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我們那個不是教練的選手,要討論操作重量訓練後,還是「跳不起來」,以及增胖減肥、喝酒等問題;以下我們就去看看內情!
『奇怪問題一』
您好, 徐 老師;我是&※*%#,我想拜託老師講解一些關於運動生理學的問題,因為關係到自主訓練的部分;所以,那不是單單生理學老師回答的出來,為此,才要麻煩您。除了練球之外,我會自主訓練做重量;重量的課表,都是由您文章的重量訓練處方,跟「NBA體能訓練法」裡的處方,去做參考而來。
我想請教老師關於「重量訓練的質」的問題;因為想提升爆發力,所以,在6~8RM(註—反覆次數:repetition maximum)的訓練上做加強。我半蹲舉做約140~150KG(看當天狀況);雖然很重(但這三個月來,我的肌力從原本80KG很吃力 到現在140做6~8下很吃力,明顯提升很多);但我的跑步、跳躍的能力並沒有明顯改善,卻反而有「笨重、僵硬」的感覺。
因為理論上,6~8RM會增加爆發力才對呀;可是,我的肌力是"大幅提升"了,卻在運動表現上反而下降。原本我以為是,前一個月的錯覺,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改善;這點不知道老師有什麼看法?
另外,因為今天是第12週訓練結束(我規劃的三個月自主訓練處方);我今天在GOOGLE上找資料,重量訓練的重量若太重,可能不利於肌肉收縮速度的發展;重量訓練的重量若太輕,則可能不利於肌肉力量的增進。可是我的力量是增加的,該怎麼去改善收縮速度?並提升運動表現呢?
『討論』
經過重量訓練之後,跑步與跳躍能力變成「很笨拙」;從來文敘述裡猜測,大概問題有二,一是重量訓練的負荷,有些過於「高、大」之嫌,其次是,缺乏適當的「跳躍訓練」等所致。
一般來說,假如初學者,初次操作重量訓練的人,或者,過去沒有長期操作過重量訓練的人,初次操作負荷從80kg,短時間(三個月仍稱為短時間)就快速提升到140kg,那是過於「急速」的;假如過於急速的提高負荷的質,肌肉、身體器官等的變化與「適應」,就很難達到理想境界,這是我猜測你的動作笨拙其中之一個原因。
其次你需瞭解,單就肌力(或肌耐力)的提升之外,假如你缺乏適當的「跳躍訓練」,你的跳躍技巧,除了沒有進步之外,也由為你的肌肉與身體器官等,還沒辦法適應,包括適應新體重、新的肌肉等,所以,你的跳躍才會顯得笨拙。
因此,這裡建議你,重量訓練的質(負荷強度),不要燥進;可以的話,負荷從80kg,循序漸進提升到100kg就夠了。另外,當然需要「雙管齊下」的去學習跳躍技巧;把跳躍的技術勤加練習,如此,才能夠將肌力(或肌耐力)發揮在跳躍能力之上。這裡包括你身體器官已經變化後的適應,你需適應體脂肪由25%進化到15%的狀態下,怎麼樣去跳躍,以及你需適應體重由75kg進化到80kg的狀況下,怎麼樣去跳躍等等。
最後討論,重量訓練的「負荷」之量若太重,可能不利於肌肉收縮速度的發展;這是因為,你的負荷假如太大,基本上你的「訓練」就是「緩慢」、不可能快速的動作下操作。由此,你的肌肉經過這段時間,總是「緩慢」動作練習情況下,你當然沒辦法讓肌肉去適應「快速收縮」的動作。這除了是,人體擁有快縮肌肉(fast-twitch fiber)與慢收縮肌肉(slow-twitch fiber),各自接受刺激後的發展與適應不同之外,就好像,假如你已經習慣10m敏捷性的快速跑步訓練的人,你很難適應馬拉松長距離慢跑;假如你習慣馬拉松長距離慢跑的人,很難適應短距離快跑一樣的機轉。
所以,相對的,假如你重量訓練的負荷量太輕(負荷強度的質太小);則可能不利於肌肉力量的增進,只有提升多數肌耐力能力表現。所以,從籃球運動表現去看,你假如要改善肌肉的收縮速度,去符合籃球運動總是需要敏捷性去思考,你的重量訓練,多數應該以負荷輕、次數多的操作較為合適。
『奇怪問題二』
再來是,我蠻好奇,為什麼陳信安練的那麼壯,卻還是那麼會打球?何守正卻因為練很壯,顯得生疏一點呢?(這季似乎又比較好,可惜受傷了)不知道老師有什麼想法?
『討論』
從前一陣子,陳信安去中國大陸CBA的身體外觀觀察,陳信安應該算是「很結實」的身材;並不是你所說的:很壯。何守正老師,就真的練的有些「很壯」的感覺;二人給人的觀感是截然不同的。
從運動訓練法去思考、猜測,陳信安由於是屬於面框的2、3號球員;所以,敏捷性需求較高,依靠的是快速動作比較多。也因此,讓人感覺,他和何守正老師幾乎一般高,為什麼他看起來就比較敏捷的理由。
相對的,由於何守正老師,除了真的練的比較壯,最近也算是「傷癒歸隊」之外;也由於他的角色是屬於4號大前鋒,動作是屬於背框、比較緩慢。也因此,才會讓人有些錯覺說:他的動作有些遲緩;但是,何老師應該不是屬於那種肌肉僵硬(muscle bound)的情況。
『奇怪問題三』
另外老師,我們寒訓練星期2345,六、日有校外球隊練習,學校有晨操跟下午練習,勢必會以體能為主;老師,我因為做重量體重瘋狂的在上升;體脂肪約16%,可是體重卻85KG,我身高178cm,這有什麼問題?
之前在訓練營跟老師請教,關於運動員體重控制問題,老師只跟我提到「熱量輸出」的狀況;可是老師沒和我說「熱量營養攝入」的問題。於是,我在老師文章裡找到一篇「運動訓練與營養」,裡頭談到訓練量多寡,和消耗熱量多寡,與選手的體表面積為什麼相關?
『討論』
體重增加、體脂肪降低,這是好現象;俗話說,君子不重則不威,這剛好符合於你是籃球選手的概念。這體重增加,其實也是你最近「毀累」、胡亂飲食結果的報應;因此,你需要注意飲食與營養上熱量的吸收問題。這裡,大概有二個問題和你討論;一是,依你現在的身高,目前你的體重增加,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依你的體重85/身高(1.78*=3.1684),結果顯示,你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是26.83;這在籃球選手是2號得分後衛來看,幾乎是「恰到好處」,這和湖人隊的Kobe Bryant也是差不多的。所以,真的是,不重則不威;你大可不用擔心。
二是,為什麼經過嚴格訓練,體重會增加?運動訓練,多數時候會讓你身上的肌肉纖維肥大,有些時候,還會造成肌肉纖維數目的增加;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經過適當訓練的人,看起來都比較壯的感覺。如果,再考慮你因為訓練,而降低體脂肪;由此可知,你目前身上肌肉,就完全是結實的「重量」,而不是外觀胖的那種「虛胖」了。
其實,不只是運動選手,只要是人類,他的消耗熱量,絕對和他的「體表面積」有關;因為,體表面積越廣,新陳代謝等等需求的熱量就相對的越多。
最後提醒你,假如要「減重」;你必須先由「多消耗熱量」,也就是藉由多運動,然後,同時間「少吸收熱量」,也就是從減少飲食熱量的吸收去操作。例如,假設你某天預計要消耗4500卡熱量,假如你要減重,你就必須在吸收熱量上控制,最好不要吸收超過4000卡的熱量;由此,當你每一天都因為「熱量不足」,進而需要把體內儲存的脂肪或蛋白質等東西轉化為肝糖再轉化為熱量,去提供你所消耗的「不足之量」,久而久之,你就可以逐漸將體重降低了。
『奇怪問題四』
為什麼鍛鍊期的營養是,選手當年度成功與否的關鍵?
『討論』
從運動訓練去看,多數運動選手的休整期與準備期,往往都是「滿足口欲」的時期;所以,我們才會在暑假的準備期,看到某些NBA選手是,一身橫肉去做調整的訓練。甚至,比較缺乏職業精神的某些NBA選手,都已經到了9月份訓練營的鍛鍊期,卻總是一身肥肉還是難以擺脫;可想而知,鍛鍊期的「飲食營養控制與否」,就是當個賽季,是否能夠出人頭地的重要關鍵。
從輔仁大學李寧遠校長其著作「運動與營養—吃出勝利來」裡面所述,像過去很有名的女子網球選手那妮提諾媧,就總是失敗在長期的飲食不當,以致成績不佳的慘痛經驗;她那種長期飲食不當的習慣,尤其,多數都是在準備期,還是不能改善所致。
所以,我們從生理學討論,一般人的「身體型態」變化,不可能一夕可以獲得改變;我們多數人,都沒辦法像優秀運動選手,那麼的有毅力與恆心,這個營養與熱量以及身體肥胖與否的控制等,假如沒辦法在鍛鍊期以前做好,要成功就難了。
運動營養和俗話說:萬事起頭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尤其,假如你能夠經過準備期的辛苦鍛鍊基本體能與基本技術,然後來到鍛鍊期的時候,假如沒有適時補充營養,不只容易變成營養不良,甚至還有可能因為營養不良,在鍛鍊期需要強化身體的階段,就容易發生因為營養不良的睡眠不佳、容易受傷、心理出狀況等營養不良併發症。
切記,運動選手的準備期與鍛鍊期之鍛鍊是最辛苦、最累人、消耗熱量最多的時期;營養問題假如不能適時調整,整年度的身體狀況,想當然就容易問題叢生了。
『奇怪問題五』
吸取不同種類酒的量,對不同運動的種類各有何利弊?老師可以透露這幾題的答案供參考嗎?
『討論』
這個問題在 賴金鑫 老師的「運動醫學講座」,以及 林正常 老師編著的「運動科學與訓練—運動教練手冊」,以及 趙家琪 先生編著的「實用運動生理學問答」等這三本書都有介紹與敘述,你可以去看書以後詳細瞭解;基本上酒精成份不高,微量的酒可以「提振」,某些「爆發力運動項目」的選手其成績,這是有學術研究報告的。
至於,精緻運動項目,例如射箭、體操等需要「穩定性」很高的運動項目,微量酒精就會產生「負面」的影響,這也是有學術研究的結果;由此,假如你問說:那麼,微量的啤酒,對籃球運動有所影響嗎?我個人的「親身經歷」,一、二瓶罐裝(約300cc那種)啤酒,對籃球運動是有些助益;但是,超過二瓶的罐裝啤酒之量,絕對對投籃的命中率有些負面影響,對籃球比賽,那當然是影響更大了。
假如是高梁、二鍋頭之類的,酒精濃度在58度以上的烈酒呢?喔,想當然,那就什麼「都不要講」了;這也就是為什麼,「酒後不開車」的嚴格要求之道理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