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練要講解與說明時,說話、姿勢與動作等應該「端端正正」。


討論:有很多初學教練學員,礙於初學自身信心不足,或者對籃球的瞭解不足、自己事前各項準備不足等等;所以,在指導球員過程講話是忸怩不雅,甚至講話是講給自己聽的聲音弱小、含糊不清,包括服裝儀容不夠端莊等。


    基本上,教師應注意事項(焦嘉誥,1983p27p81)


    ()穿著運動服裝,並須整齊清潔。


    ()態度端莊,從容大方。


    ()嚴而不厲,威而不猛。


    ()講話時,自己先立正。


    ()注意頭髮不可使散亂,否則必影響動作與精神。


    由此可知,說話扭扭捏捏、說話聲音不清楚、說話時儀態不雅、說話時精神不濟等等,都不是合宜指導者姿態;尤其,姿態不雅的37步站立,信心不足的走動,視野不敢注視學習者,甚至低頭自語的畏首畏尾等,根本都不是合格指導者姿態。


你須瞭解,你如何走路、如何接近他人、你的手勢,以及所說話的內容與表達方式,都會傳達你對運動家精神以及其他人的態度(陳文詮等編譯,2004p33)


從很多教練的字句箴言裡發現,教練所扮演的角色不只是領導者、跟隨者、角色模範、訓練者、心理學家、朋友和輔導員、家長代理人、家庭成員等等角色而已(國立體育學院叢書編輯委員會,1989);也就是,指導者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深深影響著學習者的觀點。


因為我們瞭解,今日要成為一位成功的教練,必需除了有傳授知識的能力之外,還得有仿效社交合宜的行為常識以及培養選手信心的熱誠,這種哲學包含的真理今昔相同(國立體育學院叢書編輯委員會,1990)


因此,當個教練指導者,在講解或說明時候,姿勢是端莊、動作是合理,而不是扭扭捏捏;包括像似John Wooden(1988)說的:當教練的,服裝也要整齊清潔,而不是骯髒、混亂。



六、技術動作要領,怎麼樣「詮釋」?


討論:有許多初學教練學員,由於動作要領與術語等理論不夠瞭解;於是,在指導過程就只能對球員說:你就這樣(指導者直接示範,嘴巴都沒講話),或者只能說:我做給你看(因為說不出來)


像這種缺乏理論基礎的初學教練學員,在說明、講解技術動作要領時,往往會造成學習者相當多的困擾;因為,教練假如連教導「如何作」的實務都難以完成,要求學習者達到青出於藍,恐怕就難以置信了。基本上,教練假如想要在教學上獲得成功,首先須要在指導運動或教學活動前,將該活動加以分析,並瞭解其原理;這裡的原理,乃包括某一種運動的基本動作、攻守方法、運動技巧等(焦嘉誥,1983p18)


這裡補充說明以投籃為例,你教練必須要先瞭解人體解剖學各個位置器官、名稱上銜接解釋的說法;例如,投籃相關的身體部位器官是雙腳與肩同寬、雙腳蹬起、上半身前傾、膝蓋微彎富有彈性、腰部挺起來、肘關節自然內關、持球時手掌心不能碰球、持球要牢固、持球上移至額頭前上方、小臂快速推出、手腕快速壓下、五指自然張開、手指頭彈出、出手的力量以食指為主、出手後食指指向籃框、動作力量做完手臂就要伸直、出手後手掌心是平坦的、掌心偏左表示小指與無名指過度用力、掌心偏右表示大拇指過度用力(鄭錦和、李鴻棋、徐武雄等,2010)等等身體部位名稱的說法。


當然,詮釋說明過程需簡要,不能講解太多,因而減煞學生興趣(焦嘉誥,1983p28);多數建議詮釋以少於3分鐘的時間,講你必須說的內容,也要避免使用諷刺、急躁的說話習慣(annoying mannerisms)和咒罵的話(陳文詮等編譯,2004p77)


因此,從以上介紹你可發現,人體解剖名稱以及技術動作要領,這些學術理論假如初學指導教練學員不瞭解,你就難以解釋清楚;如果再加上籃球術語、運動訓練用詞等,要在技術指導上做到盡善盡美詮釋,那就要多方學習了。


這裡包括指導者面對各種「專業名詞」的說法是否一致的問題;很多初學教練,因為對籃球技戰術名詞不熟或不懂。因此,在解說過程,某個名詞就經常顛三倒四、朝令夕改,讓球員不知如何依循;因此,建議初學教練,當你要進行某些技術指導與練習,必須要先把技術名稱深入瞭解,切莫胡言亂語這就誤人子弟了。


所以,既然要學習籃球教練指導者,假如又剛好沒有從體育科系的專業系所學習,缺乏瞭解那些專業技術與專業術語,這種情況之下,初學教練學員就必須腳踏實地去鑽研相關技術術語,以利指導上利用專業術語去詮釋。



七、在指導過程有超過半數球員的動作錯誤或不合理、不一致等,這訊息代表什麼?


討論:這表示你的指導可能不夠清楚、你對技術動作的解釋不完整、你的示範不夠明白,或者像前述所說,你教練講解過程外界干擾過多、你說明時候球員不專心等,以及你教練在技術動作的要求不一致等。


首先討論,之所以會發現這問題關鍵在,那是經由學習者練習過程,指導者藉由在旁觀察和評量表現(observe and evaluate performance)的結果(陳文詮等編譯,2004p83);所以,這裡產生幾個問題:


()指導者的觀察是否在於眾多學習者身上?假如指導者彼時只專注於某一位學習者,這個問題將難以發覺。


()指導者在糾正過程,是否和學習者語詞上有所互動?假如有所互動,那些學習者的「瞭解與否」就可以從中發現。


()指導者一開始集合與說明,多數是這問題主要關鍵;還沒有集合完畢就開始講解,說明不夠清楚等,都可能是罪魁禍首。


()至於發生學習者動作不合理,多數關鍵在於指導者的語詞教學不夠專業;這裡也有可能是,指導者的教學缺乏簡化式的口訣有關。


所以,為什麼我們在運動訓練與指導上,會對指導者教練警惕的建議說明:一個教練教出來的投籃動作,雖然經過十五個球員學習,假如會變成十五種投籃樣子的話,你指導者一定是在過程出現暇疵;因為,多數是教練說明不清楚,以及要求不一致(或說不嚴格)造成。


這裡的說明不夠清楚,其實包含著溝通的三個向度(three dimensions of communication) (陳文詮等編譯,2004p19)


()溝通不只是訊息傳送,亦包括訊息的接收;也就是,你教練在技術說明後,學習者接收了多少訊息?


()溝通是由重要性相當的非口語和口語訊息所組成;也就是,你指導者在說明過程,是否將簡易口訣強化?若是,學習者想當然就可以獲得訊息,進而瞭解技術動作要領。


()溝通可以具有二個部分:內容的溝通和情感的溝通;所以,假如指導者內容不清楚,15位球員當然會動作不一致。


為什麼會溝通無效?大部分教練和運動員之間的溝通不成功原因,包括下列任一個或下列所有情形(陳文詮等編譯,2004p19)


()教練你所想要溝通的內容,對於特定情境是不適當的。


()因為缺乏溝通所需要的語言(缺乏專業術語),或非語言技巧傳達訊息而是技術動作的示範不夠清楚;因此,傳達的訊息並不是教練你所想要的溝通。


()因為運動員不專心(外在環境太吵雜),所以,他()並沒有接受到訊息。


()運動員缺乏適當的傾聽,或者對教練表達的語詞不瞭解,而曲解內容或不懂得訊息內容。


()運動員瞭解訊息內容,但是誤解訊息含意。


()訊息傳送時間不對,使運動員對訊息意義感到困擾。



所以,指導者在講解、說明動作完畢的後續,學習者開始練習過程,一定要做「確認、詢問」動作;很多初學教練學員,在講解與說明後,總以為球員「應該瞭解」、沒有問題,所以,就開始訓練操作。有趣的是,中 國人對 老師總是「唯唯諾諾」的習慣,還是在籃球場屢見不鮮;因此,不瞭解的不敢提疑問;一知半解的,更是心存僥倖的想:教練不會問我,這樣的心態矇混而過。


抽查幾個在學習過程比較「不專心」的球員,問他們動作技術要領,請他們「講一遍」這樣的效果相當不錯;當然,有時候彼時有特殊球員需要「強調」他的瞭解水準,請某些球員出來示範或講解也有不錯效果。這些「確認」動作,由於有警示、探詢作用;所以,強化效果都會出乎意料之外的好。再從教學概念討論,這詢問、請特殊球員再示範一次動作,也有重覆教學作用;從中,教練也可以瞭解球員瞭解多少、自己教學有那些不足、自己教學有那些不適當的地方等等,都會在此一一呈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