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五節組織進攻


 


    控球後衛既然人稱是教練在場上的延伸,又稱發電機,對於如何組織隊友進攻,當然義不容辭承擔;本章沿續球場各位置觀念後,繼續談論他在組織上的要點,以下茲就角色分工、視野、檢視狀態、融通進攻型態敘述,下節再談控球後衛如何組織小組戰與系統戰。


 


角色分工


    不論NBA或業餘高水準球隊,其進攻過程總有控球後衛在後場接應,進而「控制、掌握」該隊進攻型態與節奏;但在這個過程,五位球員如何有條不紊,組織這亂中有序的要件,首要就是「角色分工」。


 


    在轉換快攻的角色定位,Wooden (1988)觀點,2號得分後衛應是雙箭頭主角,3號小前鋒則是另一雙箭頭,4號大前鋒則是尾隨在控球後衛之後的拖車,5號中鋒負責保護。鄭錦和、徐武雄(2005)則認為,雙箭頭在業餘程度可以再細分簡單化,要求2號得分後衛固定走右側,3號走左側。


 


結論是,如果控球後衛能夠充分瞭解隊友職務,在整個轉換快攻過程,將很容易掌握隊友是否盡職;若否,控球後衛則需要進一步引導隊友、控管隊友在組織之中,如此分工各盡其職,球隊轉換進攻型態將可以更趨近完整。


 


也就是,假如你們球隊缺乏教練,或者教練沒有指派;此時,控球後衛就必須勇敢跳出來「分配」隊友角色,不論你是不是菜鳥或老鳥,所有隊友都得聽命於你。由此前提,你控球後衛要做到適材適用、人盡其材;想當然,你平常就得多瞭解隊友習性,否則,將會出現人不服、口也不服現象。


 


視野


    經過角色分工,接下來首推良好視野,它是組織的原動力;因為,假如控球後衛視野不佳,看不到隊友位置與狀況,絕不可能引導隊友組織進攻。那麼,像所謂轉換快攻成效勢必大打折扣,錯失許多良機。好的控球後衛,必須在未接應隊友傳球前,應已全盤掌握隊友與對手位置,也能預測對手回防路線,包括防守者所處位置等等;因此,寬闊的視野是,控球後衛在轉換快攻組織隊友進攻不可或缺的條件。


 


    從實務上討論,打球過程必需隨時掌握其他四位隊友、五位對手、兩(或三位)位裁判、籃框、籃板、邊線、端線、中線、禁區線、球、板凳席的教練等十一種要件;假如任何過程,控球後衛都能分秒「知覺」以上十一種人物和本身位置關係、和自身距離遠近,若結合體能與基本動作,組織隊友的轉換快攻、組織隊友打機遇戰、組織隊友打系統戰等等成功率一定很高。


 


在某些時候,就算第一次因對手回防妥當或隊友走位不佳;經過溝通(將其組織),第二次接續攻擊的拖車或機遇戰,甚至系統戰也必能輕而易舉達成。由此可見,良好的視野基本上就是成功要件。從另外角度看待,你控球後衛要保持良好視野,你就必須妥善運用「視覺記憶」;多多利用你前一秒看過、掌握的印象。也就是,儘管你時下這一刻已看不到彼時狀況;但是,你還是可以利用印象來做組織。


 


檢視狀態


    在轉換快攻過程,一些狀態絕對需要控球後衛冷靜觀察後予以組織,常見幾種狀態分別如下:


一、後場發邊(端)線球:有可能在我方搶奪籃板球下,對手犯規或對手將球撥出界,此時必需要求4號大前鋒負責發球,2、3號先走,5號中鋒準備策應;其它則依控球後衛在後、前場觀念處理。多數時候,有可能某些球員角色不明;因此,這種情況偶爾會混亂不清。例如雙箭頭不走快攻,應該負責發球者跑掉了;此時,你控球後衛一經發現,就必須指揮隊友,將他們妥善組織。


 


二、長傳後不能攻擊、也不能做機遇戰:有此情況,大部份都是防守者各方條件優越,或是隊友單打能力不佳所致;所以,控球後衛必需馬上衝到前場趕快去接應,然後再視各種情況引導隊友組織攻擊。甚至,衝到前場瞬間,雙箭頭隊友控制好球權情況,你控球後衛也可以直接指揮他們做小組進攻,或者指揮他們直接做系統戰等等。


 


(一)對手防守3-2區域:當你控球後衛一進入前場,發現對手佈陣3-2區域防守時;此情況建議引導隊友,先以給了就走(傳切)的小組戰為優先,其次再進行內外組合(inside out ),最後換邊攻擊或進入系統戰。因為一般的3-2區域防守,其中心禁區都呈中空;尤其在隊友不能攻擊情況,更顯示外圍緊迫,所以做傳切或內外組合,是相當合適的組織。


 


(二)對手防守盯人:同理,一進入前場後發現對手採取盯人防守;此時,最適當的就是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的掩護走位(pick and roll)為優先。若空間已拉開,球也塞到內線,則繼續以內外組合進行,不成再換邊;若兩種小組不能執行,顯示空間不足,也表示弱邊空間大,此則馬上換邊。控球後衛此時應該掌握的另外二個要點是,防守方有沒有錯誤配對(miss match),防守方有沒有某部分缺失等;控球後衛要馬上指揮隊友,針對缺失直接予以迎頭痛擊。


 


(三)對手防守2-3區域:此時比較適當的是,直接引導45度隊友走位到對邊,然後做弱邊攻擊組合,或控球後衛本身做切後傳球;因為,在對手防守2-3情況,隊友又不能攻擊,如此顯現禁區的壅塞與強邊人多。所以,引導隊友走位換邊,或控球後衛抓住3分線圈頂空檔做切傳應是良好對策;最後或者可以引導其中一位內線隊友,到3分線圈頂與罰球線之間策應,達到牽制作用藉以拉開禁區空間,然後做45度與低位的內外組合。


 


三、長傳後被對手破壞或犯規:此情況時間應該還充裕,先視對手防守陣式,引導隊友做小組再進行系統戰;當然,球隊假若規劃有發邊(端)線戰術,則依計劃進行亦可。


 


四、運球急攻卻因隊友位置不當:大部份會發生此情況,都是位置重疊或拖車尚未走位完畢到達定位,因此


(一)若重疊:馬上引導隊友依各人角色與能力走位;


(二)拖車尚未走位完畢:1、運球伺機而動;2、馬上換邊攻擊;3、本身直接和低位隊友做內外組合。


 


五、運球急攻被破壞或犯規:此情況時間應該還充裕,先視對手防守陣式,引導隊友做小組再進行系統戰;同樣,球隊假若規劃有發邊(端)線戰術,則依計劃進行亦可。


 


六、拖車接應後處理不當:當拖車走位而控球後衛已將球傳至內線,在擔任拖車的隊友處理不當下,禁區必然壅塞,此時


(一)控球後衛引導隊友向外側傳球,進而視情況組織攻擊;


(二)準備接球本身攻擊;


(三)換邊大角攻擊。


 


七、機遇戰過程處理不當:此情況隊友處理不當下,禁區必然壅塞,或同邊隊友位置重疊,此時保持拉開再攻擊原則


(一)控球後衛引導其一隊友走位,進而視情況組織攻擊;


(二)換邊大角攻擊。


 


融通進攻型態


    轉換快攻型態,因各教練哲學不同而有所差異;有些教練喜歡以雙箭頭長傳快攻、運球急攻、直接打點而進入系統戰;有些教練則以長傳快攻、運球急攻、拖車、機遇戰、小組戰再進入系統戰。以上當然沒有節奏優、劣比較問題,也無好壞之別;如同一些教練喜歡跑打戰術(running game),或者半場進攻一樣,關鍵只在如何延續進攻狀態,控制進攻節奏而已。


 


    同樣的機遇戰進攻型態,也因各教練哲學內涵不同而有所差異;有些教練會要求控球後衛在機遇戰過程,優先以隊上單打能力較強的隊友為傳球對象,或者有可能隊上一些老球員也會要求控球後衛,在機遇戰過程,優先傳球給他單打;但有些教練則考慮得分後衛的穩定性,因而希望這是優先控球後衛主要考慮的傳球對象。


 


因此,控球後衛如何瞭解若干需求,包括該隊教練的個人哲學理念、球隊老球員的特性與個性等等之後,再依實際情形而組織隊友,最後達成理想任務;這是控球後衛需要在平常練習中,就和教練、隊上老球員等相關人員,事先達成共識的組織要件。如此,才能將球隊適當的組織,發動他們的特色打球;進而讓球隊贏取勝利,讓每位球員都愉快打球等等,這才是理想的控球後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