸、球技粗俗要識相一點之外,不是隊長的人,就安分守己一點。
『自以為是』
這種球員,95%以上對籃球規則是「似懂非懂」,而且為數眾多;然後,從低級論壇的偏方規則(自以為對的規則)、從以訛傳訛的似是而非規則裡,去面對那些受過專業訓練的籃球裁判。
只是,也很湊巧;這類自以為是的球員,他面對的往往是經驗不足的裁判,也是對規則也不是很熟悉裁判,更是對裁判執法不能靈活運用的裁判,甚至是心存婦人之仁的裁判。所以,這類型球員就得寸進尺的在,場上吱吱喳喳不停;顯然,這就是裁判「自作虐」的結果。
這種球員還有一項特色,家裡不是很有錢,講話、舉止卻活似大富之家;所以,這種自以為是的球員打球,往往把犯規尺度訂定的非常的狹小,仿佛他的身體是「飾金襄造」的。因此,假如你的呼吸碰到他的鼻毛,他就痛不欲生;嚴重一點,你的球衣碰到他的球衣,他就痛哭失聲的吱吱喳喳,然後吱吱喳喳到處宣揚對手的犯規。
有位朋友(也是籃球教練)跟我談這種經驗,他說有次比賽擔任裁判執法中,遇到這類型球員,面對吱吱喳喳煩不勝煩之後;我朋友他趁著死球狀態,悄悄的走到他身邊,然後悄悄的對他說:你是不是男人?你有「㊣㊣」沒?結果,從那一秒鐘以後,這個喜歡吱吱喳喳的球員他就啞口無言了。
其實,面對這種球員,我擔任裁判的處理經驗有二種是,一,先告訴他:要適應裁判的尺度,不是裁判去「配合」你球員的尺度;並且告訴這類型球員,請「專心打球」,不要像個60歲以上的男人,只剩下一張嘴,也請他閉嘴。
『自命不凡』
坦白說,這類型的球員,多數籃球打的真的不錯;只是,日有陰晴圓缺、海有漲潮退潮,他也有狀況不好的時候,他也有腦溢血的時候,他更有可能遭遇強敵的時候。於是,被輕微侵犯,他就吱吱喳喳的叫個不停;他總是認為:好歹,我也是「聯盟之王」。
其實,對這類型的球員在吱吱喳喳的時候,多數都是在告訴裁判:喂,你尊重我一點;所以,我那個國際裁判朋友對此建議,你幹裁判就需瞭解,高手進攻時,犯規尺度應該嚴謹一點,讓籃球更好看。這樣好嗎?我是嗤之以鼻啦;畢竟,犯規尺度設定以後,假如要更改不應該太大;尤其,假如防守方沒有犯規,你裁判對這種球員他的「禮遇」,基本上就是狗腿一族。
也有另外朋友私底下認為,曾有某裁判就為此做個「順水人情」;結果,這裁判真的從該籃球國手身上撈到一些好處。艾,難怪,難怪SBL或者CBA的籃球賽,對於裁判和球員的關係總是「繪聲繪影」;因為,觀眾球迷假如不相信比賽的真偽,認為裁判有偏坦行為,當然就是球員與裁判的咎由自取。
其實,這些自命不凡類型球員,因為技術水準夠高,各種場面看的也夠多,所以多數都相當識相;因此,假如你裁判能夠適時因利循循善誘、循規蹈矩的執法,這類型球員往往會「知難而退」,不再吱吱喳喳。例如,我朋友就建議,找個適當時機,走到他身邊向他說:抱歉,剛才沒有看清楚,所以不能胡亂響哨;等一下,我會特別注意。
『尋找樓梯』
這類型的球員,往往都不懂得如何保持體能、如何維持球技,多數都是「毀累一族」的球員;像似比賽前一晚還開趴,喝的濫醉如泥,把自己的體能毀壞;或者,比賽前一晚還543,把自己搞的累的像條跑了3000km 的狗,這樣的毀累一族。
你可以簡單瞭解,這種球員上籃不進,他當然需要「找藉口」;所以,吱吱喳喳就是想當然的事。也因為,經常在禁區籃下「放槍」(投籃不進);你可以知道,他一定是尷尬異常,需要尋求慰藉。由此,吱吱喳喳,就見怪不怪了。
面對這類型球員,幹裁判的要「明察秋毫」;你裁判不要白目(不清楚狀況)到球員已經宿醉,你還去招惹他。像似,某國際裁判,自以為是的吹判之外,還對這種球員說刺激話,對這球員說些風涼話;結果,該國際裁判當場被揍,弄的鼻青臉腫、還輕微腦震盪。後來雖民事和解;不過,這笑話一樁,還當值得借鏡。
面對這種球員,你幹裁判反應要快;一看球員臉色不對,體能有問題的步伐蹣跚,你就該在他吱吱喳喳的時候,找時機走過他身邊,或者經過他教練身邊,然後輕聲細語的對他們說:疲憊不堪打球容易受傷,小心為宜。尤其,這種毀累一族的球員,往往是「性情中人」;曉以大義,你裁判很快就會耳根清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