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名稱:持球環腰(別名:鶯肥燕瘦)
動作要領:持球於腰部一側,將球由腰部後傳遞到另一手,如左下圖。
指導要點:動作要快不能看球,球不能掉落,手掌心不能碰球腰不能搖擺。
訓練重點:手腕伸出的動作、手指彈的動作、持接球要領。
動作名稱:持球環繞雙腳S型(別名:蛇形刁腳)如右上圖。
動作要領:持球於單腳一側,將球由右腳跨下做S型傳遞到左腳。
指導要點:動作要快,不能看球,球不能掉落,手掌心、雙腳不能碰球。
訓練重點:手腕伸出的動作、手指彈的動作、持接球要領。
動作名稱:貼地運球(別名:珍珠奶茶)
動作要領:將球靜止置於地面,利用手指快速將球拍起,並持續快節奏持續拍球,如左下圖。
指導要點:球需由靜止狀態開始,拍球時不能用手掌心,且不能高於15公分,頻率要快,拍不起來不能生氣,球要離開地面。
訓練重點:手指觸球與球體彈性的適應、認識。
動作名稱:坐地環繞身體運球(別名:環遊世界)
動作要領:坐在地上盤腿,利用手指將球快速拍擊,並持續快節奏拍球環繞身體。
指導要點:拍球時不能用手掌心,且不能高於15公分,不能看球頻率要快。
訓練重點:手指觸球與球體彈性的適應、認識。
動作名稱:環繞雙腳運球(別名:大海撈針)如右上圖。
動作要領:利用手指快速拍球,並持續快節奏持續環繞雙腳拍球。
指導要點:拍球時手掌心不能碰球且不能高於15公分,不能看球頻率要快。
訓練重點:手指觸球與球體彈性的適應、認識。
動作名稱:右(左)手左、右運球(別名:外婆搖籃)
動作要領:右手掌心朝左,將球運往左邊,在球反彈瞬間右手馬上將球改變向右,再快速向右運球,如左下圖。
指導要點:雙腳彎曲,球體反彈不能高於膝蓋,抬頭不能看球,運球要有力量與速度。
訓練重點:單手改變方向運球技巧。
動作名稱:右(左)手前、後運球(別名:前後夾攻)
動作要領:右手掌心朝前,將球運往前面,在球反彈瞬間右手馬上改變向後,再快速向後運球,如右上圖。
指導要點:雙腳彎曲前弓後箭,球體反彈不能高於膝蓋,抬頭不能看球,運球要有力量與速度。
訓練重點:單手改變方向運球技巧。
動作名稱:原地換手運球(別名:左右逢源)
動作要領:雙腳彎曲比肩略寬站立,雙手保持在雙腳外側,利用手腕與手指之力做換手運球,如左下圖。
指導要點:球體反彈不能高於膝蓋,眼睛不能看球,運球要有力量與速度。
訓練重點:改變方向運球技巧。
動作名稱:背後換手運球(別名:猴子放氣)
動作要領:同換手運球要領,但在身體後方運球,如右上圖。
指導要點:球體反彈不能高於膝蓋,眼睛不能看球,運球要有力量與速度。
訓練重點:改變方向運球技巧。
動作名稱:原地跨下運球(別名:點火煽風)
動作要領:雙腳前弓後箭,在跨下做換手運球,如左下圖。
指導要點:球體反彈不能高於膝蓋,眼睛不能看球,運球要有力量與速度。
訓練重點:改變方向運球技巧。
動作名稱:高運球再快速壓低運球(別名:球直氣壯)
動作要領:由站立運球,然後逐漸蹲下去並繼續運球。
指導要點:每次運球都要有力量,並保持不看球。
訓練重點:改變運球節奏與頻率。
動作名稱:前、後轉身持球(別名:搖頭晃腦)
動作要領:兩腳打開不動將球置於跨下,雙手前後持球(例右手在前左手在後),然後雙手迅速離開球並轉身變成左手在前右手在後持球。
指導要點:球保持在跨下,手掌心不能碰球,動作連續不可停頓,眼睛不能看球。
訓練重點:持球與手之敏捷性。
動作名稱:跨下前、後換手運球(別名:雲遊四海)
動作要領:兩腳打開球置於跨下,然後以右手在體前,左手在體後各運一次球,接著迅速換成右手在身體後,左手在體前交互運一次球。
指導要點:都是用第一指掌點球,眼睛不能看球,球不能離開。
訓練重點:迅速在不同角度運(點)球技巧。
動作名稱:由體後經跨下傳球至體前(別名:引蛇出洞)
動作要領:雙腳打開單手在體前運球,然後在球體反彈起後,迅速持球由體後經跨下運至體前。
指導要點:雙腳可微彎身體稍後仰,運球變持球動作要快。
訓練重點:手腕轉換。
動作名稱:跨下運球走(別名:七爺八爺)
動作要領:以走路前進方式,做跨下運球。
指導要點:頭要抬起,眼睛不能看球,不能彎腰駝背。
訓練重點:改變方向運球技巧。
動作名稱:原地雙手運兩個球(別名:騎驢找馬)
動作要領:兩腳平行張開,以原地雙手運兩個球,分同節奏與不同節奏。
指導要點:頭要抬起,眼睛不能看球,不能彎腰駝背。
訓練重點:含非習慣手的運球技巧。
動作名稱:行進雙手運兩個球(別名:披荊斬棘)
動作要領:做左、右、前、後行進間雙手運兩個球,分同節奏與不同節奏。
指導要點:頭要抬起,眼睛不能看球,不能彎腰駝背。
訓練重點:含非習慣手的運球技巧。
動作名稱:雙手運兩個球繞圈(別名:井底之蛙)
動作要領:行進間雙手運兩個球繞圓圈前進與後退,分同節奏與不同節奏。
指導要點:頭要抬起,眼睛不能看球,不能彎腰駝背。
訓練重點:含非習慣手的運球技巧。
『肆、結語』
球感訓練的實務操作,重點在於:
一、持球方法:先要指導正確的持球方法。
二、瞭解內涵:球感訓練完全和控球能力相關,所有動作也都和手指、手腕、身體等接觸球有關。
三、嚴格要求:嚴格的要求在很多訓練上都被忽略,若不如此效果不彰。
四、輕鬆管理:訓練中加上音樂,並鼓勵球員創作,如此一來就可改善控球技巧,進而提升基本動作。
在國內很多青少年,不斷對如何提高本身控球能力的方法,在網路上提出疑問,顯而易見,大家對基本功裡的球感,還是有些認知上的差距,很多人只看到NBA選手優秀球場表現,卻不知背地裡他們付出了多少功夫,這也如黃振興(1998)、陳鴻雁(1998)所言,每位金牌選手朔造絕非三、五年功夫,而這些金牌背後,到底他們流了多少血汗,做了多少努力、變革,卻是大家忽略的。
因此,當我們覺得國內籃球運動成績不佳時,多投入基本功的訓練,並對動作名稱、動作要領、指導要點、訓練重點等詳細敘述,且在訓練上加上音樂與創造力,對提升籃球運動技巧應有所助益,否則不知其所以然的盲目訓練,必會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
『參考書目:』
Howard Garfinkel (1988). Five-Star Basketball Drills. New York, New York.
John , R.Wooden.(1988).Practical Modern Basketball , New York , New York
教育部(1999):八十八學年度高中籃球聯賽秩序冊。臺北:教育部。
莽野(1993):戰艦從這裡出航—中國大陸男女籃冬訓生活剪影。臺北:籃球雜誌,第81期,70-75。
陳鴻雁(1998):曼谷亞運之我感-期許再造臺灣奇蹟。臺北:大專體育,第40 期,6-7頁。
黃振興(1998):曼谷亞運金牌之省思。臺北:大專體育,第40期,5頁。
楊永華(1991):籃球基礎訓練影帶教材。臺北:中華籃協。
劉俊卿、王信良(1999):時光隧道:臺灣籃運六十年。臺北:民生報。
鄭錦和、李鴻棋、徐武雄(1998):籃球基本動作圖解。台北:廣夏。
鄭錦和、徐武雄(2001):C級籃球教練講習會。宜蘭:宜蘭縣籃球委員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