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註:本文已發表於96年「福爾摩沙體育學刊」


壹、前言


 


    籃球運動在國內可以說是最熱門的運動項目,不論是學術問卷調查統計(徐武雄,1996a),或者平面報章雜誌的調查等皆然;在這個熱門的運動項目中,由於競技運動的學校代表隊往往有所限制,像94學年大專籃球聯賽競賽規程要求,各校最多只有屈指可數的18個人可以接受報名(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2005),如此,這些學生得以獲得比較專業的籃球專業指導。其他的非校隊學生,則礙於以上因素以及基礎的體育教學必須包括其他球類、甚至游泳、田徑等項目的學習;因此,籃球基本動作學習,就難以獲得專業的指導與知識了。


問題是,現有網路世界的發達,許多網路論壇的興盛,加上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的商業化經營;以致許多時候,一些有志於籃球運動的非校隊學生,經過網路論壇的傳遞資訊,對籃球基本動作的學習動機是相當強烈的。可是,允許代表的校隊只能18人,也在基本動作教學教材不夠普遍,國、高中學生學習籃球的時數,往往只有短短幾個小時約束情況,大眾青少年學生的籃球基本動作就不能很熟練了;由此,網路論壇上經常會有一些網友提出疑問,諸如投籃信心、姿勢、動作連貫(sky79111,2005)、甚至於上課中學生提問投籃的力量使用等等,在在顯示青年學子的求知欲。除此之外,二位研究者在不同的教學領域,由學生提問累積許多相關的問題發現,這些提問其實經常可見的、也是重複可見的;於是報以教學相長動機情況,拋磚引玉將二位研究者所遇問題,在此提出和諸先進共同探討,也期許藉此提供青年學子獲得運動的樂趣。


以下問題謹依學生、網友提問依次投籃信心、姿勢、動作不連貫問題的解決方法,然後與投籃相關的力量問題之探討,接著解析接球技巧與急停跳投手部動作,跳投的穩定性如何高,急停跳投的技巧與練習方法等討論,最後做成結語。


 


貳、實務問題與解決之道


 


一、投籃信心、姿勢、動作不連貫問題的解決方法


 


有網友問:我的投籃很不穩定,命中率3天2頭時升時降,有時候很准,有時候怎麼投都是球奪框而出;為此很苦惱,無論怎麼練習也改不了。而且最讓我懊惱是我一練習就很准,可是比賽就啞火了。我認為這是一種心態的問題,怎樣才能擺正心態呢?還是投籃的動作有什麼缺陷,導致經常都會奪框而出呢?


 


(一)後下旋轉是滾進籃框的方法


首先討論球碰框後再彈跳而出問題,多數可能是因為投籃球體並沒有產生後下旋轉(back spin)或力量不足所致;所以,當球體碰框後就容易產生入射角等於反射角的奪框而出,而並不像正常投籃,它投出去後球體會產生後旋轉的「滾進」狀況(徐武雄,1999)。因此,建議「用心體會」投籃需要充份利用手指頭與手腕的力量,如此才能夠讓球體產生後下旋轉,進而減少發生球碰框而出現象。


 


(二)影響投籃命中率因素之信心


從籃球教練討論,影響投籃命中率因素有三,一是心理(含信心與壓力),二是生理與環境、器材、對手等相關,三是動作技術(含練習的質與量);由網友提到「自信心」有問題,而自信心又和球員的動作技術是否合理有很大關連情況,自信心也和練習的量之多寡有關(鄭錦和、李鴻棋、徐武雄,2005),所以,這部分建議要從動作學習,然後再加強練習以求改善。


此部分二位研究者提供三個要點參考;一,建議球員或學生多做中距離原地投籃,用心、且練習份量多了,就能體會投籃要領,包括力量大小、方向控制等,接著自然投籃命中率就會提升。二,由於練習份量多寡是,技術穩定、成熟的主要原因;所以,當選手的投籃動作穩定且成熟,信心自然而然就提高。這裡相對可以檢驗是,很多球員投籃命中率不高原因乃在,投籃手掌動作一下子偏右,等一下又變成偏左,技術極不穩定如此那來高的命中率?而且我們瞭解,許多NBA的射手,技術高超是「多量練習」的結果產物(鄭錦和、李鴻棋、徐武雄,2006),這不論是運動訓練或教育指導的理論與實際皆然。


三是自我激勵,那是告訴自己,我「投籃會進」這樣正面激勵話語,這是增強自信心不二法門;大家可千萬不要像很多學生是,還沒投籃心裡就想著「艾,不會進、不會進」這樣沒有信心的負面思想(徐武雄,1996b)。當然,當你練習量不足、技術動作不純熟情況,一定會讓你心虛,此時就談不上有信心。總結以上是,多練、多投、提醒自己是最好的,以上是訓練或教學指導選手的心得。


 


(三)投籃姿勢、動作連貫


另外有學生問道:投籃的姿勢跟投籃的命中率到底有多大的關係?而且他有個毛病,投籃時候總要把球拿到額頭前,向後頓一下再投出去,好像投籃的分解動作,怎麼著都不連貫,怎麼克服阿?還有怎麼練跳投?


影響投籃命中率因素前面提出,投籃姿勢動作是其中之一;而這位學生提出投籃姿勢影響有多大的問題,在此提出訓練與教學心得是,若以100%比例來說,影響投籃命中率的因素心理佔有70至80%之多,動作技術則佔20至30%,而其他生理(自身體能)與環境(溫度或光線)、器材(球體顆粒)、對手(防守強度)等相關,則佔少部分而已(鄭錦和、李鴻棋、徐武雄,2005)。


而學生所說有關投籃動作不連貫問題,一般可能是犯了持球過程都沒看到籃框所致;所以,當他持球由胸前高舉過頭過程,根本沒看到籃框,以致持球高舉過頭後「才要瞄籃」。如此,當他持球要投籃瞬間,當然要停頓一下瞄籃,這可能就是他投籃動作不連貫的主因之一。另一種可能是,他心理總想說投籃要採用手臂的力量;所以,當他持球高舉過頭停頓後,「才」要用手臂的力量投籃,這也可能是他的投籃像似分解動作原因。當然,也有可能像是另外個案,有人教他「高舉過頭、瞄準」;所以,他每次持球高舉準備投籃之前,都要停頓瞄準,久而久之就變成他的習慣動作。


那麼,要怎麼樣來改善這個動作呢?投籃時候,最好多利用到「持球上舉」這個連貫動作的力量,如此就不會在高舉過頭後停頓,而會讓動作連貫的使用高舉的「順勢力量」。其次,建議做「徒手」不拿球,然後雙手模擬拿球,由胸前高舉過頭的出手投籃練習;如此不拿球的練習,將可以清楚的看到,「持球、高舉、出手」這三個動作是否連貫(鄭錦和、李鴻棋、徐武雄,2006)。因為一般人假如在持球練習上,總會去「注意」球投出去有沒有進的問題,而當徒手練習這個動作,練習者就不會分心於球而專心於手的連貫問題。第三提醒是,投籃步驟是持球、高舉到接近額頭時候,小臂就該往前上方推出了;也就是準備要投籃,在持球於胸前時是大、小臂成90度,然後持球高舉到達額頭時候,大小臂已經超過90度(接近100度),也就是持球高舉接近額頭時候小臂已經推出了;而當持球確定超過額頭瞬間,手腕與手指頭就要快速伸(reach)、壓(flex)、彈出(snap) (徐武雄,1999)。


這裡總整理,持球高舉過頭過程,眼睛都要注視籃框,如此才不會在持球高舉後停頓瞄籃;其次提醒,近距離投籃不完全是手臂力量,所以千萬不要持球高舉過頭後「才」想要用手臂力量投籃;接著在持球高舉接近額頭時,小臂「就」要推出,然後手腕壓下與手指頭的彈力。練習上建議先採取徒手動作,仔細觀察,最後再做近距離原地投籃,練習投籃動作的連貫性。


 


二、與投籃相關的力量問題之探討


 


網友來函問說,請問我跳投時,在我跑位後別人傳球給我,我接球馬上跳投,就是像是活塞Richard Hamilton跑位接球後馬上出手類似;每次這樣投籃時比較有力的感覺,也好像比較穩,這樣算正常嗎?這跟每次原地沒有跑動時出手的感覺不太一樣,原地投籃就是沒什麼力量感覺。之前瞭解投籃要搭配手往上擺的力量,但我就是沒辦法跑動後那麼有力量、和穩定;總之就是出手不太順暢,也感覺沒有用到腳往上傳的力量。但跑動後,可感覺腳往上蹬的力量、也輕鬆許多;包括運球假裝切入突然收球跳投時,都感覺比原地投籃還要有力量。我想這些動作的訣竅應該都一樣,但不知為何就只有原地投籃做起來這麼差,明顯沒有使用腳的力量;還是說,應該在投籃之前運一次球,藉由收球時往上擺,讓上擺力量加強?


 


(一)科學數據的比較


首先須有科學概念是,做比較時候,切莫使用「好像」這詞,你應該拿出一些科學化數據來說明,因此,傾向網友先做統計,以確認移位接球跳投是否比,原地投籃還準確?例如統計五或六天,然後每天各投100次,這命中率總平均數最後做比較,到底跳投100次進幾球,以及原地投籃100球進幾球,這樣命中率的實際數據比較較適當。但是,比較後也不必強調說,這就是結果,因為數據也只是參考,因為也有可能跳投較熟練而命中率較高,而原地投籃動作錯誤,以致投籃命中率較低等諸多不定變化所致。


 


(二)投籃的力量方向


其次,從基本概念可以推論,原地投籃是在穩定狀態,所以,理論上跳投命中率應該不會比原地投籃還高;那麼,在不穩定狀態下的投籃,「居然」會比原地投籃還好,這顯示可能有些問題;此部分依訓練、教學經驗統整問題可能有三,一是在原地投籃時「力量方向」可能有誤,二是投籃的「力量使用不當」,三可能是「力量使用不連貫」,以下依次討論。一是原地投籃力量方向可能有誤;基本上原地投籃雙腳要微彎、富有彈性(鄭錦和、李鴻棋、徐武雄,2005),因此,當雙腳伸直、蹬直瞬間,球應該剛好從你手中出手;也就是,儘管是原地投籃,還是稍微有利用到雙腳力量,然後這力量是往前上方,因為目標,也就是籃框,就在我們前上方。


一般指導上經常會提醒球員,這動作要像我們在做立定跳遠一樣,雙腳有往前上方蹬出之覺,力量方向是往前上方;指導實務上,都會在球員身後,在球員準備投籃之際,以雙手小臂壓住球員肩膀,請他以雙腳「蹬起」來感覺雙腳的力量方向。這部分前UCLA美國大學籃球教練John Wooden(1988)說的更仔細,他說投籃者應該有,頭部跟隨著球到籃框之中那種感覺;所以,提醒你要注意這力量方向。


 


(三)投籃的力量使用


二可能是投籃時力量使用不當;基本上原地投籃主要力量來源絕大多數是,手腕以及手指頭為主,尤其近距離原地投籃更是;因此,雙腳、大臂以及小臂、手臂上擺等等,都只是協助身體做的「順暢」的輔助動作而已,以上器官並不是投籃力量的主要來源。有一個比較簡單的「檢查方法」是,在3分線外原地投籃;假如有所困難,也就是會籃外空心,這就顯示力量使用不當;也可以這麼說是,根本沒有用到手腕壓下(flex)與手指頭彈(snap)的力量(徐武雄,1999)。


此部分指導上有三個動作須要提醒,一是提醒球員「手腕敬禮」;手腕敬禮就是做好手腕壓下,如此方顯示手腕力量已經充分使用。二是敬禮的動作是快而不是大、卻慢;初學者必須要瞭解是,動作大不代表力量大,但是動作快,卻會讓你的力量充分使用而產生較大效果。三是投籃時手指頭應該有將球彈出感覺;那像似做球感(ball handing)時候,以雙手手指頭相互「彈球」一樣。記得:投籃出手瞬間,手指頭是把球彈出去,而不是讓球滑出去。


從這裡也可以看到部分球員的持球有所問題,那是,持球時根本沒有充分「控制球體」,以致投籃時候,手指頭的力量沒有充分利用,進而產生球體是從手指頭滑出去,而不是從手指頭「彈出去」。記得,持球時候能控制球,那麼,投籃時候才能控制球的力量與方向;相對的假如投籃瞬間持球不當,也就是球都沒辦法拿好,如此當然沒辦法控制球的力量與方向,投籃就沒有力量了。


討論投籃力量的另一個問題是,假如以五個手指頭有十分的力量概算,那麼,投籃時候食指應該佔有六到七分的力量,其他大拇指與中指則佔有三至四分力量。這主要是身體解剖學的結構問題,因為假如將五指自然伸開持球,自然會發現主要是以食指、拇指與中指在控制籃球;其次,將五指自然張開指向籃框,會發現食指指向籃框最自然,而且在投籃的力量使用上,如果可以採取「直線」動作情況,那麼,以食指為主要力量來源,瞄準籃框是的最適當方法,也就是食指為主要施力源,才會讓投籃力量持續往籃框方向直線前進;由此顯示,以食指為主要力量,當然是合情合理的投籃動作。因為以中指為主施力,投籃者手掌一定會偏向左,而以大拇指為主施力,投籃者手掌心一定偏向右。


 


(四)投籃的力量連貫


三,可能力量使用不連貫;籃球基本動作的投籃力量是由雙腳蹬,連結到軀體、進而到支點肩膀、大臂以及小臂的推,然後到手腕壓下,接著是手指頭的彈,食指指尖最後彈出並指向(follow through)籃框,這整個全程稱之為投籃時運動鏈(exercises chain),也就是一般所指,投籃時身體的協調性(徐武雄,1999)。從這裡所以猜測原地投籃力量不連貫主要在於,多數人在原地投籃時候,雙腳不懂得微微彎曲,不會輕微使用到雙腳力量;而當雙腳僵硬,不懂得以手腕與手指頭的力量為主,這原地投籃就幾乎以大、小臂的力量為主,然後,採取根本不協調、也沒辦法把身體相關部位的力量,適時、適當的使用到投籃動作來,進而就影響投籃命中率了。


很多時候,我們在教學上會呼籲學生,雙腳要微彎、富有彈性,那是因為多數球員投籃時,雙腳幾乎呈現僵直;其次重點是,要求先做籃板下的原地擦板投籃,體會手指頭將球彈出的感覺,再來才讓學生在近距離做原地投籃、中距離原地投籃、長距離投籃、近距離原地跳投等循序漸進的訓練。最後總結,記得:投籃的力量方向是往前上方,並且以食指為主,然後運用到身體全部的力量,很柔和、協調的將力量施放,那是雙腳蹬、連貫到肩膀、大臂,然後小臂推出、手腕壓下、手指頭的彈、並且以食指為主,最後手臂伸直,食指指向籃框的跟隨動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