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述性統計


    問卷第一題:從事籃球訓練或比賽中,曾發生過的運動傷害次數,結果如下。


表一 少年籃球運動傷害部位與次數統計表












































































































































傷害名稱



0



2



4



6



8



10



總計



手指傷害



35



91



28



13



0



9



176



手腕傷害



82



80



13



1



0



0



176



頭部傷害



112



54



6



3



0



1



176



臉眼傷害



90



57



24



3



2



0



176



鼻子傷害



92



66



10



6



1



1



176



嘴巴傷害



104



58



10



3



0



1



176



腰背傷害



110



51



10



5



0



0



176



臀部傷害



129



42



3



1



0



1



176



大腿傷害



87



70



10



6



2



1



176



膝蓋傷害



61



75



24



8



3



5



176



小腿傷害



78



72



13



5



3



5



176



腳踝傷害



59



76



20



12



6



3



176



手臂傷害



174



1



0



0



1



0



176



腳底傷害



171



2



1



0



1



0



176



    選手各部位曾發生傷害,依上述資料統計有手指80.11%、手腕53.41%、頭部36.36%、臉眼48.86%、鼻子47.73%、嘴巴40.91%、腰背37.50%、臀部26.70%、大腿50.57%、膝蓋63.34%、小腿55.68%、腳踝66.47%、手臂1.14%、腳底2.84%;此部份和謝祥星、黃啟煌(民85)研究羽球選手運動傷害統計有腳踝68.89%、膝關節43.33%、腰部35.56%、腕關節30%、小腿53.56%、足部4.7%、手指3.33%部份雷同部份出入,可能是運動項目不同所造成的差異。


    問卷第二題:從事籃球訓練或比賽中,發生最多的運動傷害部位調查,在只能選擇一項情況,結果超過二人以上圈選的共有手指70位佔39.8%、腳踝31位佔17.6%、膝蓋24位佔13.6%、頭部12位佔6.8%、小腿8位佔4.5%、眼臉6位佔3.4%、手腕和腳底各4位佔2.4%


經電話追蹤各校教練進一步瞭解傷害原因,手指傷害乃傳接球所致,抄球時也有;腳踝則是踩到別人腳、跳起落地也有,和蔡永煌等(80)所說傳接球與雙腳落地因素有很大關係相同;膝蓋傷害第三次訪問教練則認為少數是跌倒碰地、相互碰撞,其他是跑跳過度為主因;頭部傷害則有相撞、撞及球架、中暑等;小腿傷害第三次訪問教練認為少數是相互碰撞,其他是延遲性肌肉酸痛為主因;臉眼傷害是對手或隊友所傷;手腕傷害以跌倒是主因;腳底傷害兩位選手是赤腳所致,兩位是鞋襪影響。以手指傷害次數最多討論,第二次電訪各教練,大部份選手都只是輕微傷害,亦即所謂挫傷(俗稱吃蘿蔔乾),在三至五日即可繼續從事訓練,這也如徐武雄(85)建議,教練應該學習正確的技巧再對選手施以充份訓練,才能預防此部份運動的傷害。


二、比較


    男、女選手間運動傷害統計,有臀部傷害達顯著差異(P.05),詳細如表二;此不同性別比較有臀部傷害達統計上差異,就如各教練所談,男選手打球態度較積極所致,可是若以態度考量,多數選手常發生的手指或腳踝傷害卻不顯著,此有待後續研究探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